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线联产”工艺创新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生产中的实践及在其他品种中的应用思考

来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由微生物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对后者而言,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酶的底物专一性差,导致在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结构类似的衍生物,不利于产物的分离纯化,但为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创造了条件.在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依替米星和庆大霉素联产的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中,我们首先提出抗菌药“共线联产”的概念.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副产物回收,而是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调控技术平衡提高“被联产”产物的合成能力,以及根据目标产品的要求,通过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主动调配”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本文对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的基本思路、条件,以及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的抗菌药品种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通过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共线三联产”工艺创新的实践成果,为抗菌药工艺创新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利用非对称GARCH模型和正反馈交易模型,对中国A股市场的正反馈交易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推出后,股票现货市场的正反馈交易减弱,但正反馈交易减弱的原因并不在于
借鉴冰山模型对胜任力的分类,将企业创新型技术人才价值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显性价值包括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和创新成果;隐性价值包括创新品格、创新动机和创新潜力.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