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学生由初中升至高一年级是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期。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对学生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其中相当一部分的飞跃是必须在高一阶段完成的:如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飞跃。因此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一个关键时刻。多数学生在初中是佼佼者,一进入高中,由于不能及时适应高中的学习,在短时期内多门功课学习成绩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不及格的现象频频出现,尤其是物理成绩下降更为突出,自信心和自尊心开始动摇,基本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从物理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特点来看,高一上学期基本上已将高中物理中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提出:比值定义法、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多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用极限处理问题的方法、类比的处理方法、数学中的变量问题、比例问题、图像问题、三角函数等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因而高一物理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对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力学知识也是以后的学习中会反复出现并加深的内容。因此高一物理教学中要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搞好物理学习,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
  首先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个概念都能弄清来龙去脉。同时在讲授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运动的描述中的位移和路程的联系和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强化训练和针对性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中的障碍。
  2.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解题技巧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而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就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应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抽象的物理过程用示意图或物理情境来表现使其具体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画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画示意图的能力。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公式的推导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殊规律的推导,单纯用公式推导较为复杂,但结合图像则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并能让学生较容易地得出结论。同时在习题教学与训练中注意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并让学生学会在审题时边读题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不同类型的习题要利用不同的物理方法,某些特殊类型的习题也有相应的解题技巧,在讲解习题时要强化这些物理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3.平时要注意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但课后下的功夫不足,有的学生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才能交上来。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思想上太浮躁,因此在上课和课后辅导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另外,就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求学生应尽量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也尽量多地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应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使他们以自学课文为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3)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4.强调科学记忆,掌握基础,反复强调“双基”过关。
  从高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类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和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进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 化学知识的落实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在新课标下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在新课标下落实化学知识的策略、方法、途径,把知识落到实处,是体现新课程理念,达到新课程标准培养要求的必由之路。本文尝试提出几种策略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落实知识。  关键词: 化学知识 落实 策略    学习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落实依赖于知识内容和本身的特点、施教者的行为、受教者的接受能力和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协调
摘要: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浅谈新课标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验教学 CAI    国家新化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对新时期教师的知识观念及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切实落实新课标的要
摘要: 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已探讨多年,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课题。本文作者通过使用初高中化学内容相衔接的教案,对江西金溪一中高一年级进行了对比实验教学,研究初见成效。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 内容衔接 课堂教学 实验研究     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
摘要: 在高中物理的平衡问题中,三力平衡问题是重要的一种类型,其求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拉密定理是一种独到的方法,能使求解过程简捷明了,提高解题速度。  关键词: 拉密定理 三力平衡 平衡状态    在物体的平衡问题中,物体受三个非平行共点力而处于平衡状态的问题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在求解此类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正交分解法、力的合成法、相似三角形法等。除这些方法外,应用拉密定理来求解,是一种较独特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三大道德都是对人们最基本的、最低的、最必要的要求,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
摘要: 本文从美国《萨班斯法案》中关于会计监管的内容和措施入手,主要通过该法案的法律条款说明了其在加强审计独立性方面的重要影响,从审计独立性方面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法案对我国会计监管制度建立的启示。  关键词: 《萨班斯法案》 会计监管 独立性    一、会计监管体系中缺乏独立性的表现    (一)国外事件中缺乏独立性的表现  通过安然事件,可见会计监管体系中独
摘要: 新课程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工作亦如此。既教书,又育人,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建设班集体,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在五个学期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心得。  关键词: 严爱教育 平常心 班级管理    引言    从2005年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近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飞快成长,感触颇深。  尤其是所带的第一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