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的新呼唤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05082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提高图片语言的丰富度以彰显报纸自身特色成为读图时代的新呼唤。可采用多个景别、多个对象的单幅图片,也可以采取组合式图片的报道;注重图片的思想内涵和意蕴的含蓄流露,从而达到图片思想深度和视觉深度的统一。
  【关键词】图片语言 《扬子晚报》 视觉深度
  1982年,美国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创刊,它“文字 照片 示意图”、使用大照片、短稿件、重视色彩的报道方式,宣告“读图时代”的到来,对美国乃至全球报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①。图片相较于文字报道,能够更加直观地传递信息,部分地再现新闻现场,因此,新闻图片在构成完整且客观的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三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使得包括新闻照片、图示和图画在内的新闻图片为各家媒体广泛而娴熟地运用。在各家报社不缺乏图片数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图片语言的丰富度才是凸显自身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扬子晚报》近期的报道中,着重针对国庆长假免收过路费这一政策的新特点,对黄金周期间人们的出行、旅游做了详尽的策划报道。图示、图画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例如手绘通行地图、列表报道各交通要道车流量等,使得信息表达更加一目了然。新闻照片的拍摄和选用,则集中表现出高速公路上、热门旅游景区人海车海的壮观景象。对于车多、人多现象连续8天的关注和报道,产生了集中效应,使得“高速免费”这一新政策带来的交通拥堵、景区爆棚现象令读者印象深刻。然而,假期过后,除了新政策带来了人多、车多的印象,受众的记忆中还留下了什么?
  在表现长假期间景区游览状况方面,《扬子晚报》所选图片多为人头攒动的远景、全景,以表现人多拥挤的情况,但是大量的远景、全景导致个体的细部特征被忽略,比如说游客的表情、动作等细节。长假前几天或许可以着重表现景区人多的场景,但是每一天的报道都是这样的大场面则是需要斟酌的,这种方式传达出来的信息侧重于人的数量多,却没有了游客心情的描绘,使得图片报道的内容略显空洞且缺乏生气。而10月1日A5版特地选用了三张小图,报道被堵在路上的人们在高速公路上健身、遛狗、打网球的情景,新鲜而又生动。可仔细一看,三张图片均来自网络,缺乏报纸自身的特色,并且读者通过网络渠道可以了解到,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这些“故事”如果可以由《扬子晚报》自己拍摄到的话,将会成为当天同类新闻报道中的亮点。
  在已经不缺乏图片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多视角拍摄以及如何选择、编排这些图片,以增强图片的表达效果,是读图时代的新课题。提高图片语言的丰富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就单幅新闻照片而言,应当考虑多景别、多个对象。
  多景别的拍摄方面,可以采用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相结合的方式。全景集中于事件的环境介绍,中景则集中于故事的叙述,而特写则突出某个元素,尤其是典型性的瞬间,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在10月28日亚冠江苏舜天主场对阵恒大的报道中,《扬子晚报》选用了两队球员跳跃抢球的一幅图片,背景中座无虚席的的观众看台被虚化,而两名队员跳跃的一瞬间奋力以头搏球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则被有力地捕捉,使得比赛现场的激烈和精彩真实可感,激动人心。除了激烈的体育比赛的报道,日常事件的报道也可以采用类似方式。例如11月4日“首个寒潮来袭,48小时降温10℃”的报道,选用了一张狂风暴雨突如其来时,南京街头骑车市民因猝不及防而用塑料袋遮挡风雨的照片,塑料袋雨衣在狂风中肆意飞舞,骑车市民眉头紧锁,一股寒意直涌读者心头。照片捕捉到了有生命力的瞬间,因而画面形象极富动态感和表现力。
  表现对象方面,除了关注整体之外,个体的独特表现也是需要摄影记者敏锐捕捉的。比如国庆黄金周的专题报道中,可以加强刻画堵在出行途中的人们的行为活动、在爆棚的景区里挣扎的游客的动作、表情等细节,既扩展了信息量,又能够增加图片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眼球。细节能够深入、细致地表达主体的心情甚至是性格,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信息,而强烈的情感上的冲击力更容易触发读者敏感的神经,引起共鸣。
