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论:首富不如首善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msh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5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上,福建商人黄如论排在第一位。
  到目前为止,这位世纪金源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已达6亿元人民币,这是黄如论在内部培训会上提到的数字。
  黄如论的行善总是和自己的情感、理念纠缠在一起。他曾经表示:我一不嫖二不赌,钱留给孩子还不如造福更多人。
  
  苦出身
  
  黄如论并非天生腰缠万贯,他是个聪明的苦孩子。除了天资聪颖外,和许多同时代的中国人一样,为吃上一口饭、读上一年书而从小拼搏,在合适的机会来到时比别人更早地抓住。他30多岁时加入了下南洋淘金的大潮,而后以菲律宾华侨身份杀回福建老家做房地产,他不仅个子高人一等,见识也较别人略胜一筹,1990年代初就已看准并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
  关于自身经历,有三个故事让其刻骨铭心至今不忘。
  第一是衣服阴影。黄如论少年时期有一个家境不错的同学,父亲是副县长,因此他总是两天就换一套新衣服,而家境贫寒的黄如论一共才两件衣服,这种直观的贫富差距让他很受打击。
  第二是祖母的教诲。由于母亲长年抱病,是祖母把黄如论抚养成人。黄如论小时淘气,祖母经常不厌其烦地教育黄如论好好做人,这些教导黄如论至今不忘。
  第三个是20元钱。文革时期,善于写大字报的黄如论出了麻烦事,仓促之间,叔叔给了他20元钱,让他赶紧到100公里外的亲戚家逃命。黄在路上一路奔波,20元钱却不知去向。丢了钱的黄如论在桥底过了一夜,气温很低,黄如论人又很瘦,差点被冻死。
  这些早期成长经历为他今日的诸多行为一一埋下了伏笔,如果要用三个字来总结他十几年行善的行为,那就是:情、孝、学。
  黄如论的家乡是福建连江县,母亲多病,父亲老实本分,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家里人口多,自小家境艰难,童年时期饱受饥饿之苦,七、八岁时赶上国家的自然灾害,别人都吃糠,仗着是长孙,得到长辈们的特别疼爱,从1960-1964年,黄如论靠每顿一两米的特别优待长大。
  穷人家也出娇儿,长到10岁,黄如论还要爷爷背着去上学。祖母对他更是慈爱有加。叔伯兄弟亲戚邻里也互相帮忙提携,大家一起共渡难关。环境艰苦的童年时期,正是这些亲人给了他许多做人的温情和慈爱,对他们的回忆让黄如论既感辛酸又觉温暖。
  因此,黄如论有浓重的桑梓情怀,对家乡亲人心存感恩。当他有能力时便加倍回报家乡的亲人。从1993年开始,黄如论几乎每年都向外捐赠善款,早期多捐助家乡的公共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扶贫救灾、修桥铺路,盖了许多博物馆、医疗中心。
  据记者了解,在金源集团里,大部分员工都来自福建,进入公司,员工大都衣食无忧。到如今,说起家乡,黄如论总是动情:家乡栽培了我,我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情,家乡的事就是我的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黄如论强调百善孝为先,不管生前身后。和北方人不同,除了日常孝顺外,南方人很重视身后事的仪式、规模,那是一个人的脸面,也是检验子孙孝顺与否的标准。父母、祖父母去世时黄如论都花钱厚葬。他还亲自赡养祖母,祖母90多岁时脚骨折,他请最好的医生医治,让祖母可以重新走路。
  祖母97岁时,他拉着祖母的手说,一定要再坚持两年,活到100岁,到时要摆100桌寿酒,可祖母不幸97岁那年去世,黄如论伤心之余仍然摆满百桌酒席,并花100多万元请僧人诵经超度。尽管忙,逢年过节黄如论也尽量回家扫墓探望。
  爱屋及乌,黄如论对家乡的老人儿童关心备至,在家乡捐资兴办了许多孤寡老人基金会、儿童老人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甚至还关心老人每月的困难补助费。今年6月8日,黄如论又给自己老家的福建省慈善总会捐了600万元,作为首期3000名孤儿连续4年助养计划的资金,这是福建慈善总会近几年来收到的最大数额的单笔善款。
  小学毕业的黄如论因家境、时代的原因没能继续学业,这是遗憾,凡经历过这一时代磨难的成功企业家,也多以兴师重教的方式来补偿心中的缺憾,黄如论是其中之一。但还有另一重要原因,则来自于黄如论的家族传统。福建理学风气浓重,看重文化传统,黄如论前20代祖先黄干乃理学大师朱熹的嫡传弟子。传到他父亲一代,门第衰落,书香世家已变为耕作为生。因此他看重文化教育,立志要发扬祖先传统,恢复黄氏一族的声望。他成立了黄氏宗族研究基金会,用于整理黄氏宗族资料,扶持本族子弟。
  宗族之外的社会事务,黄如论最关注现行体制化教育,对教育的投入比任何项目都大,不仅在福建一省,凡是生意涉足之地,都有捐赠,北京、重庆、昆明均获益良多。范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均有涉及,数目多在百万以上,有多次超过500万元,其中最大的一笔捐赠在2003年,黄如论捐出1.8个亿的巨额资金在福州大学城兴建了四年制本科大学“江夏学院”,创造了福建省解放以来捐资助学的最高记录,也是福建省继陈嘉庚先生之后捐资办学数额最多的华人。
  今年5月31日,黄如论又捐了1000万元给重庆“山里的孩子”项目,用于兴建9所希望小学,这是继去年在同样的项目上捐了1000万元之后的第二笔捐赠,去年,这笔善款已资助了1.2万名山里孩子上学。
  
