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与客家民系思维的关系探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p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和思维关系紧密,二者相互影响。客家方言对客家民系思维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提供载体、参与过程和整合材料三个方面,可以说客家方言深刻影响着客家民系的思维方式。由于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民族思维会在语言上留下鲜明的烙印。客家民系思维和客家文化是客家方言形成的基础,对于客家方言的表达方式、组织方式、精神气质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对客家方言和客家民系思维关系的深入研究,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客家方言;客家民系;思维方式
  长期以来,语言和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认为语言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在岭南的三大民系中,客家民系的语言风俗和思维方式与广府民系、潮汕民系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产生依赖于客家民系思维,其存在也对客家民系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客家地区的地理特点。客家民系大都居住于层峦叠嶂之中,他们的山区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浓郁的山居文化和稻作文化使得客家人具备了刻苦耐劳、刚强弘毅、辛勤创业、团结奋斗的品质。在这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客家方言形成了众多独特的词汇和熟语,留下了客家民系思维的烙印。同时,客家方言十分深刻地影响了客家民系的思维方式,巩固了他们的认知思维和文化意识。
  一、客家方言对客家民系思维的影响
  客家方言和客家民系思维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客家方言至少对客家民系思维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客家方言为客家民系思维提供载体
  语言能够使思维变得更加精准,为思维提供载体。自唐末五代初至今,客家方言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其承载着客家民系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经过长期的发展,客家民系就方言的符号系统达成一致,而掌握了同一套符号系统,自然也同时掌握了同一套概念甚至具备了统一的观念系统。客家方言满足了客家民系群体内部的交际需要,成了他们的“专属语言”。客家文化通过语言的形式凝结,变成了客家民系群体的知识,也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客家方言,客家民系的生产、生活经验就无法通过沟通传播开来,客家民系的思维也将失去载体。
  (二)客家方言参与客家民系的思维过程
  语言是人类思维过程的参与者,它往往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学习。由于客家方言和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客家人通常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面临着程度不一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普通话词汇读音偏误、普通话词汇使用不当等方面。首先,客家方言有6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然而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这就导致了客家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容易产生读音不准的问题。其次,客家方言自身具有众多特色词汇,而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存在,只能通过同义词替换来进行阐述和表达,这也为客家人学习普通话带来不便。最后,即使是同一个字,其在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也截然不同。比如说“爱”这个词,在普通话中表达的是“喜爱、爱护”的含义,但在客家方言中则通常表达“要”的含义。可见,客家方言参与并影响了客家民系学习普通话的思维过程。
  (三)客家方言整合客家民系的思维材料
  客家方言能加工和整合客家人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知系统所获得的材料信息。“天光”和“天暗”在客家方言中表示“天亮”和“天黑”的含义,也表达了客家人对于白天和黑夜的视觉感受,即肉眼所观察的“光亮”和“黑暗”。除此之外,客家人通常会在食品词汇前加入形容词,如“甜粄”“酸醋”等,这些词语整合了客家人对于味觉的直观感受。客家方言还整合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概念,可用一个词指代语言符号表征中的整个类别现象。如“牯”通常用以表示动物的雄性,如“牛牯”,即“公牛”;“羊牯”,即“公羊”;“狗牯”,即“公狗”。“嫲”则通常用以表示动物的雌性,“鸡嫲”,即“母鸡”;“猫嫲”,即“母猫”;“马嫲”,即“母马”。
  二、客家民系思维在客家方言上的烙印
  客家方言和客家民系思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客家民系思维对于客家方言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客家方言由客家民系共同创造而成,其语言的内容、构造无不打上了鲜明的客家民系烙印。
  (一)客家民系思维决定客家方言的表达方式
  客家民系所生活的地理環境,所经历的历史,所依赖的生产方式不同,其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表达方式也和其他民族和民系有所不同。正所谓“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由于“山”和客家民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客家方言中与“山”有关的词汇异常丰富。例如:山坑田(山里的水田)、山塘(山间蓄水的池塘)、山坪(山间的平地)、山窿(山洞)、山肚欸(山里面)、树山(栽着树木的山)。有的由“山”衍生出的贬称还颇具特色,例如:山巴佬(乡下人)、大山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山牯(见识不广的男人)。此外,还有一些和“山”相关的动植物名称,例如:山藤(生长在山上的各类藤的总称)、山鸡(野鸡)、山猪(野猪)。
  (二)客家民系思维决定客家方言的组织方式
