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艺术生的特点及目前工科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体制与其产生的矛盾现状入手,对工科高职院校该如何管理艺术生提出一些建议,力图寻找一个有效的办法解决当下的这个矛盾。
关键词 工科高职院校 艺术生 学生管理
一、工科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与艺术生现状的矛盾
大多数工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和机床或大型设备打交道,没有严格的令行禁止,就没有安全运行的保障。在工科高职院校的大环境下,教育管理的主体从上至下大多都是理工出身,制订的规章和评价体系严谨而理性,事事都讲究秩序,行事按部就班,主張对学生的管理要整齐划一,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也要绝对服从。面对理工科学生,这些管理制度基本都能有效执行,通过常年的经验积累,这些有效的规章制度往往成为了各个工科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
可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科高职院校也开始开设艺术类专业,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艺术类考生,他们的到来给广大的工科院校带来些许青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由于专业体系的截然不同,工科院校传统而严谨的管理风格在面对这类追求时尚和凸显艺术个性,甚至叛逆的艺术生面前变得有些难以适应,千人一面的管理结果也成为了艺术生们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对新生的矛盾往往也让许多工科高职的管理者们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十分头疼。
二、艺术生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解决当前管理上的困难,首先要分析当下工科高职艺术生的特点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只有看清这些问题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疏通病症。
(一)思想活跃、追求创新与自由
艺术生大多从小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很早就被灌输了创新的概念,做事雷同、过于保守都被他们认为是缺乏创意的行为。他们都有着极为感性的思维能力,善于联想、形象思维能力突出,这也使得他们不习惯被约束、思想开放。
盲目追求所谓的“自由”使得艺术生缺乏自律性、随意迟到、旷课、行为懒散。这与工科高职院校中的各项严谨的规章制度形成强烈反差,这也成为当前艺术生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个性张扬、行为直率
“艺术”是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是艺术家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这就需要创作的主体要敢于显露个性,不畏世俗。在艺术上颇有成就的大师们也从某个侧面影响艺术生形成了独特的张扬个性,这也成为了目前艺术生不愿意付出各项管理规范的思想根源。
艺术生往往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故意抵制学院的某些被他们认为是“苛刻”的教学制度,例如:早晚自习。他们行为偏激,对待各项处罚条例不管不顾,面对严厉的处罚依然我行我素,这也是目前许多管理制度面对他们时难以奏效的关键因素。
(三)过早接触社会,独立意识强
往往在高中时期大部分艺术生就有参加艺术考高培训的经历,甚至还有学生独自一人离家前往外地学习和参加独立艺术招生考试的经历。这些都使得他们较早的接触到社会,培养了较强的独立意识,有突出的处事能力。也过早的形成了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片面的价值观使得艺术生看问题不够客观,更喜欢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早期的独立个性使得他们大多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淡漠,在班级管理中难以树立起班级凝聚力是当前艺术生班级管理基层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
(四)文化基础薄弱
高职艺术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较低,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基础薄弱,面对文化基础课的老师他们往往难得获得认同,这也使得对文化课的后续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相反,大部分学生能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一些认同感,相对而言,更有明确的专业诉求,这也就导致了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文化课的现状。
(五)家庭环境优越,缺乏“吃苦”教育
艺术生大多成长在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整体生活水平要高于其他理工科的高职学生,较早的拥有时尚的电子类用品(PSP游戏机、高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容易产生享乐意识,进而失去上进心,尤其容易沉迷网络,迷失自己。如何戒除学生的“网瘾”也是当前高校教育需要面临的新的难题。
三、针对主要问题改变管理方式
艺术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成因大多具有历史性,是由许多综合因素形成的,期望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也是不太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拿出魄力以培养艺术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契机,“抓大放小”制定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条例。
(一)把艺术生的创意表现和专业学习情况纳入到各项考评机制中
针对艺术生的创新思维及张扬个性的特点,应当适度放宽约束范围,将严格的“考勤一票否决”的考评机制替换为多种评价机制去考核他们,避免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各种院系文艺活动的参与及组织、各类艺术比赛的参与及获奖的情况和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各类社团中的积极分子等综合因素纳入考评体系中,给部分犯错的学生一些改过的机会,让他们重拾信心,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体现,并逐渐形成一股比拼专业技能的风气。
同时划定教学管理的底线,在学生不违反重大原则的前提下给予艺术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大环境。鼓励学生从积极健康的一面去寻求自我的个性与艺术创意。年级辅导员和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建立联系,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专业学习考评档案,每学期末听取各专业教师的反馈意见给艺术生综合评价,最终将个人专业学习情况纳入到各项考评机制中。要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教师的宣讲作用,引导学生重视个人的自律行为,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接纳并重视学院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引导,从根本上解决艺术学生的心理对立情绪。
(二)新生入学时就以兴趣为导向,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小组