  传统风骨
  
  黄如论讲究为人之道,他总结了为人的10个要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王者之道,教化万方。这看起来是一些假、大、空的言语,容易招人嫌。但回头看黄如论下雨般撒出去的钱,一些话听来就不觉刺耳:“一个人要明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要吝啬”;“企业成功了,要关心国家,作为企业领导,一定要树立王者之道,教化万方的思想,不要凡事都为自己”。“我赚钱了,我就要捐资给公益事业,6年之内捐资一个亿,我不要报酬”。
  黄如论相信因果报应。现在做善事,为后半生积德,为子孙积德,以求一种心灵的安宁。54岁,已经朝花甲迈进,这个年龄的中国人思维和做事带有更多传统色彩,儒、道传统显示出很深的烙印和无功利性。
  他很看重《易经》,将其运用到很多具体事物中。在金源集团,有一个仪式坚持了多年,每逢大项目开张就请佛界方丈大行佛事,祈求平安吉祥、兴旺发达,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必须全部出席,不得中途离开。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需要传统仪式来暗示将来的成功和内心的安宁,为亲人祈福。在他的身上,融合了商人和文人的道德标准。
  成功企业家的性格经常让人琢磨不透。黄如论能在商海物欲中沉下心做事,性格中既有敏捷利落的一面,又有内敛沉稳的一面。黄如论似乎对经历文革没有太多抱怨,他总在每个过程中学习可学之道,即使大字报他也认真写,还写出了名。他有一个颇带感慨的总结:“应该说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家都有很好的教育,一种是儒家的教育,一种是革命传统的教育,这些在我脑海里烙下了很深的烙印。”
  儒家是讲究“仁”的,让人广施爱心;革命传统讲究吃苦耐劳,认真做事,不耽于安乐,即能产生施“仁”的经济基础,又保证人长期不变质,富于良善和坚韧。
  但是,捐出如此大笔善款的黄如论,一直在公众视线之外保持低调。慈善企业家为什么会如此害怕以这种方式“出名”?《公益时报》社是“2005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的主办单位,该社社长刘京在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认为,这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企业家出来做慈善,公众问他:你是什么动机,为何捐钱?是不是做了缺德事内心有愧啊?致使更多的人没有胆量和勇气出来做慈善,很多企业捐钱都不敢吭声;另外,企业家捐款后可能会招来很多麻烦,你在一个地方做善事以后,大家觉得你有很多钱,所有地方都来跟你要钱。”
  刘京还认为,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关系。中国有”两恨“文化,恨能人、富人。如何保护企业家的慈善热情,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穷人参观了富人区后,穷人说很羡慕富人,希望以后自己争取努力致富,超越他们;但在中国南方,一个老乡带着作家去看富人区,富人的房子围墙很高,里面的狗汪汪叫,老乡对作家说,我恨不得一把火把他家烧光。
  “慈善家的捐款解决不了全社会的根本问题,应该把做慈善提升到理念,让大家都有爱心。某一个人的行为可能对社会没有多大改变,但事件本身会起到示范作用。”刘京说。
其他文献
人们认识事物,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容易记住和应用。因此在乘法口诀教学时,应让学生切实理解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如四六二十四,提问学生:(1)这句口
一、充分认识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性和当前 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成绩有目共睹,培养形成了一支有实力的研究队伍,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本文介绍了作为一种鉴定物质分子结构的有效工具的红外光谱仪与微处理机的联用及其功能。这是近代分光光度计的发展方向。文中还对数据站(专用计算机)及其特殊功能—改变谱的
目的 探讨磁场对肿瘤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 Bcl- 2及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揭示磁场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460只 SD大鼠右下肢皮下移植 Walker- 2 56瘤株 ,常规饲养 2
20多年的教师职业我最大的感悟是“善于学习,潜心研究,用心工作,乐在其中”。教师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作为教师,不但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
(一)狼行成双  邓一光  他们是两只狼,他的个子很大,很结实,目光有神,牙爪坚硬有力。她则完全不一样,她个子小巧,鼻头黑黑的,眼睛始终潮润着,有一种小南风般朦胧的雾气。他的风格是山的样子,她的风格则是水的样子。  刚才因为她故意捣乱,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前面的那只兔子地跑掉了。  他是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征服了她。然后他们在一起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了整整9年。  他总是伤痕累累,疲于应战。而她呢,却像
现代企业的发展,催生了“钢铁大王”、“汽车大王”,竟然也造出了因经营尿布而发财的“尿布大王”、因生产拉链而著称的“拉链大王”、因生产家庭主妇常用的各种刷子而闻名的“
容量分析和比色分析,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前者通常用于高含量或中含量组分,后者主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与重量法相比较,它们简便、快速、灵敏且具有足够的准确度,因
上课了。导入时,我以一段视频带领学生重返1894年的黄海海战战场:那邓世昌面对危机时的豪言壮语,那“致远号”撞向敌舰“吉野”的精彩片段,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海战的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