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村”之痛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往常一样,85岁的罗老三拄着一根木棍,拖着装上假肢的左腿进山放牛。他双手斜握着木棍,每走一步似乎都用尽了全部力气,木棍在身后地上留下了一排小坑。他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不高,牛稍走远,他就会大声吆喝,那是他最重要的财产。
  从1979年地雷将左小腿炸断、弹片致右眼失明之后的30多年间,只要腿不疼,罗老三都会上山放牛。上个世纪80年代起,包括罗老三在内的87名村民的命运被陌生的地雷改变了。一些村民触雷身亡,而更多的被炸伤残,87名触雷村民只剩下78条腿,平均一人不到一条腿。当年那个因“87个人78条腿”而闻名的沙仁寨,如今只剩下4个人,83人因各种疾病相继过世。
  这是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田蓬镇沙仁寨,就坐落在中国西南边境线上。这个距离国境线仅有600米的小村庄,共59户,283人,全部都是苗族。32年前,这里曾炮火连天,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前沿。战争结束后,中越边境的雷区成为和平时期的死亡之地,村民触雷响起的爆炸声,让人不禁再次勾起沉重的回忆。
  
  人均不足一条腿
  
  初春的滇南乍暖还寒,五六度的气温湿冷难耐。司机开玩笑说,在中越边境线上却感受着中俄边境的温度。或许当地人已习惯这种天气,不少村民还穿着凉鞋。
  雾气把整个村子罩住,能见度只有十几米,汽车比扎着头巾疾步而行的苗族妇女快不了多少。雾气湮没了路旁的陡谷峭崖,涌上狭窄的山路,汽车在云雾中穿梭,似入画境。从县城到田蓬原本两个小时的车程,因大雾而增加了一倍。
  罗老三最害怕这种天气。30年来,残疾的左腿变天就会疼痛,有时还会蔓延至腰部,“全身上下循环着疼”。这是村里触雷者的通病。当年,阴天下雨曾是村中87个人的受难日,实在难忍就吃上一片止痛药;天气炎热,伤腿也会发炎,这时罗老三们便摘掉假肢,一字排开,坐在树下乘凉。
  年复一年,乘凉的人越来越少。除罗老三外,87人中在世的只有74岁的王咪义、在外打工31岁的王兴芳,以及正在病危中的75岁的杨万保。
  如今,罗老三话越来越少了,抱着弹筒改装的水烟袋深吸了一大口,满脸的皱纹凝固了表情,那根木棍被攥得锃亮反光。他家9口人,像村中其他户人家一样,三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对于这个年人均收入只有五六百元的贫困村来说,这是脱贫的捷径。尽管靠征地补偿款盖起了两层小楼,他还是习惯住在楼后的石砌的老房里。
  屋中最显眼的就是两口垒在一起的烧着柴禾的大铁锅。一个熬着猪食,另一个用来炒菜。大锅旁边就是一张简易的木床,罗老三13岁的孙子正在哄着两岁的弟弟,床单掉在地上,被孩子们踩得不成样子。借着25瓦的灯光,罗老三从被烟熏得漆黑的墙上摘下一小块腊肉,准备晚饭,对面桌子上摆着一台民政局送的美的电饭锅,这是厨房里唯一的电器。
  罗老三很少跟人说起触雷经历。30年间他无数次在噩梦中惊醒,那一声声爆炸是伤残者的集体梦魇。沙仁寨当时已是最前线,可村民们并没有放弃农耕。村里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由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不种粮食无法糊口。村民们白天下地容易中枪,就改成晚上打着火把去庄稼地里干活儿,听到枪声立刻卧倒。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一天。”1979年5月28日下午,罗老三像往常一样上山打草,刚割第二把就踩在地雷上。一声巨响中,他被推出四五米,在地里昏了一夜才被民兵发现。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左脚被全部炸飞了。
  医生说小腿保不住了,要给他截肢。没有麻醉剂,小腿是硬生生被锯下来的,罗老三数次昏死过去。“人这辈子再苦也没有不打麻醉锯腿痛苦。”但说起刻骨铭心的经历,他却面无表情。
  从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踩到地雷,非死既残,有的甚至两次中雷。
