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是高职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是已有课程中最具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怀的,而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本文对基于诗意兴趣的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诗意兴趣;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诗意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最高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它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提升学生人文性的审美情趣,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潜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發挥诗意兴趣的作用,是教师达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1基于诗意兴趣的语文教学的意义
1.1诗意语文教学的内涵
诗意语文教学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的纯真的本性的前提下,塑造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和人文素养,诗意语文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遵循汉语言文学规律,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放开思维,展开想象,在阅读和想象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
1.2诗意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诗意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文字和图片的讲解,不是填鸭式的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利用文章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引导学生用心与作者对话,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利用文章的情景可以缓解课堂的紧张氛围,在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3诗意语文教学可以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而语文教学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途径,是连接传统文化和学生的桥梁,基于诗意兴趣的高职语文教学是学生在结束学业,步入社会前的全面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
2当前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高职语文教材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太贴合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选用的教材多是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但其与初高中语文教材具有较多的重复内容,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但这类教材要么知识点过于简单,要么知识拔高过度,没有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缺乏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内容的随意性。
2.2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更不用说语文学习,他们大多是“吃老本”,依靠的是初高中的语文知识应付考试,只要不挂科就皆大欢喜,这也是高职语文教学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3高职院校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职院校同部分高校一样,对于学生的部分学科成绩要求并不高,只要不挂科就行,而鉴于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特殊性,语文教学边缘化严重,这种重视程度不足的后果就是教师教学压力小,容易产生懈怠思想,缺乏创新教学形式的动力,同时,学生的消极上课进一步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实现高职语文教学效果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
2.4高职语文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陈旧
目前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多是将传统教学形式中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运用多媒体展现,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单一、呆板,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严重制约了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3对基于诗意兴趣的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议
3.1加强高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要提高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注重培养“双师型”语文教师,加强语文教师培训力度,强化高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学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同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氛围,利用丰富的情感,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好内涵,激发学生潜能,全面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3.2创新和改革高职语文教学形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利用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3.3完善高职语文教材内容
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求,高职院校要依据学生的培养需求,选择适合高职学生发展、适合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语文教材。
3.4加强高职语文教学课堂互动
诗意语文阅读康堂教学是是师生、文章之间的精神的自由对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文章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诗意、平等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也要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丰富课外阅读,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诗意兴趣的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是高职教育基于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更好的提升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煜.让阅读富有诗意——谈高职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4-75.
[2]王蕾.如何构建诗情画意的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4(7):63-64.
[3]朱虹.拨动古诗教学旋律,营造趣味诗意课堂——探寻职高语文古诗教学新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28-30.
关键词:诗意兴趣;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诗意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最高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它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提升学生人文性的审美情趣,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潜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發挥诗意兴趣的作用,是教师达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1基于诗意兴趣的语文教学的意义
1.1诗意语文教学的内涵
诗意语文教学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的纯真的本性的前提下,塑造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和人文素养,诗意语文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遵循汉语言文学规律,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放开思维,展开想象,在阅读和想象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
1.2诗意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诗意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文字和图片的讲解,不是填鸭式的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利用文章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引导学生用心与作者对话,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利用文章的情景可以缓解课堂的紧张氛围,在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3诗意语文教学可以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而语文教学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途径,是连接传统文化和学生的桥梁,基于诗意兴趣的高职语文教学是学生在结束学业,步入社会前的全面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
2当前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高职语文教材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太贴合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选用的教材多是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但其与初高中语文教材具有较多的重复内容,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但这类教材要么知识点过于简单,要么知识拔高过度,没有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缺乏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内容的随意性。
2.2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更不用说语文学习,他们大多是“吃老本”,依靠的是初高中的语文知识应付考试,只要不挂科就皆大欢喜,这也是高职语文教学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3高职院校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职院校同部分高校一样,对于学生的部分学科成绩要求并不高,只要不挂科就行,而鉴于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特殊性,语文教学边缘化严重,这种重视程度不足的后果就是教师教学压力小,容易产生懈怠思想,缺乏创新教学形式的动力,同时,学生的消极上课进一步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实现高职语文教学效果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
2.4高职语文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陈旧
目前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多是将传统教学形式中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运用多媒体展现,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单一、呆板,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严重制约了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3对基于诗意兴趣的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议
3.1加强高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要提高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注重培养“双师型”语文教师,加强语文教师培训力度,强化高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学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同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氛围,利用丰富的情感,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好内涵,激发学生潜能,全面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3.2创新和改革高职语文教学形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利用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3.3完善高职语文教材内容
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求,高职院校要依据学生的培养需求,选择适合高职学生发展、适合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语文教材。
3.4加强高职语文教学课堂互动
诗意语文阅读康堂教学是是师生、文章之间的精神的自由对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文章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诗意、平等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也要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丰富课外阅读,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诗意兴趣的高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是高职教育基于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更好的提升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煜.让阅读富有诗意——谈高职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4-75.
[2]王蕾.如何构建诗情画意的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4(7):63-64.
[3]朱虹.拨动古诗教学旋律,营造趣味诗意课堂——探寻职高语文古诗教学新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