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投资暗流明涌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sua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一股暖空气笼罩在台海两岸上空,持续回暖的两岸互通气氛让商界充满了期待。
  在台湾省开设人民币兑换点、开放内地游客到台湾省旅游、直航周末包机顺利推进、约束台湾省IT界多年的40%投资上限终于放宽到60%之后,其他一些诸如放宽内地资金入台的政策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用北京台资企业协会海淀区联谊会会长徐幸暄的话来形容是“两岸现在是春暖花开”。
  
  台资对内地的投资从1996年的“戒急用忍”,到2000年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再到2006年收紧为“有效开放,积极管理”,近十年来的总体风向是以限制为主。
  然而,坚冰之下,暗流涌动。内地和台湾省两地市场的巨大互补性,使得台资向内地的投资从未停止过。过去20年,在内地投资、设厂的台企已达7万多家,大部分台商获利; 台湾省内最大的20家IT企业都已在内地开设工厂、研发中心或者行销中心; 内地已经是台湾省第一大贸易对象、第一大输出市场。
  随着两岸直航,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台湾与内地的IT产业间的双向交流是否会有新的变化?
  
  融冰之下
  
  “静观其变,拭目以待”,这是一位台企负责人对当今变化的态度。
  最近的一个消息当属投资上限的调整。以前,企业净资产在50亿新台币以下的,对内地投资不得超过净值的40%; 资产在50亿至100亿元新台币的,不得超过30%; 资产在100亿元新台币以上的,不得超过20%。此外,台商赴内地投资还必须得到层层批准,随意裁决的因素非常大。
  一个投(增)资额5000万美元之上的项目大约需要14~30日的审查, 100万美元之下的投(增)资最短也需要3~5日的审查。“如果增加一笔投资就要审批好久,肯定会带来市场上的延滞效应。而且,受上限规定的限制,很多大额投资根本没法进行,台企也只好采用变通的手法进行转投资。”徐幸暄告诉记者。
  重压之下,台商经常采用“绕路”方式规避台湾当局的管制。一种方式是在第三地成立挂名公司,再辗转前往内地投资; 另一种则是规避公司投资,改以个人名义赴内地投资。这种“转投资”造成大量企业资金留滞在第三地,不愿回流,据估计超过5兆新台币。还有些企业索性将总部撤出台湾省,造成产业在台湾省当地的“空洞化”。更有一些企业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
  2006年底,凯雷拟收购台湾日月光集团一案,就被外界解读为日月光借道凯雷资金、换取外资身份以绕过投资上限的政策规定。不过,这一项总金额60亿美元的并购案最终于2007年宣告流产,却也反映出台资企业投资内地过程中的苦闷。
  今年7月,投资上限终于放宽到60%。按照新规,在台湾省设立营运总部的企业以及跨国企业的子公司赴内地投资将完全不设限,未来个人来内地投资上限为每年500万美元,中小企业上限为8000万元或净值、合并净值的60%,两者中取较高者,其他企业为净值或合并净值的60%。按照台湾省的统计资料,岛内共有近600家企业获得“营运总部”认定,将优先受惠,完全松绑。
  “这项松绑措施现在总算成行,虽然还是晚了些。事实已经证明,岛内企业投资内地的热情是挡不住的。”台湾东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中书表示。
  另一项引人关注的政策变化则出现在半导体产业。从2000年开始,台湾当局提出要发展以“两兆双星”为代表的核心产业,其中“两兆”就是指半导体和光电产业。台湾拥有全球前两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和联华电子,在晶圆制造领域技术领先。此前,台湾当局区一直追随美国主导的《瓦森纳协议》,限制对内地的技术输出,只允许台湾芯片商在内地兴建8英寸晶圆厂和使用0.18微米工艺。2005年3月,联华电子被怀疑对内地芯片生产商和舰科技进行“非法投资”而遭到台湾当局检调部门的“闪电调查”,联电副董事长、和舰科技董事长的住所也分别遭到搜查。
  2007年,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兴建12英寸厂、有望采用90纳米或65纳米技术的消息,极大地刺激了台湾省的代工业者。近日又有消息称,台企向内地出口半导体设备的控制,从9月份开始可能会允许台企在内地直接设立12英寸半导体工厂。这对台湾省的代工大厂来说,无疑是个“循规蹈矩”做大生意的利好消息。
  此外,由台湾推动的两岸产业“搭桥项目”将于年底正式启动,希望通过两岸的互访,探讨双方合作研发或生产的可能性,并搭建起产业联盟平台。预计第一个合作领域是中草药,明年将陆续推进太阳光电、汽车电子、航天、信息科技等产业的交流。
  对于这些变化,以及可预见的两岸直通、直邮、金融开放等交流环境的日益宽松,台湾省当地有媒体乐观地预计,将带动新一波台商投资内地潮。
  
