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9年和2010年,沿海大开发和长三角一起化两大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先后落户,给盐城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本文从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沿海崛起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盐城崛起实现路径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不能走老路,必须要突破重大项目,走产业转型发展之路;要加强开放合作,走区域融合发展之路;要做强中心城市,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关键词:盐城;沿海;崛起;思考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包括盐城在内的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3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又吸收盐城等6个城市为正式会员。盐城前所未有地面临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
一、对盐城沿海崛起思考分析
1.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超常规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地。2013年,盐城经济总量在全国同类地级市中排第19位,公共财政收入排第11位。从总量看,在全国的位次似乎较高,但从人均看,差距较大。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就人均GDP而言,2013年盐城仅为48150元,要实现“升级版”小康制订的90000元目标,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2.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要有国内、国际叫得响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成为产业经济汇集的高地。
自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沿海,为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还远远不够,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有数个像汽车产业这样的大产业,必须有数十个像悦达这样的大企业,必须有数百个像悦达三工厂、博汇这样的大项目。只有具备一批在国内、国际上叫得响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盐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崛起”。
3.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盐城成为区域性经济的引领高地。近10年来,盐城大力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城镇化率从2003年的38.8%提高到2013年的57.2%。大市区从2005年到2012年累计完成投入100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71平方公里拓展到118平方公里。城南新区、开发区新城、亭湖新城、盐都新城快速崛起,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建成了一批公共配套设施,中心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就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使大市区成为城市人口超过200万,在我国东部沿海有知名度的大都会。成为江苏沿海中部经济发展的引领高地,成为江苏“十二五”后期、乃至“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4.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继续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使盐城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高地。盐城区域优势日益显现,已成为一座交通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的城市。南洋机场和大丰港都已开通一类口岸,是沿海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一类口岸的城市;新长铁路盐城站客货运可直达北京、西安、哈尔滨、青岛、南京等大中城市;宁靖盐、沿海、盐徐高速已全线贯通,已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自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和沿海5县(市)连接港口的快速通道已全部打通,大丰港建成石化码头和4个万吨级泊位,刘大线疏港航道建成通航;滨海港中电投煤炭码头开工建设;响水灌河2万吨级码头建成使用;射阳港南北导堤顺利竣工;东台深水港建设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组认证。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就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大交通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民航机场建设,使盐城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海运、内河航运、公路、铁路、民航交通的枢纽。只有当我们的交通达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方便、快捷程度,盐城才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崛起”。
5.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充分发挥资源、生态优势,使盐城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生态文明高地。盐城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江苏面积最大的市,耕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5%。丰富的土地资源,是盐城后发崛起的重要条件。沿海有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越,是开展特色旅游的绝佳之处,也是打响盐城的最好名片。盐城一定要充分发挥资源、生态这两大优势,推进“保护式开发”,为构建发达和谐的生态盐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崛起”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加快沿海崛起的发展路径选择
1. 抢抓战略机遇,走沿海跨越发展之路。一要提高发展目标定位。要以江苏沿海发展国家规划为总纲,进一步优化提升沿海总体规划及港口、产业、港城等各类专项规划,力求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抓得实一些,深入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二要迅速壮大港口规模。举全市之力推动“三港联动”发展,采取超常规措施突破以港口为重点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提高大丰港的运营水平,加大射阳港建设推进力度,加强滨海港产业集聚,为淮河流域开发出海门户做好准备,提升陈家港河海联运功能,加快各港区推进亿吨大港建设步伐。三要努力提升产业层次。沿海开发的层次水平取决于开发主体的实力和能力。要突破常规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海运公司携手合作,推进沿海开发。着重瞄准高端和现代产业,积极争取国家能源、产业、仓储、物流等重大产业布局,真正把沿海建成新型工业产业基地。