艺术生散漫和享乐的个性特征由来已久,在新生入学时就按学生的兴趣划分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小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避免迷茫,从源头堵住各种歪风邪气的滋生。按不同的学习阶段严格提出各自的职业技能要求,并明确指导学生如何去实现个人的现阶段专业目标,如:绘画与设计基础的练习、各类专业设计软件的熟练应用等。 学院或系部应每年给学生组织一次成果汇报展,给有艺术个性与艺术热情的学生一个施展专业能力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摆脱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现状。
(三)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院校或系部以官方的形式和其他兄弟院校及艺术展馆建立各种形式的专业交流与讲座,给他们营造更多与优秀艺术家接触的机会,让身边的“大师”感染他们,帮助他们学会思辨,唤醒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将聪明才智真正用到有益的事情上。
文化基础课老师应更加客观的对待艺术生的文化基础水平,从简单的学习情境中给予适度的肯定与认可,这将有助于艺术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保持。
(四)给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针对艺术生集体荣誉感冷漠的问题,可以适当设定一个轮流值日的班级管理制度,例如: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班级考勤记录,并填写当天个人值日管理心得。让大家都学会换位思考和体会班级管理的不易,即无形提升了个人自律的要求,也让班级的每个人都能真正关心自己的班集体建设。
在与其他工科班级进行纪律项的评比与考评时也要适当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应适当考虑艺术生的个性特征,不能一概而论,拿他们的弱项和工科学生的长项比较,往往容易伤害来之不易的班级凝聚力和学习积极性。
(五)艺术类的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
艺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比较特殊,即有传统教育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征,又有民间工匠师徒的技能传承关系。从管理者角度来看,长期和学生相处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艺术生的言行习惯,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生一开始就能从心里上接受专业老师,并产生很强的认同感,抵触情绪较小。在教学的同时专业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专业探讨和谈心为学生疏通心理上的症结,亦师亦友的关系,更有利于艺术生的管理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结语:
工科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在新时期的情况下需要被赋予新的内涵,严格的制度和人性化的调整都是为了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最终服务于学生。对工科高职艺术生的管理始终需要不断探索,这也为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个更加科学的办法来服務于艺术生的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伟婧,王立新.高职院校艺术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大舞台, 2012,(11) .
[2]吕丽青,周治.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初探[J]. 今日南国, 2008,(08) .
[3]尚文浩. 理工类院校艺术生培养方法初探[J]. 文教资料, 2012,(09) .
[4]杨辉.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2.
[5]李国军.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情感艺术[J]. 学习月刊. 2010(06).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工科高职院校 艺术生 学生管理
一、工科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与艺术生现状的矛盾
大多数工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和机床或大型设备打交道,没有严格的令行禁止,就没有安全运行的保障。在工科高职院校的大环境下,教育管理的主体从上至下大多都是理工出身,制订的规章和评价体系严谨而理性,事事都讲究秩序,行事按部就班,主張对学生的管理要整齐划一,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也要绝对服从。面对理工科学生,这些管理制度基本都能有效执行,通过常年的经验积累,这些有效的规章制度往往成为了各个工科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
可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科高职院校也开始开设艺术类专业,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艺术类考生,他们的到来给广大的工科院校带来些许青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由于专业体系的截然不同,工科院校传统而严谨的管理风格在面对这类追求时尚和凸显艺术个性,甚至叛逆的艺术生面前变得有些难以适应,千人一面的管理结果也成为了艺术生们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对新生的矛盾往往也让许多工科高职的管理者们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十分头疼。
二、艺术生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解决当前管理上的困难,首先要分析当下工科高职艺术生的特点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只有看清这些问题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疏通病症。
(一)思想活跃、追求创新与自由
艺术生大多从小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很早就被灌输了创新的概念,做事雷同、过于保守都被他们认为是缺乏创意的行为。他们都有着极为感性的思维能力,善于联想、形象思维能力突出,这也使得他们不习惯被约束、思想开放。
盲目追求所谓的“自由”使得艺术生缺乏自律性、随意迟到、旷课、行为懒散。这与工科高职院校中的各项严谨的规章制度形成强烈反差,这也成为当前艺术生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个性张扬、行为直率
“艺术”是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是艺术家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这就需要创作的主体要敢于显露个性,不畏世俗。在艺术上颇有成就的大师们也从某个侧面影响艺术生形成了独特的张扬个性,这也成为了目前艺术生不愿意付出各项管理规范的思想根源。
艺术生往往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故意抵制学院的某些被他们认为是“苛刻”的教学制度,例如:早晚自习。他们行为偏激,对待各项处罚条例不管不顾,面对严厉的处罚依然我行我素,这也是目前许多管理制度面对他们时难以奏效的关键因素。
(三)过早接触社会,独立意识强
往往在高中时期大部分艺术生就有参加艺术考高培训的经历,甚至还有学生独自一人离家前往外地学习和参加独立艺术招生考试的经历。这些都使得他们较早的接触到社会,培养了较强的独立意识,有突出的处事能力。也过早的形成了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片面的价值观使得艺术生看问题不够客观,更喜欢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早期的独立个性使得他们大多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淡漠,在班级管理中难以树立起班级凝聚力是当前艺术生班级管理基层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
