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壁针吸活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系统性评价及可切除性分析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壁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分期的评价以及对手术可切除性评估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接受EBUS-TBNA的NSCLC患者154例。应用EBUS-TBNA系统性地对所有可及的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进行探查及穿刺。比较EBUS-TBNA和增强CT作为术前淋巴结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价的效果。

结果

154例NSCLC患者成功穿刺475组淋巴结,EBUS-TBNA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2%、100.0%和96.0%,而CT分别为89.9%、31.8%和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短径≤15 mm的淋巴结中,EBUS-TBNA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4%、100.0%和96.0%,而CT分别为80.7%、34.8%和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62例患者的淋巴结分期发生改变,分期进展27例,改善35例,其中32例患者手术可切除性发生改变。EBUS-TBNA判断手术可切除性与依据病理结果对手术可切除性评估的一致性Kappa系数为0.95,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7.2%。

结论

应用EBUS-TBNA系统性评价NSCLC患者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能够提高NSCLC患者术前淋巴结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驱动基因阴性、未经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标准方案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标准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和含铂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罕见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EGFR基因检测的4 276例晚期(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99例EGFR罕见突变患者的组织样本,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一线治疗效果、一线治疗进展后患者的治疗情况和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