2. 突破重大项目,走产业转型发展之路。一要强化招商队伍。把招引大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把手”对重大项目招引要亲自上阵洽谈、亲自跟踪服务,大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同时,要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把更多精兵强将吸引到招商队伍当中去,配备专业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切实提高重大项目招商队伍和引资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重大项目招引新突破。二要突出重点招商。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招商,进一步加强与日韩港台以及欧美等地区合作,积极与上海、苏南等地区开展交流,承接项目转移,拓展企业合作,鼓励和引进世界500强、中国100强、行业50强在盐城投资项目,提升项目的体量、质量和层次。三要创新招商机制。大力推行驻外招商、代理招商、登门招商、以商引商等有效办法。对重大项目要制定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特殊政策,把盐城的空间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与专业招商方式相结合,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提高招引重大项目的成功率。
3. 加强开放合作,走区域融合发展之路。一要加快对外开放。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盐都高新区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级行列,其他6个重点开发区要争创省级开发区。各类开发园区注重功能建设,强化综合配套,提升承载能力。支持骨干出口企业扩大规模、调优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认真落实好扶持小微外贸企业的各项政策,帮助新获权企业、小微外贸企业健康发展。突破外资外贸规模。项目是外资的载体,资金是项目的保障,只有资金注册到位、外资落到项目,最终办成企业,形成产出,才能成为现实增长点。二要加强区域合作。突出重点区域。加强与上海、苏南、深圳和北京中关村等互补性强的地区合作,充分利用盐城与上海的渊源关系,积极推进盐沪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发挥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努力把盐城建成上海、苏南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目的地。创新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各园区采取灵活机制和手段与相关地区开展合作,在具体政策设计上要解放思想,多算大帐、长远帐,舍得让利让资源,在扩大开放合作中借力发展、加快发展。
4. 做强中心城市,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一要做大做优中心城市。做大城市规模。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的先进做法,积极向上争取把大丰和建湖并入大市区,不仅提升盐城中心城市规模,也让盐城真正成为海滨城市。努力实现三个提升。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快速公共交通、快速路网、客运枢纽、城市轻轨系统四大现代交通体系,增强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品味,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建筑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提升宜居质量,进一步加快“水绿盐城”规划建设,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旧城改造全面突破,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宜居环境。二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就在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科学统筹,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要与公共服务体系同步考虑。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业现化代工程,引导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城市内需市场,形成现代化城乡总体布局,改善城乡总体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关键词:盐城;沿海;崛起;思考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包括盐城在内的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3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又吸收盐城等6个城市为正式会员。盐城前所未有地面临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
一、对盐城沿海崛起思考分析
1.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超常规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地。2013年,盐城经济总量在全国同类地级市中排第19位,公共财政收入排第11位。从总量看,在全国的位次似乎较高,但从人均看,差距较大。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就人均GDP而言,2013年盐城仅为48150元,要实现“升级版”小康制订的90000元目标,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2.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要有国内、国际叫得响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成为产业经济汇集的高地。
自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沿海,为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还远远不够,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有数个像汽车产业这样的大产业,必须有数十个像悦达这样的大企业,必须有数百个像悦达三工厂、博汇这样的大项目。只有具备一批在国内、国际上叫得响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盐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崛起”。
3.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盐城成为区域性经济的引领高地。近10年来,盐城大力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城镇化率从2003年的38.8%提高到2013年的57.2%。大市区从2005年到2012年累计完成投入100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71平方公里拓展到118平方公里。城南新区、开发区新城、亭湖新城、盐都新城快速崛起,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建成了一批公共配套设施,中心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就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使大市区成为城市人口超过200万,在我国东部沿海有知名度的大都会。成为江苏沿海中部经济发展的引领高地,成为江苏“十二五”后期、乃至“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4.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继续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使盐城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高地。盐城区域优势日益显现,已成为一座交通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的城市。