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骥:生命的坚守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而此时,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还远在北京开会。“我当时在开会,虽然也有点感觉,但是绝对没有想到会是在四川。”
  15分钟后,国务院打来电话,温总理要亲自前往灾区指挥抗震救灾,要求卫生部有关同志一同前往。沈骥第一时间拿起包从会场冲了出去……
  飞机还没起飞,沈骥的心早就飞回了四川。因为那里有他的同事、家人、朋友……还有更多需要救助的灾民。
  
  搭乘总理专机去灾区
  
  机舱内的气氛十分凝重。温总理坐在桌前,表情严肃,眉头紧蹙,他面前摊着一张四川省地图,和随行的有关部委负责人研究抗震救灾的部署。总理表情中带着焦急,但语气镇定。这让沈骥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时间就是生命,飞机刚落地,沈骥就跟着总理一行登上了开往灾区的大巴车。“没有时间考虑,一上车就开始往重灾区都江堰市赶,直到车开不动了才停下来。”
  


  一路上,看着一片片倒塌的房屋,看着一群群逃难的灾民,沈骥的心一阵阵地刺痛。当看到已经冲上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时,他的心稍稍有些安慰。作为卫生厅厅长,沈骥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救灾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看到沉稳坚定的温总理,沈骥内心又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在这样大的灾难面前,冒着余震的危险,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亲临前线指挥抗震救灾,这对增强人民战胜灾难的信心、科学组织救灾工作的开展都是举足轻重的。”
  灾情严重,救援客观条件极端恶劣,但温总理高效、迅速、果断的指挥,使沈骥明白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大营救,只能赢不能输。“当天一直下着瓢泼大雨,根本没有什么办公条件。总理跟我们一样,就在天棚下办公。晚上大家都没有吃晚饭,直到9点多我们才吃上点饼干。那一夜,温总理领导我们通宵工作。”
  沈骥和他的同事们都从温总理那里得到巨大的鼓舞。“总理已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一杆指引着生机和希望的精神旗帜。总理给我的印象,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我们必须要镇定、要充满信心、靠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来营救受灾群众。”
  通讯、交通中断,这是此次大地震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当时比较巧合,正好有间民警值班室还没有完全倒塌,里面有一部电话还能用。那时手机已经没有信号了,所有的工作几乎全靠这一部电话机了。卫生部长、财政部长这些领导也都坐在台阶上,淋着雨打电话、安排工作、部署救灾。当时哪儿还有什么一级警备、二级警备啊!所有人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以最快的时间抗震救灾。”沈骥说。
  
  黄金72小时
  
  灾后72小时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时期,也被称为黄金72小时,沈骥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用一连串的时间反映了四川省卫生厅应对灾难的反应速度。
   “灾后半小时,省卫生厅就启动了一级应急预案。灾后一小时,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省卫生厅紧急动员全省医疗资源,全力救治伤员,省急救中心第一支医疗救援队出发赶赴灾区。灾后两小时,省卫生厅成立灾后救援指挥部,向全省卫生系统发出第一道指令,立即派出28支医疗防疫队伍赶赴灾区,同时又紧急部署组建一、二、三级医疗卫生救援梯队。”沈骥的语速有点快。
  灾后6小时,四川省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医疗卫生一线指挥,给一线救护人员很大的鼓励。沈骥带领省卫生厅领导班子更是深入灾区、靠前指挥。灾后12小时,省卫生厅又抽调更多医疗队,至此,救援工作全面展开。
  “灾后24小时,四川省、卫生部联动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靠前指挥。全国和省内派出医疗队474支,急救车286台次,现场急救医务人员1852人次。灾后48小时,建立了三个省政府抗震救灾急救站,共派出3420名医务人员。灾后72小时,省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形成了卫生、药监、中医、经委、交通、农业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的局面,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全面展开,各级医院收治重伤人数达到一周重伤员总数的96%以上。”
  “应急救治‘黄金72小时’的有效工作,为降低死亡率、致残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沈骥说。
  在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同时,卫生防疫工作也全面展开。沈骥表示,现阶段,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我们全家都是志愿者
  
