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米”字教转身等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队列和队形练习,是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中发展体能的活动与内容。由于一、二年级(水平一)的学生年龄小,空间方向感差,在教向左(右)转,若按教科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经过实践,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的“米”字的教学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介绍给同行,共同探讨。
  1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用粉笔(硬物)在地面脚底下写一个“米”字,强调字要写大一些(30~40cm左右),笔画要写直。
  2 .教学时,要求学生双脚的脚后跟靠拢,脚尖分开,踩在“米”字的交叉点上,这样“米”字的前、后、左、右4条线映入学生的眼帘,然后让学生举起左手, 教师喊口令, 向左——转时,学生听到口令后,左脚跟与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左转体90°,重心落在左脚上。接着,右脚向左脚靠拢,同时要求学生身体向举手方向转动至面朝“米”字的另一边上去。这样反复练习,学生既掌握了左的方向,又对角度有了概念。
  3.教向右转方法与教左脚的方法相同,但方向相反。
  4.教向后转时,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向后转其实就是两个连续的向右转(90° 90°)。教师喊出口令后,要求学生从举起右手的方向转向背对的“米”字一条边。如此练习,学生就很快地掌握向后转的动作,明白180°的含义。
  5.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米”字,教学生45°的转法。
  (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362400)
  
  背向滑步掷铅球教学二法
  李 玉
  
  背向滑步及髋部的顶转是背向滑步掷铅球的关键所在,滑步的距离、滑步的节奏及滑步的速度又是滑步技术动作的要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动作经常出现滑步与最后用力阶段脱节,滑步节奏掌握不好,滑步距离短及滑步速度慢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一些教师对此也是束手无策。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以上情况,根据教学经验特设计了如下训练方法:
  
  1.主动阻力牵拉法(图1)
  在场地划一条直线。练习者右脚踏在线上,左手伸向体前,被一帮助者牵拉(较紧),然后预摆、滑步加髋部的顶转,帮助者随练习者的后滑被动松力前移。
  注意:帮助者拉力适中,不可将觉不到阻力。
  
  2.被动阻力牵拉法(图2)
  准备:在场地划一条直线,一个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让人感动的片段。  2.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3.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习抓住人物细节,从不同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阅读长征故事,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
在日本,每年的9月1日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不仅各类学校新学期开学,还是全国的“防灾日”。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7.9级大地震,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十几万人伤亡。为铭记这一历史教训,日本把9月1日定为“防灾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开展防灾救灾活动,安排儿童避难演习是防灾训练的重要一环。孩子们在仿真的演习中非常兴奋,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开学恐惧。  日本的基础教育是出了名的严格,学生很
广东体育课程实验工作是在传承广东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广东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土法研制体育器材、中期的小学情景教学和高中选项教学实验、中后期的学校体育效益评估;90年代开始的初中体育考试、中后期的快乐教学及体育园地,都为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实验和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顾广东省体育课程实验工作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完善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1)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工作
到2035年,一个新兴的百强区有望崛起于皖江之畔。摄影/ 沈德芸  写在前面:  “打造八百里皖江第一区、进入全国百强区”,是芜湖市鸠江区“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后发型沿江城区,鸠江区剑指“皖江第一区”的底气来自哪里?  答案就在鸠江发展的内在机理中。  在长三角一体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区域战略中,鸠江高起点谋划,打造产业平台、创新平台
儿子放寒假了,经常在外跑业务的我也歇了年假,总算有时间陪儿子了。为了弥补平日的亏欠,我对儿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于是,儿子的“宝库”一时间充实了不少,里面琳琅满目,各种玩具、图书让人目不暇接,而我的钱袋却很快瘪了下来。  那天,我带儿子从公园回来,顺便去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上取钱。看我捣鼓几下,机器就吐出一沓钞票,儿子的眼睛发亮了:“爸爸,再多取一些吧,我想买个大的变形金刚,然后叫上妈妈一起去吃肯德基。”
有一次,蘇东坡和朋友一同进京赶考。因为路上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当他们赶到考场时,考试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守卫的士兵拒绝让苏东坡进入考场,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  这时,主考官走了过来,叫住了他们,说:“我出个对联,你们如果答上了,就可以进考场,否则就请回吧。”主考官出的上联是: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  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想了一下,立刻对出
前段时间,笔者聆听了两位教师对《香港,璀璨的明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同样是小班课堂,同样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却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请跟随笔者走进两位教师的课堂,一探究竟。以下称第一位执教教师为“教师A”,第二位为“教师B”。  【课堂回放1】  教师A:  1. 出示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指名读题,“璀璨”就是灿烂的意思。2. 说说对香港的了解。  教师B:  1.出示
2017年5月,俄罗斯自杀游戏“蓝鲸”创始人Philip被捕,引发全球震动。这款始于2015年底的游戏,已通过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仅在俄罗斯就有20多万名玩家,因“蓝鲸”而自杀的青少年至少有80人。目前已有多国政府向家长发出警告。在中国也有“蓝鲸”的变种,一旦加入这些死亡游戏,玩家就要接受群主指令,进行各种自虐自残活动,经过铺垫和洗脑后,游戏最后一关则是命令玩家自杀。本文主人公琪琪就是其中一名受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梦想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无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曾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而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文更是离不开想象。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使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有
同学们,写文章要学会过渡。因为过渡就如同架一座桥梁,能将上下文自然巧妙地连接起来,使文章前后衔接连贯,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值得学以致用的过渡方式。  一、转折式过渡  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可能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写,这时往往会用表示转折的词语来过渡,例如“然而”“不过”“但是”等词语。  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在第6自然段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