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医药化学数据库和Autodock 4.2软件,将丹参中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分别与枯否细胞表面抗原CD14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和原儿茶醛与CD14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11.207 76、-8.782 20、-9.827 70、-25.928 40、-16.435 26、-26.137 50和-19.906 32 kJ/mol,与STAT3蛋白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8.447 64、-14.302 44、-18.275 34、-28.855 80、-18.860 82、-28.604 88和-15.891 60 kJ/mol。结论: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原儿茶醛、咖啡酸与CD14具有较小的自由能,结合作用较强;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与STAT3蛋白具有较小的自由能,结合作用较强。提示丹参治疗脂多糖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其主要成分与CD14及STAT3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通过作用于表面受体调控枯否细胞细胞激活及下游STAT3调控STAT3通路,从而对损伤的肝脏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药物性牙龈增生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作为一个长期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口腔专科医生,见过许多药物性牙龈增生,想借此文章提醒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引起注意并重视。对药物性牙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受检
目的:探究两种根管长度电测仪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根管再治疗患者30例(共60颗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对这60颗患牙实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牙周基础治疗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39例为观察组,同期另选牙周健康者39例为对照组,对
目的:通过对福州市中老年人群的牙体缺损及缺损后修复现状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间的牙体缺损和缺损后的修复现状,以期了解各方面因素对中老年人牙体缺损发生及修复的影响,为预防福州
目的探究雌三醇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老年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我院妇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就诊先后分组,
目的:探讨临时树脂冠在后牙冠纵折及隐裂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及成功率。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后牙冠纵折及隐裂患者96例(106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功血中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围绝经期功血病患62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为试验和对照两组(n=31),对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