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p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落伍,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鲜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行为;求知欲是人渴望获取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若能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在介绍“生物的进化”时,讲到鸡的祖先是原生野鸡时,有些学生会问:“原鸡的祖先是什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介绍“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我的上眼皮是一个单,一个双?”“我的曾祖父、父亲都是秃顶,而祖父却没有秃顶?”…… 这些问题书本上找不到答案,却又与书本知识有关联,此时,我总是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互相探讨一番,或者先将问题带回家思考,下堂课再来讨论。在此基础上,我才将问题与理论有机结合,进行解答。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由此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进行巧妙的设疑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时,先问学生:你们吃过糖醋蒜吗?它们是怎样淹制的?为什么蒜会变得又酸又甜?这些问题学生会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再引入“水分代谢”的内容就非常轻松了。又如讲“输血和血型”时,谈到19世纪,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当他们喜出望外如法为其他伤员输血治疗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活,反因输血而马上死掉了。这一事实令医生们大惑不解,这时可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明显集中起来,都急于知道输血救命和送命的道理,这时再讲解相关内容,学生会很轻松地接受。
  二、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大凡创造型的学生多数具有以下特征:淘气、顽皮、爱争辩、不受约束、常有越轨行为;平时好出鬼点子;爱提一些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 其实,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引出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创造型苗子”,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有关这方面,一位美国教师在上“蚯蚓”一课时的做法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值得借鉴。他在讲课之前没有把蚯蚓用解剖盘装好放在每位同学的桌上,而是讓同学们自己到讲台前去领,由于蚯蚓太滑,不少同学不得不爬到桌下或地上,费了好大周折。这位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 .……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同学说:“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也有的说:“老师,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入喉咙,过一会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遇到这些貌似出格的学生,这位教师非但没有批评,还给予了极高评价。也许,未来的创新家和科学家就是在这样的鼓励和评价中萌发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如:在学习高中教材《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一节内容时,可提出设问:“同学们知道,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6条,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必然会答:“在后代个体中染色体数目将不再是一个恒定数值,由此引出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这样安排,要比直接向学生灌输减数分裂的概念容易理解,在此期间,还培养了学生的 逆向思维能力。而发散性思维则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辅射型思维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开拓和创新作用,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还常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学去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的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习题结果唯一性、标准性的练习,尽可能多地出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开放性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广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储存,尽可能提取更多的信息来寻求答案。如在讲完条件反射后,传统的巩固练习题往往是:什么叫条件反射?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唯一所希望的是得到与“标准”一样的答案,较少关心其学习思考的过程。其结果是抄书本上现成的相关内容,学生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反之,练习题如果换成: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设计一个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的实验。此题一出,学生的思维空间立即被扩大,在解题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课堂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抓住创新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抓住了培养未来人才的牛鼻子,就一定会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1949年2月,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通讯兵.1951年3月,我被调到炮七师20团任报务员,并随军赴朝作战.rn1952年夏,我们炮20团转战到朝鲜松洞附近,指挥所设在大山沟里.到后的第二天
期刊
期刊
记者某次出差途径屯昌——琼中交界处时,被一路边广告牌吸引:“某某春天5期,买房就送菜地”.买房真有菜地送吗?rn在房价突飞猛涨的今天,一块菜地价格不菲.带着疑问,记者通过
城市供暖的主要方式是将热量传入到热水或是水蒸气中,通过提前铺设的管线将热量输至千家万户进行取暖.在原有的供暖系统运行过程中,单方面的注重在传输之前的调控,没有对供暖
摇篮俗称悠车子、腰车子,是东北农村特有的一种婴儿卧具.一般把它吊在房梁上,将婴儿放在里面,轻摇,并任其自然摆动.所谓东北三大怪之一的“养活孩子吊起来”,其必不可少的道
在30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特别是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下,青海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毫无疑问,在青海下一步的发展中,科技创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一、解放思想,深化认识    青海偏居内陆,本身的资源构成了它发展的主要基础。归纳起来,我们的特色资源主要有:以盐湖、有色金属等为核心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以畜牧等为主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水力、太阳能、风力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煤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把有关中国宏观调控的理论争鸣推向新的高潮.本文就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框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中国宏观政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提到创新教育
期刊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众所周知,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显然,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它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在学习上良好的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在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包括与同学相处融洽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尊重师长的习惯;在纪律方面良好的习
期刊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理论界将其视为与建立深圳特区、加入WTO同等级别的重大改革举措.自贸区在贸易、金融、投资、航运、港口、关税、负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