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认同——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回忆性书写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张岱在明亡后所作,充满了对过往的追思与认同。张岱通过对记忆文学化地复述强化自己作为明代晚期文人的文化身份,以此抵抗其身为清朝边缘遗民的身份现实。同时,张岱对明王朝强烈的政治认同也影响着他的文学书写,《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虽是散文但依旧暗含着其政治倾向。张岱通过对明朝盛世时空的书写抵抗现实,表达自己对旧朝的忠诚,但旧日早已梦,由此张岱的散文书写总是有一丝抹不去的感伤。
其他文献
区域协同治理政策是中国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关键。首先对政策执行可能产生的治理效果展开分析,提出假设1~4;进一步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SO2为典型污染物,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评估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减排效果,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三种中介路径下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1)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为实验组,其他城市作为对照组,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影响系数为-1.3427,政策显著降低污
为了解决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内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问题,选用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定期向养殖池和老化生物滤池泼洒,同时监测生物滤池入水和出水的水质理化指标及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变化情况,通过生物滤池的对亚硝酸盐和氨氮等去除效率的恢复情况以及微生物恢复情况,判断老化生物滤池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6 d后,老化生物滤池净化能力开始修复,15 d后对亚硝酸盐、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从28.34%、27.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统编版教材的使用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学习先秦散文对处在发展中的高中生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地位越来越高。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调查问卷、访谈记录和教学案例等一线实际情况的调查数据,以统编版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的分析为基础
<正>在当今物质丰裕、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面临着精神失衡、生命意义缺失等问题,这些负面影响也波及到了基础教育。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任丘实验六小立足现实,大胆创新,基于教育生态管理的理念,重新审视了自身的办学行为,把生态管理文化之道融于学校教育教学管
期刊
简述了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微生态制剂及其作为水质改良剂的作用原理。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淡水、海水、重盐碱地等水质调控中应用效果。指出了目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微生态制剂并非无所不能,要想彻底改善水质,长久保持水体清新,不能完全依赖于微生态制剂,应结合换水、合理投饵、及时清理剩饵和粪便等措施综合使用。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概述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加工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结果]微生态制剂按照菌种种类,可以分为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与光合细菌。作用机制主要有3种:调控微生态的平衡;产生营养物质,降低肠道pH与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竞争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位点,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加工工艺主要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微生态
一个好的公益产品、公益理念和公益理想,要让更多人受益,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需要让更多的人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这就需要“公益传播”。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全媒体时代的开启,公益传播必须因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和贴近社会公众实际需求才能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模式下的公益传播,是新时代公益传播事业的发展趋势。它以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核心,为公益传播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存储、充分的信息共
社交型学习是一种搭载于互联网虚拟社群,尤其是社交媒体的一种聚集型学习方式,具有互动性、匿名性、虚拟性等鲜明的网络传播特点,已经成为当代新型的学习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豆瓣小组中社交型学习社群的交流方式(即媒介接触)与使用需求,尝试用阐释性话语文本研究的视角描摹这一群体和现象的特点、受众背后的媒介需求、媒介所具有的属性以及受众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探究社交型学习的形成原因及背后机制。与此同时,在研究中对
脊饰艺术的表达同时是一种建筑符号传播的过程。脊饰符号体系也是全社会符号结构体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的符号功能一方面是在满足作为主体使用者的功能性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传达所在社会环境阶段性的物质文化意象。
期刊
<正>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基础教育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法》的实施指明了三方共育的重要意义,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国家和社会为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