南洋机场和大丰港都已开通一类口岸,是沿海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一类口岸的城市;新长铁路盐城站客货运可直达北京、西安、哈尔滨、青岛、南京等大中城市;宁靖盐、沿海、盐徐高速已全线贯通,已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自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和沿海5县(市)连接港口的快速通道已全部打通,大丰港建成石化码头和4个万吨级泊位,刘大线疏港航道建成通航;滨海港中电投煤炭码头开工建设;响水灌河2万吨级码头建成使用;射阳港南北导堤顺利竣工;东台深水港建设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组认证。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就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大交通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民航机场建设,使盐城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海运、内河航运、公路、铁路、民航交通的枢纽。只有当我们的交通达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方便、快捷程度,盐城才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崛起”。
5. 盐城要实现“沿海崛起”,必须充分发挥资源、生态优势,使盐城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生态文明高地。盐城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江苏面积最大的市,耕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5%。丰富的土地资源,是盐城后发崛起的重要条件。沿海有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越,是开展特色旅游的绝佳之处,也是打响盐城的最好名片。盐城一定要充分发挥资源、生态这两大优势,推进“保护式开发”,为构建发达和谐的生态盐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崛起”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加快沿海崛起的发展路径选择
1. 抢抓战略机遇,走沿海跨越发展之路。一要提高发展目标定位。要以江苏沿海发展国家规划为总纲,进一步优化提升沿海总体规划及港口、产业、港城等各类专项规划,力求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抓得实一些,深入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二要迅速壮大港口规模。举全市之力推动“三港联动”发展,采取超常规措施突破以港口为重点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提高大丰港的运营水平,加大射阳港建设推进力度,加强滨海港产业集聚,为淮河流域开发出海门户做好准备,提升陈家港河海联运功能,加快各港区推进亿吨大港建设步伐。三要努力提升产业层次。沿海开发的层次水平取决于开发主体的实力和能力。要突破常规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海运公司携手合作,推进沿海开发。着重瞄准高端和现代产业,积极争取国家能源、产业、仓储、物流等重大产业布局,真正把沿海建成新型工业产业基地。
2. 突破重大项目,走产业转型发展之路。一要强化招商队伍。把招引大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把手”对重大项目招引要亲自上阵洽谈、亲自跟踪服务,大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同时,要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把更多精兵强将吸引到招商队伍当中去,配备专业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切实提高重大项目招商队伍和引资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重大项目招引新突破。二要突出重点招商。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招商,进一步加强与日韩港台以及欧美等地区合作,积极与上海、苏南等地区开展交流,承接项目转移,拓展企业合作,鼓励和引进世界500强、中国100强、行业50强在盐城投资项目,提升项目的体量、质量和层次。三要创新招商机制。大力推行驻外招商、代理招商、登门招商、以商引商等有效办法。对重大项目要制定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特殊政策,把盐城的空间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与专业招商方式相结合,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提高招引重大项目的成功率。
3. 加强开放合作,走区域融合发展之路。一要加快对外开放。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盐都高新区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级行列,其他6个重点开发区要争创省级开发区。各类开发园区注重功能建设,强化综合配套,提升承载能力。支持骨干出口企业扩大规模、调优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认真落实好扶持小微外贸企业的各项政策,帮助新获权企业、小微外贸企业健康发展。突破外资外贸规模。项目是外资的载体,资金是项目的保障,只有资金注册到位、外资落到项目,最终办成企业,形成产出,才能成为现实增长点。二要加强区域合作。突出重点区域。加强与上海、苏南、深圳和北京中关村等互补性强的地区合作,充分利用盐城与上海的渊源关系,积极推进盐沪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发挥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努力把盐城建成上海、苏南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目的地。创新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各园区采取灵活机制和手段与相关地区开展合作,在具体政策设计上要解放思想,多算大帐、长远帐,舍得让利让资源,在扩大开放合作中借力发展、加快发展。
4. 做强中心城市,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一要做大做优中心城市。做大城市规模。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的先进做法,积极向上争取把大丰和建湖并入大市区,不仅提升盐城中心城市规模,也让盐城真正成为海滨城市。努力实现三个提升。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快速公共交通、快速路网、客运枢纽、城市轻轨系统四大现代交通体系,增强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品味,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建筑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提升宜居质量,进一步加快“水绿盐城”规划建设,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旧城改造全面突破,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宜居环境。二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就在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科学统筹,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要与公共服务体系同步考虑。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业现化代工程,引导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城市内需市场,形成现代化城乡总体布局,改善城乡总体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公共交通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