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磁耦合机构研究综述

来源 :电工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汽车无线供电技术有效提升了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动态无线供电技术实现了电动汽车的“边跑边充”,实时补充电能解决了续航里程焦虑,进而也可以降低车载电池的容量.磁耦合机构是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中实现能量无线传输的关键部件,直接决定了系统的传输特性,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该文首先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之后结合磁耦合机构的分类对目前主要研究的结构类型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磁耦合机构主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磁耦合机构需要在未来进行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针对密地选厂管道输送PLC自动控制系统出现的故障现象,分析该系统配置的组态软件、PLC网络架构、数据配置、与上位机的以太网通信等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LC系统通信突然中断及上位机报错等问题,能为自动控制系统故障查找提供参考.
先在铜基体上电镀Ni层,接着溅射沉积Ni–Cr和Ni–Cr–Al–Si合金薄膜.对比了Ni层、Ni/Ni–Cr复合膜层和Ni/Ni–Cr/Ni–Cr–Al–Si复合膜层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耐蚀性.结果表明,Ni电镀层表面光滑,Ni/Ni–Cr复合膜层和Ni/Ni–Cr/Ni–Cr–Al–Si复合膜层表面都由致密、连续的团簇颗粒组成.铜基体与Ni电镀层之间、Ni电镀层与溅射沉积薄膜之间都紧密结合.3种试样在海水中的腐蚀机制相同,Ni/Ni–Cr/Ni–Cr–Al–Si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最佳.
为了研究长期服役对硅橡胶(SIR)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绝缘高压电缆附件的理化性能和电气特性的影响,对退役110 kV电缆附件绝缘的材料特性、热学性能、介电性能和陷阱分布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附件绝缘的介电性能受材料理化特性影响,老化使SIR绝缘分子主链Si-O-Si和侧链Si-CH3发生断裂,放电事故导致EPDM绝缘出现C=O、-OH和含Si基团,介电性能下降;分子链被破坏导致绝缘的结晶性能被抑制,SIR熔点温度降低;运行初期,重结晶现象使EPDM绝缘的聚集态发生改变,部分无定型态向结晶态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化学机械抛光(CMP)试验研究了pH=10的抛光液中焦磷酸钾和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Cu/Co电偶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K4P2O7和H2O2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小Cu与Co之间的腐蚀电位差,最小可降至11 mV.采用由0.3%H2O2、0.1%K4P2O7和2%硅溶胶组成的抛光液进行化学机械抛光时,Cu、Co的去除速率分别为312.0?/min和475.6?/min.
2021年11月30日,位于广州黄埔区建设的东明三路综合能源服务站正式投营,该站集合了加油、加氢、充电及光伏发电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座能源供应最齐全、服务功能最丰富的综合能源服务站.rn作为中国石化在广东建设的第五座具有加氢功能的综合能源服务站,东明三路综合能源服务站目前设置两台加氢机,日加氢能力达500 kg,可满足6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主要服务周边氢燃料电池公交、物流和环卫车辆,对比传统石化能源,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 500t.
期刊
采用自制镀液循环电解铜箔实验装置制备高抗拉锂电铜箔,研究了胶原蛋白质量浓度对铜箔各项性能的影响.发现电解液中加入胶原蛋白后,铜箔的抗拉强度和表面粗糙度降低,光泽升高,表面变得平整,晶面择优取向由(220)转变为(200).当胶原蛋白的质量浓度为1.0~5.0 mg/L时,铜箔的综合性能最佳,满足抗拉强度大于40.0 kg/mm2的要求.
高压输电线路常采用多分裂导线提高单位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由于子导线之间的互相影响,表面电场分布并不均匀.这种不均匀性增大了相导线的表面电场强度,导线表面场强达到电晕起始场强后,会产生电晕乃至放电,从而产生电晕损耗、电磁、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以及加速老化等问题,威胁线路的正常运行.目前国内外通过有限元法对不同布局时的分裂导线电场强度进行仿真分析,但在分析时往往将各子导线视为光滑圆柱体.本文在有限元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相导线布置方式下的子导线按照是否考虑外形轮廓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分析导线表面电场时应充分考
针对环氧灌封器件表面镀层结合力差的问题,在镀前对环氧树脂灌封体进行喷砂,并将铬酸酐?硫酸体系化学粗化改为等离子粗化.采用改进的前处理工艺后,环氧树脂灌封体表面的镀层厚度、结合力及可靠性均满足宇航型号产品的使用要求.
被攻击者精心设计的虚假数据符合电力系统运行规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可以绕过不良数据的检测,使控制中心误以为系统在正常运行中,从而做出错误决策,影响电网正常运行.考虑状态估计和电网数据的非线性结构,结合状态数据的时间连续性,提出了一种小波变换和稀疏自编码器相结合的虚假数据注入(FDIAs)检测方法.小波变换可在频域展示连续时间信号的局部特征,易于发现数据的异常变化.将经由小波变换的特征向量作为自编码器的输入,训练表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模式的自编码器,然后在线运行输出攻击检测结果.最后,使用IEEE 39和IEEE
可用输电能力(ATC)是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大量风电并网和用户用电行为的多样化,ATC的计算必须要考虑其带来的不确定源.而在对不确定源相关性的处理时,Nataf变换中标准正态分布域相关系数的求解尤为复杂,传统的基于辛普森数值积分和二分法的相关系数转换法耗时极其严重.在概率计算中,采用蒙特卡洛法基于最优潮流的ATC计算模型实现ATC的概率分析耗时也极其严重.基于以上困难,本文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实现Nataf变换中相关系数的转换过程,同时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近似ATC的确定性计算模型,从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