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1+X证书制度推进价值、问题及策略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新战略.作为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和技能人才的适应性,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试点启动以来,在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证书覆盖面、提升试点参与度和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顶层制度设计有待完善、工作机制亟须优化、监督管理不到位、书证融通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升制度改革效能,需要加强统筹,凝聚部门合力;协同推进,落实制度设计;完善机制,保障证书质量;书证融通,推进院校教学改革;坚守初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其他文献
职业精神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一批开创性成果,然而有关其基本问题的阐述仍有探讨余地.技术哲学立足现实、关照理论,为职业精神的内涵、要素和特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技术哲学视野下,职业精神的理论内涵表现为:职业活动中个体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理想境界和现实境遇的三重统一;实践内涵体现为:敬业乐群的至善关照与诚信守德的理实合一.由职业精神的内涵剖白,引申出其主要构成要素为:个体对职业认知的体悟与理解、职业情感的专注与执守、职业认同的评判与悦纳、职业理想的热爱与追求.沿循职业精神的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层次的本科性、教育类型的职业性、教育面向的社会性等特征,如何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当下教育发展中需要回应的问题.以学习力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发现,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着职业教育负面社会标签影响较大、升维培养效果有限、学习者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同度和清晰感不足、发展路径漂移和“校热企冷”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路径包括:在学习动力方面,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在学习能力方面,实现从“精准对接”到“可持续发展”;在学习毅力方面,开展基于教育目标理论的成果导向教育;在学
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引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化水平提升,助推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型人才现代职教培养体系构建,助推电子商务专业产教深度融合.针对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结构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资源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做好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构建“校企融合、分步递进”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创新型”师资团队、完善“多层渐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等建议.
在区域经济深度融合趋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区域产业输送新生力量的任务和使命.基于实地调查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市经开区(汉南区)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基本条件、教学管理等维度仍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加强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吻合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需从宏观层面分析区域经济融合需求,坚持贯彻“产教融合”方针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导向,并建立健全专业建设长效机制;要从微观层面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学校内部课程体系以及基础设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发展.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既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又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失衡的内在要求,还是培养服务国家建设与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深刻把握专业发展逻辑、社会经济发展逻辑、个体发展逻辑,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高起点、高层次、高要求推进专业建设;落实统筹规划与协调机制,加强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深化校企协作机制,践行社会需求驱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职业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模、行业分布以及波动和收敛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2013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2010-2019年各行业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整体上呈现出收敛性特征.据此,要进一步推动中等教育人才培养行业分布结构优化,坚持不同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分类发展,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跨界学习的内涵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边界、边界对象和跨界者,跨界学习机制包含识别、协调、反思、转化4个宏观机制和14个微观学习过程.为验证该学习框架在本土情境下的解释力,对六位参与企业实践的职校教师进行了访谈,两位作者分别使用该框架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结果发现两者的编码一致性系数较高,说明跨界学习框架中各概念区分度较好.对被试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也发现,跨界学习理论对本土情境下的学习活动具有稳定解释力.据此分析,跨界学习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体现在:开创了新的研究范式,促进了对学习本质的再认识,构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已经成为解决职业教育“卡脖子”问题和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突破口.利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当前职业本科实践的三大现实困境:场域内部、外部和理论话语体系亟待重构与完善的话语困境,文化再生产、技术再生产和社会阶层流动受制约的功能困境以及职业本科场域内部子场域的行动者存在无序竞争的协同困境.提出通过构建职业本科场域边界、标准与共同语境,强化围绕实践目的 的多主体协商共治,促进以评价为导向的行动者惯习与场域结构演进,实现职业本科从“可入场”到“善
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是实现职教强国的重要途径.基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鲁班工坊”,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权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主权国家的合法授权,另一方面是从道德主张与专业储备中获得授权,并且中国主要运用“软权力”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认知式治理、规范式治理、网络式治理、数字式治理、标杆式治理和宣传式治理是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六种机制.基于“鲁班工坊”,中国为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作出了创新性贡献并取得了一系列治理成效,包括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顶层政策多元化系列化、全球布局不断
未来社会的易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征愈发明显,为应对这一发展变化,欧盟于2020年开发了面向21世纪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LifeComp框架.这个概念性框架旨在欧盟建立终身学习的共识,其在“个人、社会和学会学习”三个领域提出了非处方性的发展建议,同样也为我国的终身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通过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形式,构建“终生、宽生和深生学习”时空一体的终身学习;从社会文化发展视角创建学习者参与多系统交互的机会,实现家校社有机协同;从终身学习角度探索素养导向的深度学习,实践面向未来而教;关注数字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