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和普伐他汀合用引起横纹肌溶解症1例

来源 :临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纹肌溶解症(rhahdomyolysis,RL)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酶等释放入血,最后从尿中排出。其临床特征是肌痛、肌紧张、肌肉注水感,尿色异常(黑红或可乐色),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增高,超过正常10倍以上,血、尿肌红蛋白阳性,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RL的病因很多,包括肌肉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反应、内皮损伤在粥样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传统危险因素,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冠心病(CHD)发病中仍起着相当重要
患者,女,67岁,主因确诊为糖尿病10余年,伴双下肢无力2年,血糖高10天于2004年3月20日入院.缘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体质量下降不明显,于当地医院确诊为糖尿病,随
坎地沙坦(candesartan)是一种新的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特异性地结合AT1受体亚型,1997首次在瑞典上市,1998年6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笔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已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RFCA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在炎性肌病中,除外病毒、细菌感染性肌炎,剩余的大部分是属于特发性肌炎范畴的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肤肌炎(DM).PM/DM常合并其他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自身抗体;对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