  灾后前两天,他没有跟妻子和孩子取得联系,也没有时间去联系。直到第三天,沈骥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爸爸,我现在跟妈妈都是志愿者,在医院里帮忙照顾伤病员,您不用担心。”
  沈骥倍感欣慰,虽然他知道孩子马上面临高考,但是他还是鼓励孩子说:“哪怕耽误几节课,哪怕高考少考几分,都不如这样做有意义,老爸支持你!”
  “其实谁能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呢,我很清楚,在医院当志愿者随时都有被传染疾病的危险。但是,如果担心自己的孩子就不让他去做,谁还会让自己的亲人、孩子出来做这些事情呢?说实话,我也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当代青年人的一种精神面貌。以前对这些年轻一代可能有些偏见,现在通过这次抗震救灾行动,我对他们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是勇敢的、有爱心和责任感的。”
  抗震救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沈骥充满了信心。“此次抗震救灾有三支强有力的队伍:解放军、医疗卫生队、志愿者,而在志愿者这个大队伍中,青年人占了绝大部分。作为省青年副主席,看到当代青年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团结一致的精神,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沈骥跟随总理一行深入到重灾区,眼前的景象让他不忍目睹。“尸体很多,到处都是废墟,真的是惨不忍睹。”
  而此时,他仍然没有跟妻子和孩子取得联系,也没有时间去联系。直到第三天,沈骥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爸爸,我现在跟妈妈都是志愿者,在医院里帮忙照顾伤病员,您不用担心。”
  沈骥倍感欣慰,虽然他知道孩子马上面临高考,但是他还是鼓励孩子说:“哪怕耽误几节课,哪怕高考少考几分,都不如这样做有意义,老爸支持你!”
  “其实谁能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呢,我很清楚,在医院当志愿者随时都有被传染疾病的危险。但是,如果担心自己的孩子就不让他去做,谁还会让自己的亲人、孩子出来做这些事情呢?说实话,我也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当代青年人的一种精神面貌。以前对这些年轻一代可能有些偏见,现在通过这次抗震救灾行动,我对他们有了一次重新的认识,他们是勇敢的、有爱心和责任感的。”
  反思与灾难对抗的时刻,沈骥说自己不仅得到了锻炼,也更加明确了一名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的医务工作人员长期坚守第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为省青联副主席,我愿意同广大青年朋友战斗在一起。然而,作为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我还有更重要而特殊的岗位要坚守。”
  抗震救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沈骥充满了信心。“此次抗震救灾有三支强有力的队伍:解放军、医疗卫生队、志愿者,而在志愿者这个大队伍中,青年人占了绝大部分。当代青年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团结一致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经过三天对灾区的实地考察,回到卫生厅以后,沈骥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抗震救灾的筹备工作中。“我们和相关的下属单位以及其它厅级单位,共同组成了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里面的医疗保障组,大约有300多人。大家不分昼夜地集中在一起办公,这种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对于我们医疗这方面来说,从发生地震到现在,我敢说,被解救出来的灾民,全部都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最近四川省卫生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地震灾区受灾群众餐饮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受灾群众餐饮卫生;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此项工作已经深入各灾区,并全面展开。现在,以乡为单位,灾区21个县446个乡镇已经实现了卫生人员的全覆盖。”
  跟时间赛跑,沈骥跟所有救援人员一样,已经暂时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只有累到极致的时候才会休息一下。地震发生后一个星期,沈骥只睡了19个小时。
  