  投资新变化
  
  2007年,台湾省当地的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发表了《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指出今年首次出现对内地投资力度下降,且投资风险度上升的现象,也首次出现越南的某些城市进入台商未来布局10大热门地区的现象。不过,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台商想要布局的前10大城市仍然都在内地,依次是苏州、昆山、宁波、上海、厦门、北京、无锡、南京、深圳。
  其实,这正是台企布局内地所面临的新问题。在更低劳动力成本和更好的优惠政策吸引下,台企入内地的落脚点正在从早期的珠三角、长三角逐渐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并逐渐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意味着内地的台企也面临转型。那么,在制造业逃离内地的趋势下,台企该如何投资内地呢?
  历史上看,台湾省与内地经济的互补性非常强。台湾省经济上世纪60年代就成功转型为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经济; 70年代,向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变; 80年代,得益于电脑及周边设备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台湾省成为电子岛、科技岛,出现了“台湾一地震,整个世界的电脑产业都要受影响”的说法; 90年代,IT、半导体、光电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迅猛,台湾省上市公司中的一半都是高科技产业。
  相比之下,内地直到前两年才逐渐告别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带来了两岸经济的强互补性。如今,投资内地的台企也从传统的制鞋、制衣等劳力密集型企业,逐渐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在价值链上,内地和台湾省已经连接到一起。以半导体为例,虽然目前投资内地的还是末端的封装、测试等技术含量不高的环节,未来,却有向上游走的可能。
  2007年宣布斥资近50亿美元在越南兴建两大高科技园区的鸿海集团,并没有放弃对内地的投资。不过,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表示,鸿海正逐步调整对内地的投资策略,其中内陆地区将以低成本产品为主,而沿海地区则会逐渐调整成以高科技产品为主。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朱磊预测,台商赴内地投资的意愿依然很强,但是层次上还会进一步发展。今年以来,台企对内地市场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扩大的趋势有增无减。
  5月29日,威盛将自己全新Nano处理器的首发仪式放在了北京。威盛总经理陈文琦表示,这是威盛首次在内地首发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产品,也充分显示了威盛对于内地市场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于内地市场的重视。
  加码投资内地,仍然是一些IT企业的主题词。今年6月,耗资3.5亿元的连锁IT卖场百脑汇厦门店开幕,这是台湾蓝天电脑自1998年在内地投资百脑汇以来的第14家门店,预计今年底分店总数将达17家,明年还将新开8家分店。
  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已经两次增资其位于上海的封测厂,第一笔是3000万美元,另一笔是9000万美元。日月光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内地布局效应将在2008年起显现。预计日月光集团今年3.5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中,约四成将投往内地。
  正如台湾省中华征信所总经理张大为预期的,下一阶段台资入内地的重点领域,将是半导体相关的IC设计、晶圆代工、高阶封装测试及液晶面板业。
其他文献
近日,IBM公司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商道智行,务求慧成”——IBM“智慧商务”新闻发布会。此次在大中华区的发布,整合了软件、硬件、服务、研发和销售全方位的业务团队,共同开发这前所未有的巨大商业机会。智慧商务旨在帮助行业和客户通过部署智慧商务的解决方案,提升服务客户、迅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加速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帮助企业在历经数字化转型的市场上迅速适应高涨的客户需求,在行业转型和企业模式变革的大潮中尽
