“考古盲盒”何以“火爆”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o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
  想感受一下考古学家的快乐吗?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相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在挖掘的过程中,玩家亲身参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而“考古盲盒”的“大火”也直接带动了其他文创产品的热销。近日,其出品方豫博文创迎来了一个线上高峰,成交额屡创新高。
  考古盲盒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它结合了“开盒”与“考古”两种玩法体验。与其说考古盲盒贩卖的是文创产品,不如说它兜售的是新奇玩法,这让盲盒玩家能从中感受到耐心挖掘文物的精致感。
  这也表明,考古也可以新奇有趣,盲盒也可以“有文化”,考古盲盒让考古充满了惊喜感。
  考古盲盒之所以“好玩”,正是因为它满足了消费者追求惊喜感的消费心理。考古盲盒内随机藏着各种根据真实古物仿制的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玉器等“宝物”。体验者可利用内赠的迷你版专业“考古工具”来体验考古过程。看起来枯燥无趣的“考古发掘”与当下流行的“盲盒”文化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使得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去探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过去的盲盒产品,开盒体验仅限于从接过盒子到打开盒子的短短数秒,许多玩家大呼“不过瘾”。可考古盲盒却将体验周期延长,让乐趣倍增。考古工作并不枯燥乏味,考古工作也能与新潮接轨,关键在于通过何种形式宣传。这样的文创产品除了卖萌、好看,还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大众化、时代化进行了“转码”,连接起过去与当下,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毋庸讳言,当传统文化精品遇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盲盒形式,火爆是自然而然,卖断货也毫不意外。“考古盲盒”的爆红跟国人重视考古以及最近多次考古新发现的报道有着直接的关系,加上近年“国家宝藏”“文物会说话”等文博探索节目的热播,带动了许多年轻人喜欢上考古,喜欢上探索历史本源和未知。尤其是,当以千禧一代为代表的年轻人慢慢成长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时,他们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国风玩具也随之逐渐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考古盲盒”的火爆正是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選自2021年1月22日《金融时报》,本刊有删改)
其他文献
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π日”。为了纪念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常数,201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3月14日确定为国际数学日。  3.1415926……从刘徽到祖冲之,从阿基米德到斐波那契,从算筹到超级计算机,π延伸的道路从未停歇。目前,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超过30万亿位,它见证着人类对外界的一步步探寻,从山洞走向星辰大海,向未知求索。  同样,π也见证着人类对身体的一次次超越,向自我突破——
期刊
邢华琪家里的茶几上,他编撰出版的各种雷锋书籍摆得满满当当。这位原总政治部编研室主任收藏的雷锋手稿和历史文档,以及编撰的雷锋书籍之多令人惊叹。七十余岁的邢老潜心研究雷锋三十余年,说起每一个故事,他都如数家珍。  “雷锋入党,也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邢华琪也讲起了雷锋的入党故事。  雷锋曾经先后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958年11月5日,在湖南望城五星人民公社,雷锋写
期刊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106年前有一本杂志,外观新潮,更创造出“青年如初春”等时代金句。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对一代中国青年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毛泽东曾这样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这本杂志的文章及后来的五四运动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百余年来,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日夜兼程,用奋斗凝聚起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中国,它的名字:《新青年
期刊
时间是什么?时间从何而来?这是很多人都在思索的问题,也有很多人对时间表示疑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时间。在科学和技术上,时间的概念非常明确,就是人们为了分辨事件先后顺序而设定的一个坐标。这要从宇宙的起源说起。  宇宙大爆炸  宇宙創生之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只是一个“点”。这个“点”的体积无限小,但质量非常大,引力也异常大,以至于连光线都被吸在里面发不出来。人们目前所知道的物理定理在这里都是失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