  这里发生了太多让我感动的故事
  
  5月17日,川北医院附属医院第二支医疗救援队接受调派,和一支部队一起奔赴当时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络的平武县南坝镇。上午10时,正准备出发时,该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周仲辉突然接到妻子电话:母亲昏迷了。
  周仲辉焦急的心情写在脸上,却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他让妻子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待确定母亲送到医院后,便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中午,他母亲的诊断结果出来了,是突发脑梗塞,生命垂危。此时,身在南坝的周仲辉焦急万分,但前方紧迫的形势使得他不能分心。随行的医生们都劝他先撤回去,回家看看,他含着泪摇摇头说:“受灾群众需要我,我不能走!”
  沈骥说:“像这样类似的感人故事,在卫生系统里比比皆是。”
  一位来自映秀镇的伤者66岁,骨盆骨折,手术风险非常大,一旦发生意外,伤者将永远不能站立,甚至引发生命危险……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是没有时间去考虑了。成都市第三医院骨科主任陈勤带领其他医务人员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一番紧急施救,这位伤员终于转危为安。
  5月22日,这位病人被运转至广州实施后期康复治疗,在被抬上飞机的那一刻,他泪如雨下:“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至此,已经连续工作10天的陈勤才第一次回到家中稍事休息。然而,躺下还没两个小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又将他召回,参加伤员的外地转运工作。
   “这就是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在德阳重灾区,还有一个医护工作者,母亲也因为受伤住进了她所在的医院。母亲想看看她,她没有时间;母亲第二次要看她,她还是没有时间,当时母亲已经快要不行了。其实母亲就是想告诉她,她把家里的钱放到什么地方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愿望,母亲也没有实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们的医疗队伍是好样的,他们真正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也赢得了灾民们的信任。”沈骥说。
  也正是靠着这样一支不怕困难、肯于奉献的医疗队伍,震后的医疗救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截至6月2日,四川省各医院共收治灾区伤病员565984人,其中累计住院87739人,已治疗出院64594人。”
  救治工作得以如此顺利地展开,不仅有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还有卫生系统完善的应急机制体制作保障。沈骥说:“‘非典’以后,我们设置了‘应急办’,还有各种应急预案,以及大量的应急物资储备。从细节来说,我们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在重灾区映秀镇,几乎所有的楼房都倒塌,只有乡镇卫生院三个楼房还没有完全垮掉。震后的第三天通飞机,五六天才通车。开始几天的救治工作都是由这所乡镇卫生院的医护工作人员来完成的。而且很多地方都是这种情况。”
  在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同时,卫生防疫工作也同时全面展开。沈骥表示,现阶段,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据统计,到现在,仍有五万多名四川的“白衣战士”与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医务人员,坚守在灾区周边的医院和临时医疗点,医疗、防疫队伍覆盖到灾区每一个县、乡、村。
  灾难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可是也教会人们更多。无论个人、还是集体、政府,都在灾难中成长了起来。沈骥说:“也许我们不能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是完善的机制和人民的团结,能让我们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其他文献
“现在彭州十万火急,快去救命!”  “5·12”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市长葛红林拉着成都军区空军前去请领抗震救灾任务的领导焦急地说。  坐落在彭州市龙山镇大山深处的银厂沟,是国家4A级风景区,距离这次地震的震中汶川不过几十公里。在这次大地震中,银厂沟的两面山峰轰然崩塌,1000多家宾馆、“农家乐”餐厅顷刻间被泥石流吞没,上万名游客和居民被困,情况十分危急。  5月13日凌晨6点,成都军区空军迅速急调1
期刊