  丰富图片语言,还可以采用多幅图片组合式的报道。组图在如今的报道中已不鲜见,然而如何提高多幅图片组合报道的有效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图片的选择上,可以从整体环境、群体全貌、个体观察、局部特写等方面考虑,形成一组完整的画面;可以借鉴动漫创作的方式,表现同一对象不同时间段里的状态,形成动态的画面;也可以充分运用逻辑,在图片的选择上形成对照或者反差,用图片说话。《扬子晚报》10月12日的报道“500万大奖来了,好端端的家没了”的报道中刊登了一幅名为“中奖者脸谱”的图片,将6位中奖人领奖时戴着帽子和严实面具的肩部以上特写画面紧凑地拼接在一起,构成一整幅图片,配合报道标题,这幅图片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诡异和夸张,讽刺之余又对因为中奖带来种种矛盾而没了家庭的中奖者心生同情。这6张“脸谱”本是各自独立,但是组合在一起之后形成了一种相互呼应,强化了表达效果。而11月21日对于江苏人才招聘会的组图报道则采用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组合方式。一幅大图表现整个招聘会人山人海的景象,另外两幅分别表现与用人单位交流的毕业生个体以及毕业生借同学的背填写招聘表格的细节,这一组图片从三个角度为读者清晰地描绘了招聘会现场的景象,除了传递出了人多的信息,读者还能从细节的表现上感受到现场的紧张气氛和毕业生应聘者的忙碌甚至是焦虑情绪,让读者仿佛亲临现场,能够感同身受。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组合图片,都应当使得图片语言在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统一性——即图片服务的主题的一致性。
  随着手机与数码技术的结合与日益进步,智能手机不仅能够随时捕捉画面,而且已经能够达到较高的清晰度和色彩的保真度。在人人都可以拍照上传,都可以充当现场的“记录者”的时代,报纸新闻照片想要凸显自身特色,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就应当在图片深度方面不断努力。新闻图片的深度主要体现在思想深度和视觉深度两个方面。
  思想深度是指,透过现象洞察到事件本质或者人物内在精神品质、心理方面的东西,给读者以激发和启迪。这不仅要求摄影记者对事件本身有充分的理解和洞察力,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做好前期的报道策划。摄影本身具有现场性和瞬间性,很难如文字报道一样在前期加以精心策划和编排。但是,如果有条件的话,摄影记者可以加入策划报道的讨论当中,加深对于事件本身甚至背后故事的理解和分析,从而有助于加强对现场取材的预判和拍摄角度的把握,捕捉到具有独特视角的信息。所谓深度,并不一定总是要求思想十分深刻,可以提供给受众不同角度的解读,引发受众的思考,从受众本位出发,往往就是有思想深度的表现。   视觉深度则要求考虑新闻图片意蕴的含蓄流露。某种意义上,图片是比文字来得更为直接的信息表达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让读者一览无余的就一定是好的新闻照片。有些照片具有以画面背后的意蕴去感染人的力量,用藏而不露的隐性信息增添其魅力。这种新闻照片与文学艺术的含蓄有相似之处,中国山水画就推崇含蓄表现的“落墨深远,刻题甚近”: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实而生;故藏露相宜,无画处皆成妙趣②。图片背后的意蕴可以给读者以联想的空间,而这种隐而不露的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的情感往往更加动人。在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的专题中,《扬子晚报》报道了南京第一个在普通小学就读的盲童,常常能考年级第一的自强女孩陈芊的故事,选用了一张陈芊上课时的照片。小姑娘用手指触读盲文课本,十分专注而严肃的神情令读者动容,虽然她的眼睛看不见,无法直视镜头,但是读者从照片中却分明可以感受到小姑娘明眸里的亮光,正是这神情中流露出的生命的单纯和自强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着读者。这种意蕴也是图片充溢的读图时代,人们对图片审美的需求。对美的追求是人之天性,而对于审美活动的自觉追求则是人们精神世界越发丰富和提升的表现。我国著名报人戈公振曾说过“图画为新闻之最真实者,不待思考研究,能直接印入脑筋,而引起其爱美之感,且无老幼,无中外,无文字深浅,程度高下之障碍,均能一目了然。”③可见,具有美学情感的作品能够撇开国籍、年龄、学识和人生经历的差异,直击并且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引起全人类情感上的共鸣。
  当然,新闻照片毕竟不同于艺术照,无论怎样把握它的视觉效果,都应当以尊重事实和现场为第一准则,坚决反对为了艺术效果而要求拍摄对象摆拍等制造假新闻图片的行为。
  在如今新聞摄影只需轻轻按一下快门的年代,新闻图片量大且纷繁,对于同一景象可能会有不止一张照片来表现。因此,在新闻照片充斥的读图时代,要增加图片语言的丰富度,归根结底就是要求在选择图片时,强调每一张图片的独特性。编辑所选择的每一张图片都应当具有其独特的信息点,尽量减少信息表达的简单重复,而表达同一信息的图片即使画面内容有所不同,也应当在可供选择的图片充足的情况下放弃使用。无论是单幅图片中的不同景别和不同表现对象的结合,还是组图中各个角度的呈现,都是要求每一张图片承担起独特的表达内涵,当然这种独特并不意味着割裂和孤立,是与整体主题统一下的个体的特殊性。而图片的美学意义则是这种独特性的内在要求和更高层面的体现。这样,纵观整份报纸的报道,才有图片语言的丰富度可言。□
  参考文献
  ①刘建光,《读图时代中国报纸新闻摄影的发展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②③邓利平,《新闻编辑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叶水茂
其他文献
【班主任案例】  新学期,由于不了解学生,我随意点名几位学生负责班级事务,也就是任班干部。我班的班干部就这样没有斟酌、没有推荐、没有选举地产生了。  下午放学,我接到马超妈妈的电话,她说孩子当了值日小组长特别兴奋,由于孩子学习不太好,以前从未担任过班级的任何职务。她感谢我对孩子的关注和信任,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少了点自卑、多了些自信。  通话结束,我陷入了沉思:仅仅是老师一个随意的决定,竟让