  王咪义便是其中之一。1982年8月的一天,他在边境上割牛草时踩中地雷,被炸倒后怎么也站不起来。他发现自己右脚脚掌没了,不停地流血。靠着双手和左腿,他用了两个小时爬回了村里。如今,他已说不清如何在死亡的边缘爬回家。这位皮肤黝黑、嘴有点斜的老人笑着伸出了糙如树皮的双手,大多指甲都在那次爬行中脱落了。
  靠着苗家祖传的草药,王咪义的伤口奇迹般愈合,不过也落下了残疾。然而,祸不单行。两年之后,王咪义残疾的右腿再次触雷,不得不将右小腿截肢。
  他不再是劳动力,甚至成了家人的累赘,他甚至想过自杀。但他现在觉得,“活着总比死了好,没有几个人一辈子能踩到两次雷。”王咪义如今说话已含糊不清,可讲起两次触雷经历总是开口大笑,歪着嘴,露出唯一的门牙。
  王咪义事后才知道,他两次踩到的是踏雷,学名叫防步兵雷。这种雷踩上后会有“咯噔”的响声,只要有五公斤的压力就会爆炸。曾经埋设在中越边境上的地雷种类众多,包括反坦克雷、松发雷、绊雷、吊雷、跳雷等数十种。绊雷的杀伤力最大。沙仁寨一些老人曾见过一颗绊雷造成一死六伤。
  田蓬镇的其他村子亦常发生边民触雷,不乏被炸两次者。距沙仁寨两公里的山脚寨有一个两次触雷的“名人”,他的名字让人过目不忘:杨抓骚。他是土生土长的越南人,1979年,在给中国军队送情报的路上炸伤了右脚,之后便留在了中国。没想到,7年之后,他不慎再次触雷,致使左腿高位截肢。
  90年代初,政府进行边民摸底调查时,才发现沙仁寨“87个人78条腿”现象。其他村庄中雷边民数量也不在少数。最终调查统计,富宁县因占伤残人员近八成来自田蓬镇。
  
  数次排雷
  
  事实上,1979年,沙仁寨有人触雷后,村民们开始对地雷有所认识。1981年,沙仁寨村民石振才触雷身亡,村民对于地雷更为恐惧。沙仁寨村村长古清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战争结束后,当时雷区分布零散,管护难度大,边民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触雷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炸人,“一年能炸死二三十头牛”。
  村民们谈雷色变,不敢再去边境放牛,只走有人走过的小路。可直到90年代,仍有人触雷。只要听到巨响,村民就会相互打听:谁家又少一条腿?有时,巨大的冰雹也能引能引爆地雷。
  密集的地雷,也成就了不少排雷高手。多年风吹雨打,不少地雷露出了“脑袋”,有经验的村民便会将其排除。山脚寨村村长熊有德还记得,排掉的箱雷经改装后,就是一个精致的文具盒。
  不过,与摸过雷、排过雷、踩过雷的长辈们相比,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对地雷都很陌生。老人们不愿讲那段悲惨的历史,只在年轻人问起时,简单说上几句。对于村里的残疾人,年轻人也都习以为常,只知道是被雷炸伤。山脚寨村27岁的王贵林还记得,自己6岁那年,父亲就不能走路了。看了电影《地雷战》后,触雷截肢的父亲严肃地告诉他:电影里都是假的,现实比那要厉害得多。
  中越边境山高峻险,河流纵横,加之埋雷时间长,地形变化大,形成了世界罕见的混合雷场,也给排雷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仅富宁县所在的文山州,自1979年以来,因触雷导致伤亡的就有近6000人,数万亩土地不能耕种。在富宁县境内至今仍有4650米长封雷墙区。其中,电影《征服死亡地带》曾再现了中越边境排雷的场景。
  为了解决地雷隐患,中国政府曾多次组织中越边境大规模排雷。1992年至1994年,中国政府在中越边境组织了第一次大扫雷;从1997年开始,云南和广西边境地区又展开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扫雷行动;2002年、2008年分别进行了两次排雷行动,较大规模地清除残留在中越边境的地雷和爆炸物。
  
  救助金断炊
  
  触雷对于家庭的打击是致命的。在这个本就贫穷,仅靠种植玉米过活的边境村落来说,触雷就是跌入赤贫的开始。男人触雷,家里就失去了顶梁柱,只好女人下地,条件好的开个小店,或在集市上摆个小摊。
  田蓬镇不大,却五脏俱全,中国外事和边防武警的大楼显示了这个乡镇的与众不同。每六天一个集市,不光有十里八村的乡亲,不少越南边民也会赶过来买些日用品和蔬菜。这里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集市。边民互市已有些年头,通婚也越来越多,一些村民娶了越南新娘。“沙仁寨就有二十多个越南媳妇,不过村里没有一个嫁过去的,那边比我们还穷。”沙仁寨村村长古清荣说。
  集市的一片祥和,无法抹去地雷留下的印记。山坡下仍有画有骷髅的雷区警示牌,大人吓唬顽皮的孩子时会说,“再乱跑地雷就炸了。”甚至也成了村民吵架最恶毒的话:你出门就要踩地雷。“不过,这句话慢慢也不流行了。”熊有德说。