活动    软通动力校园行启动大会在北理工举行    本报讯 近日,软通动力集团2011年秋季校园行启动大会在北京理工大学拉开帷幕。软通动力2011年奖学金颁奖仪式也同步举行,共有3位优秀学子获得本次奖学金,并获得进入软通动力实习的机会。软通动力是中国领先的IT外包服务提供商,员工总数已达10000人,为欧美、日韩及中国的客户提供全面IT外包服务。         COMEX消费电子展明年将登陆北
2001年,第一款RLX刀片服务器问世后,在人们的赞同和质疑声中,服务器进入到刀片时代,推动了数据中心的发展。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互联网应用和云计算的风起云涌,大量应用刀片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成了“耗电大户”,沉重的能耗负担成了IT主管心中的“痛”。  天无绝人之路。一种不同于刀片服务器和其他传统服务器的新型服务器——微服务器,驾“云”飘然而至,一时间引得业界瞩目。    2011年11月11日,对
动向集团的协同平台承载了100多个管理流程。基于该平台,集团管理被充分落实与执行,在管理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效率也在提升。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动向集团却很少为消费者所知,但该集团旗下的“Kappa”品牌享誉业界。动向集团完全拥有该品牌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日本的所有权,负责Kappa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原来动向集团只有30多人,在大开间办公室工作,信息化的需求并不迫
刘强东又成了电子商务市场的明星人物。这个耐不住寂寞的中关村创业者,在被动中保持了几个月缄默之后,放出了一颗融资7亿美金的“卫星”。  去年,京东商城抢占了国内独立B2C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实现了600亿元的销售额,但业界并不看好,称其商业模式不具备想象力。而且,一直大幅亏损的销售业绩、借钱做物流、跨行业经营的极端作法还让它成为市场毒药的代名词。  这次受到资本层面的激烈追捧,让这些讨论可以暂
隐私的问题一直贯穿着 Facebook 的整个发展历程。Facebook 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和政策来鼓励用户贡献和分享信息,当新的功能或政策超出用户可接受的底线,它会再次推出新的隐私控制功能,让用户控制自己的信息流向。Facebook 不断地试探着用户的底线,这更像是和用户之间的一场博弈。  最近,我听说了关于Facebook非法跟踪用户数据的新闻,它指出用户即便不在Facebook上,其有关数据也
近日,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了业界首款原装墨仓式打印机L101/L201。它们突破传统设计理念,通过采取大容量墨仓设计,大幅降低了用户打印成本。原装墨仓系统使其性能稳定可靠、方便易用。为用户带来了低成本、高质量的安心打印体验。  对于高打印量小型商务用户而言,较低的打印成本是购买的第一选择要素,这也就是为何市场上改装连供系统得到“青睐”的根本原因。但是小型商务用户同样希望打印产品必须稳定耐用,
导语:雅虎已经启动全速冲向移动互联的全球战略计划,雅虎北京研发中心在这场全球战略中地位突显。    2011年10月下旬雅虎发布的财报表明,目前雅虎的核心业务状况表现平稳,每股收益超出了分析师此前预期;在11月的第一周,雅虎又面向全球智能移动终端用户推出了四款应用,分别是主打智能化新闻阅读的Livestand、分享电视节目信息与观众意见的IntoNow、结合“本地”人文景观的气象预报软件Yahoo
山寨“跳板”:如果2012 年没有利润,诸多从山寨手机转型平板电脑的中小企业将转型汽车或者电商,这是一个随时可以断裂的“平板”市场。  国产“短板”:中兴、华为、联想、壹人壹本等国内厂商虽然后来居上,但产业链尚未建立,品牌仍然是一个短板。  监管“死板”:从山寨手机到山寨平板,有关部门始终无法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促使其转正,任其自生自灭。  尽管2012年平板电脑将有所“降温”,但是苹果iPad3
2008年,浪潮服务器在四路市场的强劲拉动下,实现了逆势增长。2009年,浪潮将维系服务器的高端战略。    据IDC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下,全球服务器市场的发展也相对停滞。2008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增长只有2%,销售额却下降了3%。  在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出货量增长11%,成为全球服务器市场的亮点。“在中国市场总量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销售额是负增长,这表明市场的平均售价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