“汶川发生地震了!强烈地震!我应该为灾区的灾民做些什么!”2008年5月12日下午,广州冠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健辉一听到地震的消息,他再也坐不住了。“我当时心急如焚,也很冲动,希望能尽快赶赴灾区救人,尽一份微薄之力。”    心连心:只要能想到的,都买了    郭健辉当天下午放下手上的全部工作,立即与朋友们联系。一个一个地打电话,一遍一遍地沟通。“我们都愿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灾区,迫切希望
期刊
冒着生命危险,徒步9个半小时赶到震中地区;冒着余震危险,坚持采访并发回现场报道。在地震灾难面前――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报社随即制定了抗震救灾报道计划,我作为赴灾区前线报道组4名成员之一,5月13日中午前往灾区采访。  在震区采访的困难和危险出乎意料,到处是遇难者的尸体,余震不断,通信中断。白天到处奔波,忙于采访,没有车辆保障,就坐拉伤员
期刊
“不要害怕,我们都在你身边,绝不会留你一个人在这里。”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地震突然来临,在位于四川成都的华美整形美容外科医院的一个手术室里,医生陈杨正在努力安慰已被吓哭的女患者。他知道,这个时候医生更不能慌,因为患者需要安全感。    绝不抛弃    当天下午,陈杨正为一位患者做隆胸手术。就在手术进行到后半程的时候,突然,手术台开始抖动。“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麻醉药物开始减效,才导致
期刊
他在我面前坐下,摘下墨镜。正午的阳光透过咖啡馆的窗照进来,洒在他的脸上。可能因为连续的熬夜,一双眼睛仍然明显的肿胀。一开口,流利的京腔告诉我他是不折不扣的北京人。但是,采访中他常常自然地说起“我们雅安,我的孩子们……”这位国家体育总局的处长,虽然仅仅在雅安市挂职不到两个月,但是看得出来,他已经和这个城市,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四川省雅安市是这次汶川大地震的6大重灾区之一,有
期刊
5月12日下午,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一所新修的妇儿中心工地现场,院长何杰正在视察。  瞬间,旁边的楼房开始摇晃,正在施工的吊塔“啪”地倒下,脚下的土地如波浪般翻滚,何杰顿时惊呼:“啊,地震了!”  他当即摸出随身携带的手机,拨了医院办公室的电话号码,这时,通信已经中断。他赶紧朝医院方向跑去。“那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马上回到医院。”事后何杰回忆。    医疗队赶赴灾区    回医院的路上,何杰很快考虑
期刊
编者按:  作为一名灾民,他承受着失去亲友、家园破碎的伤痛;作为一名记者,在这30天的时间里,他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下灾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在灾区一线组建志愿者队伍,克服种种困难和危险,竭尽所能地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如今,他回到北京,不仅带回了沉甸甸的故事,更让我们对这次大灾难中人性光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根据中
期刊
我是5月15日坐火车到西安,然后转飞机于16日凌晨回到成都的。之前,从14日下午和部分当地战友、同学取得联系开始,我们就筹划着要一起为灾区做点什么。而在重灾区都江堰、彭州等地的许多战友、同学从地震发生起,就一直在参与救人和向成都转运伤员的工作。生命无价!地震就像一个无声的号令,将众多善良的人凝聚在一起,点亮了灾区第一束爱的光芒。    妈妈说: 这么大的灾难,当然应该去!     从地震发生那一刻
期刊
多日以来的持续指挥救援,四川省青联委员万晓林已经极度疲劳,眼里布满血丝,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坚持。“现在华西集团抗震救灾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恢复生产建设上,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这些天,他甚至无暇思索和回忆,办公桌上的电话和手机仍然不间断地响。他说,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  “不能让自己闲下来,一闭上眼睛,所有关于地震的惨景全都会浮现。”回忆起重灾区现场所见,万晓林至今仍觉得触目惊心:“到达九龙镇当天,我
期刊
“前方还有两万多群众和参加救援工作的解放军,生活供给还要靠空投。早一点打通映秀到汶川的道路,物资才能运输进去,人员才能出来。”5月29日接受青联刊采访时,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四川路桥集团董事长孙云仍然忙碌在疏通道路的工地上。  经过数日艰苦的攻坚战,清理了上亿方的塌方、巨石和泥石流,映秀通往草坡乡的道路,已经打通了五公里,但仍有23公里的艰巨任务。时间就是生命,四川路桥集团在孙云的带领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