  客家民系的思维方式会从他们所使用语言的组织方式上反映出来,如客家方言的构词明显体现了客家民系的思维特征。有的客家方言词汇十分生动形象,例如“火蛇欸(闪电)”,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观察闪电,总结出其具有蜿蜒如蛇、闪光如火等特征,进而形成的特色词汇。“天弓(虹)”一词亦是如此。由于天空中出现的“虹”通常是弧状的,犹如一张置于天空中的弯弓,客家人根据“虹”的形象,将其命名为“天弓”。客家方言的语法也体现了客家民系的思维特征。以词法为例,指代人的名词常加“阿”“老”等前缀,如“阿姊”“老妹”。此外,客家方言中的被动句极少用“被”表示,多用“分”,如:“白个分佢讲到乌个(白的被他讲成黑的)”。   (三)客家民系思维塑造客家方言的精神气质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载体,客家民系思维中具有的精神气质会在客家方言中留下印记。客家人在精神方面注重传承古朴的“儒风”,即“崇文重教”、“勤劳节俭”和“以和为贵”。客家谚语包含了客家人丰富的思想观念,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气质。首先是关于“崇文重教”的谚语,例如“家有千两黄金,不如藏书万卷”,其含义是书比黄金更重要。其次是关于“勤劳节俭”的谚语,例如“后生唔做家,老欸正知差”,这句话用以勉励年轻人要节俭,以免老了后悔。最后是关于“以和为贵”的谚语,例如“话唔好讲死,事唔好做绝”,这句话指说话、做事都要留有余地。此外,客家民系极为重视血缘关系和宗族关系,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客家人的语言态度。“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是客家民系的祖训,这种独特的思维赋予了客家方言强大的内部凝聚力,也增强了客家人的母语意识。
  三、结语
  民族的语言与民族的思维是相互联系的,民族的语言影响着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也会影响着民族语言的具体形式。客家方言随着客家民系的成长而发展,它是客家民系精神和客家民系思维的外在表现,同时又对客家民系思维具有重要影响。“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存三代前”,可见客家方言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离不开客家方言。民族思维的差异会表现在语言上,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客家方言呈现出和其他民系和民族的方言截然不同的特点。总而言之,客家民系的思维方式构成了客家方言体系的基础,客家文化孕育了众多独特的客家方言词汇,客家人顽强的母语意识保证了客家方言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彭会资.客家人的头脑、智慧与精神:从中国与东南亚华人族群说起[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1):17-28.
  [2]曾祥輝.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形成的条件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4(8):60-66,101.
  [3]徐雨娴.从广西陆川客家方言词汇看客家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10-112.
  [4]唐金培.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多维解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5):22-24.
  [5]王秋珺.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J].客家文博,2013(2):30-36.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基层党校的建设发展,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建思想和重要指示,在创新工作理念、提升角色定位和改进科学管理等方面积极拓展,不断开创党校教学、管理与服务新局面。
摘 要: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抒发情感,向观众展示美和文化底蕴,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和美的体验的艺术。舞蹈的种类众多,其中现代舞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舞注重肢体动作和舞蹈演员表情的直观性,能够充分表达舞蹈演员的个人情感和魅力,一般以表现开放、自由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对美的需求的改变,现代舞需要在编导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观众对美的追求,并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中心思
摘 要: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受欢迎也最具有表现力的乐器之一。音乐表现力是作曲家、演奏者与听众产生联系的重要纽带。二胡用它的独特音色传递出情感,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文章以刘文金的套曲《如来梦》中的《如来藏—袍修罗兰》为例来阐述二胡的音乐表现力以及在传统文化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能更好地展现我国民族乐器的文化精髓。  关键词:二胡;佛学;《如来藏—袍修罗兰》;刘文金;揉弦;划音  二胡的技巧具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音乐美学课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通过音乐美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创作背后发生的故事,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进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文章以此为基础,对高校音乐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音乐美学课程;教学模式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音乐美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所抒发的真正情感,同时
摘 要:网络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将人们现有的文化艺术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并且引导产生了新的艺术传播媒介以及新的艺术样式。从20世纪至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艺术也经历了继承和创新,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趋势。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有许多不同的平台可供当代艺术展示,使得中国当代艺术有了更大的舞台去呈现。基于此,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网络媒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