  地雷排掉了,战争创伤却难以愈合。据统计,仅富宁县因支前参战和触雷就造成1274人伤亡,其中1095人伤残,已有179人离世。
  罗老三们最为关心的还是伤残补助。按照2006年颁布的《云南省因战伤残人员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触雷边民按伤残等级每年可拿到360元至3720元不等的救助金。像罗老三与王咪义的残疾等级,一年可拿到1560元。“每个月一百多块,太少了。原来一块钱买烟叶能抽一个星期,现在最便宜的烟也要四块钱。”罗老三抬高了嗓门。
  尽管救助金高于当地人均收入,但对于这些毫无劳动能力的伤残者来说,旧伤复发的开销是无底洞。从1979年至今,杨抓骚的右脚从未痊愈,存留的大量碎片时常感染。“他去年几乎住了一年的院,一万多的住院费还是民政局垫付的。”富宁县民政局副局长隆桂华说,虽然合作医疗可以报销70%,但这些伤残者连押金都交不起。
  让隆桂华更为忧心的是,上述救助办法在“十一五”后停止实施。“现在已经是断炊了,县财政一直在垫钱。”隆桂华说,从1998年起,因战伤残救助政策始终被定性为临时性政策,造成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无据可依,一些伤残人员的救助金得不到保障,加之物价上涨,2006年的标准已明显偏低。杨抓骚现在每月只有两百多元的补助,每天做饭只煮些青菜,很长时间才开一次荤。他空荡的房间里摆着三袋大米,那是他所有的口粮。
  不过,令他们欣慰的是,更换假肢这笔不菲的开销由政府埋单。每年县民政局都会组织他们到州里更换新假肢。王咪义舍不得扔掉旧的,他家里摆着五只用过的假肢,每一只都记录着他的回忆;罗老三的假肢已有些褶皱,但他觉得旧的比新的用着更舒服。隆桂华记得,起先不少村民即便戴着假肢,还要背着近百斤的粮食,不堪重负的假肢坏得也比较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都无法再干农活。
  另一个好消息是,自沙仁寨被云南省民委列为“兴边富民文明示范村”之后,不仅为边民重建了新房,还修缮了学校、人畜饮水工程,伤残人员也得到了照顾。
  不久之后,投资过亿的田蓬口岸即将启用,边民互市会更为便捷。拄着双拐的杨抓骚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田蓬口岸的边检大楼,他只希望到时自家的牛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还上银行贷款,回到阔别30多年的家乡去看一看。★
其他文献
据说当年瑞典诺贝尔委员会授予海明威文学奖的时候,比海明威本人还着急。因为诺奖只授予在世者,必须防备“他随时会自己去送死”。  海明威实在太爱跟死神斗智斗勇了。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他曾无数次出生入死,他的一条腿曾被子弹打成蜂窝状险些截肢。穿上衣服是身材壮硕的肌肉男,脱了衣服满身恐怖疤痕像怪物史莱克,乃至一位与他搞一夜情的女粉丝醒来后被吓得花容失色,在惊骇中轰走了海明威。不久她就自杀了,不知是否和此次
一个多月以后的10月11日,中国和-德国将迎来建交40周年。  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于去年10月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十八大于今年下半年召开。  在此背景下,8月30日于北京落幕的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在发布联合声明时,定题为:展望未来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  特殊安排  从6月底开始至联合声明发布前的最后一刻,两个来月的时间里,中德双方的外交人员为联合声明的达
