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教育途径探微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切实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民族精神对于德育工作的引领、发展德育内容与创新德育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德育教育 民族精神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能够影响国家未来的命运,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一方面,现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也慢慢的显露出来;另一方面,从国际上看,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育国际化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一切都会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产生剧烈而深刻的影响。
  关于大学德育的途径有如下几点思考。
  1 弘扬民族精神,引领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是民族精神。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韩国之所以能够冲破美国的统治和日本的奴化教育,让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这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培养在韩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无论何时都以民族精神为契合点,团结全部的韩国民众,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及为国献身的精神,这也是韩国德育教育的一个成功之处。
  新加坡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多元化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使得新加坡政府更加重视民族精神的培育。以儒家文化为依托,结合西方民主思想,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环境,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美国也十分重视本国的德育教育,充分发掘其中的历史资源,树立典型形象,培养美国民众作为美国人的自豪感。这一点确实值得中华民族学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国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建设中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之间的碰撞,一定要把培养民族精神当成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才能一直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培养民族精神,要通过历史教育来激发国民的民族精神。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古代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本民族的发展历程。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得历史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在历史教学中也存在层次性、针对性不明显,没有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问题,强于灌输,这些都是造成历史教学低效性的原因。
  2 借鉴东西方文化精华,发展新时期的德育内容
  什么样的德育内容才会为当今的大学生喜爱并接受呢?
  时代在前进,生活在这一时代的青年人,无论从知识量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和以往有了巨大的差别。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的奋斗和前途,更加注重自身权利的维护和竞争,更加崇拜实力,更加喜欢去享受生活,而不仅仅是奉献和牺牲。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建立与大学生德育需求相衔接,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此外,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虽然我国仍有多种宗教存在,但长久以来,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文革批孔的影响,儒家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导致旧的道德观念慢慢被人们抛弃,但是新的道德观念并没有形成。西方思想随着改革开放介入进来,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局面。国民的价值观开始陷入了混乱的状态,这时,德育工作者要给两种文化一个正确的定位,一定要认真做好引领民众道德观念的工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借鉴西方法制民主思想的同时,不要忘记继承儒家文化的精髓,不断发展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3 运用“以器传道”,创新新时期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德育实效性地提高。我国古代就创造出一种“道在器中,以器传道”的德育教育方法。即以日常礼仪规范为载体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培养人的行为习惯,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的心理,直到固化为一种道德观念,并在平常的生活中以此作为道德行为判断的标准,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宋代思想家程颐为了让儿童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养正,创作了“洒扫、应对、事长之节”的通俗诗歌,让儿童“朝夕歌之”,并伴以舞蹈。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一直是坚持教育创新,优化教育改革。德育教育与青年“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时间长了,潜移默化的就完成了社会道德规范的教育过程。
  另外,德育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德育工作者应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大学时期,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具有很强的自我判断能力,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辨析能力。让他们去分析一个行为为什么是道德的,或者为什么是非道德的,锻炼大学生自我的道德判断能力。然而,在目前道德教育的现状中往往是颠倒教育的阶段,这也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问题所在。所以,我们以后德育工作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就是不断的开创新的德育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泳三.开创二十一世纪的新韩国[M].东方出版社,1993.
  [2]张鸿燕.韩国学校德育特色研究之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3.
  [3]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蒋燕玲,陈奕信.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探悉[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作者简介:侯越(1979-),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德育教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其他文献
<正>今年7月,昆明市官渡区委书记和丽川在云南省第一次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表示,官渡区路网密度低于昆明市平均水平,存在道路方面的一些困局。目前,官渡区正在
期刊
河北省科技厅日前发布2011年全省技术合同登记统计情况报告。统计显示,去年全省技术交易额为97.58亿元,其中输出技术合同成交4403项,合同成交额为26.69亿元,成交额较上年增长38.36%吸
摘要:五年制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培训技术手段发展的规律,以岗位技能为本位,全方位、全过程递进式设计实训内容。本文以五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就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目标、思路及基本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 实践体系 岗位技能 会计电算化  近几十年职业教育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式,不断探索前行,已经逐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从规模的拓展转向注重内涵提升
随着机械工程的不断发展运用,在其中的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多,且发展越来越快。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而且从长期来看在根本上节约了成本,是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校企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办学特色也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就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来看,却仍然停留在
摘要:数字化变电站凭借自身运行的平稳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传输的无误性,以及动作的正常性等特征备受青睐,全国范围内不断兴建,并投入运营。本文通过对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征、系统组成、网络结构等进行分别研究分析,同时阐述数字化变电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应用变电站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变电站 智能化 数字化  1 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征  当前,从集中式向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课堂环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关注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是构建高效生物实验课堂
“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学习资源和好的学习方式。孩子的天性如同一个个“问号”,他们会突发奇想,会不断追问。但是,随着学龄的增长,那种天真烂漫、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