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的技术控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0763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敏来说,工作几乎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带领大家反复讨论研究,谨慎选择技术途径,认真试算物理模型。有时,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他甚至趴在地上,绘出一条条特征线,然后马上跟大家讲解。于敏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有时半夜醒来,突发灵感,马上起床伏案工作。在高原实验时,为了及时得到实验数据,他经常彻夜守在实验室里,累了就披件皮大衣,倒在地板上歇会儿。为了限制他出差在外无休止地工作,领导总是派一位同事与他同住。
  于敏的同事都知道,在他面前,一个数据都不能含糊。在一次核试验之前,他突然发现原设计中的一个数据可能有问题,但这时试验装置已下了竖井。他深知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立即报告上级,要求暂停试验。经过一天一夜的查找,终于弄清了这个不利因素可以被另一个抵偿因素所抵消,他才放心地松了口气,向上级报告可以继续试验。正是这种一丝不茍的科学精神,使我国核试验成功率之高领先世界。
  于敏的学术贡献令后辈们高山仰止,但他更以温和善良的性格赢得了身边人的爱戴,同事和晚辈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于”“于老爷子”。他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和提携,单位的晚辈们都特别喜欢向他请教。同事们总结,向于敏请教有“三不”:不论时间场合,随时随地可以提问;不论范围,物理、力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都可以问;不论问题大小难易,一样耐心解答。
  于敏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条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所谓宁静,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趋,不为利益所害,始终保持严肃的科学精神。”于敏说。
  如今,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为核武器科技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梁小琴
其他文献
监狱领导在领导活动中享有一定的职权,并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领导活动不是一种孤立行为,是从提出目标到实现目标的完整过程。要想完成既定目标,监狱领导就应具备下列担当素质能力。  一、强化学习能力,提升政治素质担当  敢闯敢试是勇气,会闯会试是水平。“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认识到能力不足,意识到“本领恐慌”,就要不断学习、持续提升,不断提高现代化领导素质,不断提升务实担当能力。  一
期刊
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科学史家萨顿就提出:科学文化将会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引领。现在经过了七八十年的发展,科学的确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科学也面临新挑战,比如环境污染等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人类的文明走向何处?还要不要将科学文化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思想领域?显然,增强文化自信,我们需要加强科学文化建设,这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担当
期刊
以色列生物学家、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曾说他小时候物理、数学很差,所以后来选择了化学、生物。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且及时地正视了自己的弱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最后获得了成功。所以正视自身的弱点,是走向成功的方法之一。阿龙切哈诺沃若选择继续学习数学、物理,他还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总有人不能直视自己的弱点,他们总认为承认自己的弱点就相当于认输,其实不然。敢于直视自身的弱点,有助于找到自
期刊
考察1912年起至今百余本字词典中“科学”的词义,可以发现,工具书中科学词义的内容基本保持稳定。“科学”词义包含三个要素:关注的是自然、社会、思维,反映的是客观规律,必须是知识体系。科学做出的是“真或假”的事实判断,并不做“正确或错误”的价值判断。  文化是价值观念及其在社会系统中的制度化表达,相应地,科学文化就是科学的价值理念及其在社会系统中的制度化表达。科学的价值理念的核心就是探求真理,其次还
期刊
全国两会期间,文化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作为时下流行文化的一种表象,“小鲜肉”“高片酬”频频被代表委员们提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流行文化经历了悄然兴起、快速传播、蓬勃发展的过程。流行文化为青年人搭建了展现自我个性的平台,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提供了自我扩展的途径。但是,流行文化导致价值取向和社会角色类型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充斥着暴力、色情、神秘主义倾向和封建迷信思潮等低格调的流行文化,因为其
期刊
第二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新闻发布会暨预备会将于5月31日至6月3日在河北省廊坊市举行,主会场设于廊坊国际会展中心,安排传统展区、特色展区共13个。同时,在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设立分会场,在西柏坡、白洋淀设两个专题展览。“文化燕赵 书香中国”被确定为本届书博会主题。  为将第二十七届书博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充分展示优秀燕赵文化、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民阅读和出版物交流平臺。张贺
期刊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3月19日宣布,我国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征集的全部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共有80个“种子”项目通過了遴选。  据了解,这些入选任务概念包括通过观测全天射电频谱探索宇宙黑暗时期、聚焦太阳系和生命起源的小天体探测、系外行星大气紫外探测、空间微生理系统的三维打印等,非常具有创新思想,其中部分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任务设计。赵永新
期刊
3月20日,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日前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为我国深渊科考提供了新手段。  水下滑翔機是一种通过调节自身浮力和姿态以实现在水中滑行并对水体信息进行收集的新型水下机器人。这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具有低功耗、高静音的特点,可以对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范围的水体观测
期刊
1961年,35岁的于敏在原子核理论领域的研究渐入佳境,正处在重大成果突破的关键时刻。但1月12日,于敏被叫到了所长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为了加快氢弹的突破,经研究批准,决定让你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祖国的召唤,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放弃已经做出出色成绩的科研方向,转到氢弹研究,他的
期刊
于敏的名字曾是绝密。他隐姓埋名几十年,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他的一生,只有两次公开亮相:一次是1999年,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另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他成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崇高的荣誉背后,是于敏为我国氢弹研制和国防尖端事业鞠躬尽瘁、敬业奉献的一生。  1926年8月,于敏出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他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就以各科第一闻名全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