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化学课堂如何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些思考.
  第一,情境创设应该服务于学生,关注其与学习内容的相关性,重视学生求知欲望的自然形成与发展.
  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考虑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与学习内容有没有必要的关联?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有益?能否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形成?就化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来说,情境设置应该是为了更好、更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紧贴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分解,有利于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和发展,而不应该是盲目和无序的,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情境创设的首要因素便是要充分服务于相关的教学目标.
  笔者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他教学的内容是“铁的性质”.在情境引入时,播放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然后故作深沉地回顾了旧中国军事贫弱的历史,展示新中国军事建设的伟大成就,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后神秘地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先进的武器是由什么制造的吗?”.在本例的情境引入中,笔者体会不到视频与教学内容的关联,除了引发学生不必要的猜想和对无关知识的讨论外,似乎无益于本节课的学习展开.如果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炼铁、铁制品的防护、废铁的回收和利用等画面,则更有利于学生生疑、激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第二,情境的创设应该贴近生活,但也必须适当地“去生活化”,多关注化学的本色,重视化学知识的自然生成.
  从化学知识发展的必要依托来看,它必然需要一个自然的知识停靠点,之后才能有利于新的知识生成和良好的发展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创设一个尽可能接近学习思维发展的最近区域,而这个知识停靠点自然也应该具备足够的“化学本味”.如果情境引入的生活味太过浓厚,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化学思维,使之过久地停留在无关的生活内容之中,极不利于相关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完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精心引导学生去关注情境中的化学知识,提取适当的化学因子,逐步转入相关的化学学习范畴,这才是设置情境问题的本意.
  第三,情境的设置应该具备适当的科学性,典故引用要真实可靠,叙述要简约明了,符合语言叙述的自然合理性.
  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顺利的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有意识地生搬硬套一些历史上的典故,甚至会引用民间故事、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主观臆造一些虚无缥缈的化学史实,这种情况在一些课堂上也是屡见不鲜的.
  例如,在讲“乙醇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小山村里,一对青年人正在举行婚礼,所有的人一边为他们祝福,一边在痛饮美酒.酒装在一个铜制的容器内加热,一旁还有人正在从容器中向自己的酒杯里面倒酒.不一会儿,就有人感到身体不适,继而许多人都感觉身体不舒服,纷纷被送进了医院.教师提问:漫画中的人们在喝酒后,为什么会感到身体不适,乙醇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有的学生在下面低声说铜是重金属,会使人中毒;也有人说一定是喝得过多,喝醉了造成了酒精中毒.教师也不知道是没有听到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等了一会儿,见到学生没有动静,就自顾自地讲下面的内容了.从这个情境中,我们只是得到了人们上医院看病了这个信息,根本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乙醇发生了化学变化,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学生也不可能马上想到这是一个化学问题,教师对这个现象的引导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牵强附会,根本不符合化学思维的自然形成和发展,学生也自然没有相关的化学意识,所以情境探究最终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也在情理之中了.如果留给学生思考“铜究竟与乙醇有没有反应”并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自己探究,学生既掌握了该知识点,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四,情境创设应能引发足够的探究热情,激发思维的灵动性,符合思维发展的自然性.
  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情境创设的目标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探究热情,有了这种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那么学习也就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了.因此,我们在设置情境时不应该也不能肆意地剥夺学生的探究热情,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从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启发学生思维的灵动性,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完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限制了学生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远远地脱离了化学教学的本来目的,那么这种情境设置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其他文献
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尽可能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是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中,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又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提高对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D(〗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1.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  学习物理的过程是认识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实验可让物理现象集中地、突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通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状况以及学生解决自身存在的认识困惑与问题,进一步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与手段。掌握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对于提高
本文首先分析了家校合作的含义与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接着从明确德育教育工作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注重与家长沟通,实施科学化的德育教育艺术、家校合作,注重社会实践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化学课堂也不例外.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化学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突出教学重点,加强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少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一、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1.不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化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运
近些年来,在初中学生的身上,竞争的意识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相反团结合作的能力和意识表现得越来越弱.在社会生活中,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所以进入初中体育课的优势,将学生的团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共同体,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有计划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构成了一堂堂灵动的课、一个有生命的课堂.课堂
新时期将精细化理念应用到学校给管理中,能够实现“立博雅之校、行儒雅之教、树文雅之人”的办学目标,促使全校师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学校品味的有效提升.同时学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