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酰半胱氨酸对纳米二氧化钛诱发细胞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癌变.畸变.突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诱发人正常肝细胞L-02和肺细胞HBE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将对数生长期的L-02和HBE细胞分为3组,即正常培养的对照组、TiO2-NPs(80μg/mL)暴露组、TiO2-NPs(80μg/mL)与NAC(20μmol/L)联合暴露组;各组细胞处理72 h后,采用H2O2试剂盒检测细胞内H2O2浓度;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L-02、HBE细胞端粒长度(TL)的改变;胞质分裂阻断微核细胞组试验(CBMN-Cyt)评估受试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及细胞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iO2-NPs暴露72 h后,可诱导L-02和HBE细胞内H2O2浓度显著升高(P<0.05),致使L-02和HBE细胞TL缩短、CIN增加、细胞死亡率增加(P<0.05);当TiO2-NPs与NAC联合暴露72 h后时,两种受试细胞的H2O2水平和CIN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单独暴露TiO2-NPs组相比,联合暴露时两种受试细胞的TL显著增加(P<0.05),且CIN及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抗氧化剂NAC可抑制TiO2-NPs诱发的人肝细胞L-02和肺细胞HBE的TL缩短和细胞死亡,维护染色体稳定,对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对23个药用包装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探讨样品浸提液制备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设定样品质量/浸提液体积比值为0.2 g/mL,药用包装材料分别用MEM培养基(37℃、24 h)、氯化钠注射液和去离子水(121℃、1 h)制备浸提液.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培养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样品浸提液100μL培养48 h后,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根据细胞的相对增殖度(RGR)进行细胞毒性反应分级,≤1级为阴性,2级为可疑阳性,≥3级为阳性.结果:23个受试样品的MEM培养基浸提液均为
目的:探讨甘草干姜汤(LDGD)对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生长、免疫器官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DG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1、0.3、0.9 g/kg).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蒸馏水,其他各组小鼠接种乳腺癌4T1细胞后,次日开始LDGD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20 d,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相应体积的蒸馏水.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胸腺系数、脾脏系数、肝脏系数、肾脏系数、血清肝功能、肾功能生化指标及肿瘤体积、质量,HE染色后观察荷瘤小鼠的肿瘤组
目的:研究新冠肺炎前后福州市区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2020年福州市大气污染数据、气象数据和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广义线性模型的时间序列法,并调整长期趋势、季节性等混杂因素,分析比较新冠肺炎前后大气颗粒物-非意外死亡关系的变化.结果:新冠肺炎发生后,福州市PM2.5浓度显著降低.新冠肺炎前,PM2.5致居民非意外总死亡数的超额危险度于滞后2 d内有显著性,而且在第1天效应最大,分别为[ER=1.69%,95%CI(0.79%,2.59%)]
目的:以镁合金材料(接骨板)为例,探讨慢性毒性与致癌合并试验中分时段采血的必要性.为建立医疗器械行业慢性毒性与致癌合并试验国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D大鼠2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大鼠皮下植入镁合金材料(接骨板),对照组作假手术处理.在植入后第3、6、12和18个月对两组部分动物进行麻醉、取血,并进行临床病理学检查.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段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学、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镁
基于WTO-OECD平衡服务贸易数据库2013—2019年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构建“一带一路”服务贸易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一带一路”服务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2013年到2019年,随着“一带一路”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沿线国家服务贸易联系明显增强,在旅游业、运输业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行业中贸易联系更紧密;中国、新加坡、意大利和俄罗斯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新加坡等国属于主受益板块,意大利、卢森堡和俄罗斯等国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是否签订区域贸易协定、互联网发展水平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了新型就业结构和灵活办公方式的涌现,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难以灵活应对工作场所的变化,员工主动重塑工作的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通过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的认知路径与类亲情交换的情感路径作用于工作重塑的跨层模型,以66家企业的498名员工为研究样本,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显著促进员工的工作重塑,且其对工作重塑具有“增量效应”;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类亲情交换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工会实践耦合与工作重塑间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一般可分化为促炎(M1)型和抗炎(M2)型两大类,针对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成为炎症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靶点.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一个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可抑制M1型巨噬细胞促炎信号通路的启动,并促进M2型巨噬细胞抗炎信号的表达.本文主要综述了PPAR-γ在巨噬细胞抗炎症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以及PPAR-γ激动剂在脓毒症、肠道炎症、代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感染与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HPV感染状态,WHO头颈部肿瘤分类2017版将OPSCC分为HPV阳性及HPV阴性两个类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癌症分期手册中建议将HPV的表达情况作为OPSCCs分级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HPV感染状态的判断成为OPSCC病理诊断的重要内容.本综述将重点阐述HPV相关OPSCC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HPV感染状态的检测方法,关注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强调p16免疫组织化学联合HPV病毒特异性检测在OPSC
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经济系统已经出现了市场风险增大的现象.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开始大量增加、数字劳工与数据垄断也开始出现.这些现象都表明,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中,财富分配结构的恶化、社会供需结构的失衡可能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主要风险.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成上述经济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了生产力内部矛盾的激化.所以,防范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经济风险必须从反映生产关系的生产、分配、流通等环节入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缓解生产力内部矛盾.在法律制度
对税收分权、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证检验,将税收分权分为增值税分成和企业所得税分成检验不同税种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官员考核压力的增大,税收分权会通过加剧对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的错配,抑制技术进步,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资本错配这条路径的中介效应和受到的调节效应更加显著.受官员考核压力的调节,增值税分成和企业所得税分成均会加剧对资本和劳动力的错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相比较而言,企业所得税分成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更大,增值税分成受官员考核压力的调节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