焦点   部委发布会 回应民生热点   3月5日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包括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在内的国务院部委负责人将相继举行记者会,就舆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回答提问。   发改委主任张平在3月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希望房价能够合理回归;3月6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处理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要发挥大国作用;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没有想到,他今年2月初发的一条微博,引发了一场壮观的保护长沙古城墙运动。  在接下来的一场多方力量参与的博弈中,市民、学者、市政府、开发商各施其技,围绕“拆”还是“保”,打了一场古城墙攻防战。  如今,古城墙的大部分迅速被拆,虽然并没有人宣布胜出,但也没有人推盘告负。这里没有赢家,大家都输了。    重大发现  事情要追溯到四个月前。2011年10月,长沙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
港陆同舟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自由行”让香港与内地变得如此亲近,触手可及。可是恍惚一夜间,香港与内地的一些个体因小事引致不愉快。  1月初,香港D
抛弃电视  电视的地位正在变化。虽然它仍被摆放在客厅中央,但它已经不再是荣耀的家庭核心,已经沦为某种“伴随媒介”,至多,只是一块大屏幕显示器。电视中播放的内容正在被观众抛弃。  如今,人们可以有更多渠道获得及时、多元的新闻资讯;有更多途径看到与世界同步的电影和剧集;有更多的热情参与到港台时尚、娱乐节目的互动中……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电视界面临着管理部门众多限制性政策;从业者制作的剧集又因种种原因质量
6月5日上午,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的专机降落北京机场,正式拉开为期三天的访华帷幕。  各种唱好中俄关系的观点在此前普京访华行程既定时就见诸国际各大媒体,一度有法新社等西方媒体将此解读为俄罗斯试图加强中俄联盟之举,也有观点指出中俄应结成“非盟之盟”以应对美国重返亚洲脚步。  “普京此访无疑会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也不能因此简单化地下结论认为俄罗斯‘冷美热中’。”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顾问陆南
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启动20余年来,证券法规在不断完善。但是,仍有三大短板亟须弥补。  首先,退市制度需要完善。创业板推出退市制度,为何主板却没有?没有退市,是违背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有进就该有出。  退市企业中,有的是自己没有经营好,或者违反了证券法规,有的是基于宏观经济的波动,业务受到影响。简而言之,熬不过去的企业,该退就要退。金融危机之后,很多美国公司退市,美国投资者和公司都觉得这很正常。  在
一个民营企业家在5年时间里拿出近亿元资金赞助一项公益行动,并发动身边的各种资源一起投入其中。步长制药(下称“步长”)董事长、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赵涛觉得,这一切都很自然,“企业成长了,就应该回馈滋养它的社会”。  2012年3月30日,12名西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了手术。截至目前,一共有37名先心病患儿成功在北京煤炭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
缅甸:不走回头路  缅甸,这个创下二战后军人执政时间最长纪录的国家,目前正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和激情,挥别半个世纪的军人统治,大步朝着民主化的方向迈进。  面对百姓日渐强烈的呼声,内外交困的政治强人做出了与时俱进的理性选择。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可以肯定,假如没有领袖的政治意愿,假如强大的军方领导人不同意放下手中的权柄,这场变革不会如此发生。  从政治聚光灯下渐渐淡出的缅甸军方,背影依然强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