夸美纽斯名片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革新家。他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和当时进步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而又全面的教育理论。同时,他还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运动,为近、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因而被称为“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和“现代教育之父”。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称
为促使县级政府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河南省不断加大对所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力度,督导评估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为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领导职责、经费投入与管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其督导评估结果视为不合格:教师工资未按时足额发放者,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未按时足额拔付者,平调、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教育专项资金者,发生重大安
【摘 要】网络问政对改进政务服务质量、提高政务绩效、增进与民众沟通对话,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网络新媒体展开网络问政的现实运行过程中,伴随的“有平台无监管”“有账号无发布”“有提问无回应”等问题也尤为突出,政府网络问政的实施路径亟待优化与创新改革。基于此,本文从网络问政的实施基础保障、管理质量与效能、监管与问责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意见,以期能进一步加快我国网络问政的步伐。
【摘 要】与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受到对象国政治力量的阻碍与国际舆论质疑的双重压力相比,三一重工集团关联公司Ralls在美项目虽然受阻,但是围绕该事的世界舆论环境呈现出基本客观持平的新变化,这反映出西方世界在金融危机后在涉华问题上的心态变化,我国民营企业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为更好地“走出去”营造公平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 Ralls被阻 舆论环境  一、研究缘起  随着中国综合国
拥有教育的发言权    提及上任教体局局长的始末,王家岭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教体局是许多干部想去的地方。县委书记慧眼识珠,把懂教育、热爱教育且业绩出众的王家岭安置在了教体局一把手的位置,希望他能把安阳县的教育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干好干不好,是能力的问题,但你干与不干,那就是态度的问题了。”王家岭以行动来诠释自己对教育工作的态度。  王家岭的家离单位比较远,但早在当副局长时,他就坚持步行上下班。
【摘 要】《新安晚报》家周刊“晚霞”栏目以银发群体为目标读者,从他们的家庭关系、业余生活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起银发题材新闻报道的全新叙事样本。本文以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晚霞”栏目的190余篇稿件为样本,从主题、话语体系等角度分析其文本价值,记录和展现这一受众群体的情感与观点,并提出对该栏目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晚霞栏目;银发群体;贴近性;人文关怀  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
编者按:  思想品德课教学一般被视为说教课,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的教学实效,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成为传授学生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强化五种意识  ■ 罗山县朱堂乡中心学校 湛义宽    课程改革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就高中生而言,“阅读生态”既不“绿色”也不“阳光”,现实的状况有很大的距离。其间有着复杂的原因。尽管对阅读频有一些异样的声音,甚至这样的声音还是由名人发出来的,但是,无论什么时代,读书是永恒的主题。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且,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阅读生态”总会“绿色”“阳光”起来。    何谓“阅读生态”?我们知道,“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新政权建立的喧天锣鼓声,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河南及时开展了对旧教育的接管与改造工作,开始谱写河南教育的华美新篇章。    一、除旧布新,旧式学校枯木逢春    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的未来建设者,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接管与改造对于刚刚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