(四)文化基础薄弱
高职艺术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较低,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基础薄弱,面对文化基础课的老师他们往往难得获得认同,这也使得对文化课的后续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相反,大部分学生能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一些认同感,相对而言,更有明确的专业诉求,这也就导致了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文化课的现状。
(五)家庭环境优越,缺乏“吃苦”教育
艺术生大多成长在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整体生活水平要高于其他理工科的高职学生,较早的拥有时尚的电子类用品(PSP游戏机、高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容易产生享乐意识,进而失去上进心,尤其容易沉迷网络,迷失自己。如何戒除学生的“网瘾”也是当前高校教育需要面临的新的难题。
三、针对主要问题改变管理方式
艺术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成因大多具有历史性,是由许多综合因素形成的,期望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也是不太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拿出魄力以培养艺术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契机,“抓大放小”制定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条例。
(一)把艺术生的创意表现和专业学习情况纳入到各项考评机制中
针对艺术生的创新思维及张扬个性的特点,应当适度放宽约束范围,将严格的“考勤一票否决”的考评机制替换为多种评价机制去考核他们,避免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各种院系文艺活动的参与及组织、各类艺术比赛的参与及获奖的情况和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各类社团中的积极分子等综合因素纳入考评体系中,给部分犯错的学生一些改过的机会,让他们重拾信心,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体现,并逐渐形成一股比拼专业技能的风气。
同时划定教学管理的底线,在学生不违反重大原则的前提下给予艺术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大环境。鼓励学生从积极健康的一面去寻求自我的个性与艺术创意。年级辅导员和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建立联系,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专业学习考评档案,每学期末听取各专业教师的反馈意见给艺术生综合评价,最终将个人专业学习情况纳入到各项考评机制中。要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教师的宣讲作用,引导学生重视个人的自律行为,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接纳并重视学院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引导,从根本上解决艺术学生的心理对立情绪。
(二)新生入学时就以兴趣为导向,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小组
艺术生散漫和享乐的个性特征由来已久,在新生入学时就按学生的兴趣划分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小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避免迷茫,从源头堵住各种歪风邪气的滋生。按不同的学习阶段严格提出各自的职业技能要求,并明确指导学生如何去实现个人的现阶段专业目标,如:绘画与设计基础的练习、各类专业设计软件的熟练应用等。 学院或系部应每年给学生组织一次成果汇报展,给有艺术个性与艺术热情的学生一个施展专业能力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摆脱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现状。
(三)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院校或系部以官方的形式和其他兄弟院校及艺术展馆建立各种形式的专业交流与讲座,给他们营造更多与优秀艺术家接触的机会,让身边的“大师”感染他们,帮助他们学会思辨,唤醒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将聪明才智真正用到有益的事情上。
文化基础课老师应更加客观的对待艺术生的文化基础水平,从简单的学习情境中给予适度的肯定与认可,这将有助于艺术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保持。
(四)给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针对艺术生集体荣誉感冷漠的问题,可以适当设定一个轮流值日的班级管理制度,例如: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班级考勤记录,并填写当天个人值日管理心得。让大家都学会换位思考和体会班级管理的不易,即无形提升了个人自律的要求,也让班级的每个人都能真正关心自己的班集体建设。
在与其他工科班级进行纪律项的评比与考评时也要适当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应适当考虑艺术生的个性特征,不能一概而论,拿他们的弱项和工科学生的长项比较,往往容易伤害来之不易的班级凝聚力和学习积极性。
(五)艺术类的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
艺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比较特殊,即有传统教育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征,又有民间工匠师徒的技能传承关系。从管理者角度来看,长期和学生相处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艺术生的言行习惯,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生一开始就能从心里上接受专业老师,并产生很强的认同感,抵触情绪较小。在教学的同时专业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专业探讨和谈心为学生疏通心理上的症结,亦师亦友的关系,更有利于艺术生的管理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结语:
工科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在新时期的情况下需要被赋予新的内涵,严格的制度和人性化的调整都是为了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最终服务于学生。对工科高职艺术生的管理始终需要不断探索,这也为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个更加科学的办法来服務于艺术生的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伟婧,王立新.高职院校艺术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大舞台, 2012,(11) .
[2]吕丽青,周治.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初探[J]. 今日南国, 2008,(08) .
[3]尚文浩. 理工类院校艺术生培养方法初探[J]. 文教资料, 2012,(09) .
[4]杨辉.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2.
[5]李国军.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情感艺术[J]. 学习月刊. 2010(06).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