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和工人党视野中的资本主义新变化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fnxk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革命是其变化发展的基本动因;"新自由主义"的推行是其变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性因素;苏联东欧的剧变是其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共产党和工人党认为,尽管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它仍然无法解决其自身固有的基本矛盾,且这一新的发展变化还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新的物质条件。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社会主义活动家、左翼杂志《逆流》、《国际社会主义评论》固定撰稿人S.史密斯,在《国际社会主义评论》2011年7/8月号上撰文《未来即在当下——马克思主义、工会与阶级斗争》指出,30余年来,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带给全球工人阶级的只有痛苦,其目的就是单方面地摧毁工人捍卫自身生活水准的唯一方法——工会的阶级斗争。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工人不会再受统治阶级的蛊惑了。2011年2月爆发的保卫威斯康辛州公共部门工会的斗争,就是阶级团结斗争的实例。即便如此,S.史密斯也认为,当下的工会不可能转变成革命的组织,这个历史
美国共产党主席山姆·韦伯以美国共产党为例,用二十九条内容全面阐释了21世纪社会主义政党的形态、理论与立场,认为21世纪社会主义政党应当紧跟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批判吸收新文化,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奋斗目标,积极参与民主斗争、争取民主权利,注重阶级合作与斗争,推进社会改革、领导社会主义运动,增强党的组织力量,坚持国际主义的世界观与实践观等,指明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政党发展的方向与特征。
经过90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南非共产党提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具体运用的创新成果。这一成果的创新有两点:一是“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过程”的创新。南非共产党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二是“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路径”的创新。南非共产党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路径”的理论主张“先经济(文化、道德)、后政治”,其实质为“先基础(巩固)、后政权”。
王伟光同志的再版著作《社会矛盾论——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分析》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高度,追溯了我党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发展、丰富过程,研究了关于两种不同性质矛盾问题、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定条件下阶级斗争的存在和激化的问题,特别是厘清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并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措施。基于此,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在新时期各个层次利益群体的新变化、新情况、新
2011年11月5—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编辑室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河南开封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凌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机构的领导及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十七
期刊
▲(采访者简称▲,下同):杨教授,您好。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理论界一直争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近期在经济转型中,又涉及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些都属于市场经济运行结构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的运行结构?
裘元伦,1938年5月出生于浙江慈溪。1960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贸易经济系,本科。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其间,1981-1982年曾在中国驻波恩使馆任职;
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入研究和正确借鉴外国经济学说,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将联合举办“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协办,定于2012年12月1—2日在珠海举行。
农地私有化主张,是建立在土地私有普适说、完全产权必需说、土地入市农民快速致富说和粮食供给无虞说基础之上的。这些神话既缺乏严格的学理证明,也不符合现实情况。农地私有化思潮有一定市场和社会影响,客观上说明现行农地制度有进一步改革完善的必要,也说明理论研究以及对农地私有化主张的批驳存在改善的空间。以现有农地制度为起点,按照"集体(社区)所有、家庭永佃、物化赋权、用途管理、市场流转、有序退出"的模式进行农地制度改革,是一个可行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