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力学模型计算

来源 :中国公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平层状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而且与层间黏聚力密切相关.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层间黏聚力考虑不当时,极易造成设计支护参数不合理,导致拱部掉块落石、离层、弯折,甚至局部坍塌、超欠挖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目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一般简化为锚固梁和简支梁模型,但未考虑层间黏聚力.根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的不同阶段,将隧道顶板分别简化为开挖初始阶段的锚固梁模型和施工扰动后的简支梁模型,并利用顶板梁体模型的协调变形条件,得出梁模型的层间黏聚力计算公式.以大梁峁隧道为工程依托,分别应用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梁模型进行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影响较大.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3.36~4.75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2.74~3.88 m;不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4~0.30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2~0.24 m.结合大梁峁隧道工程现场,隧道开挖跨度3~6 m时,拱顶会出现平顶现象,产生离层和掉块,因此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力学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深入分析次同步谐振(SSR)阻尼特性和故障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上都电厂二期工程面临的潜在SSR问题,重点研究了附加励磁阻尼控制(SEDC)和扭应力继电器(TSR)相结合的解决方案,采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在大范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人民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提升.房屋结构设计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
<正>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楚地文化源远流长,闪耀华夏文明。而作为楚地文化代表的湖北省,更是在雪亮工程建设中,将平安落入千家万户中。本期围绕湖北雪亮工程建设,一探其建设
10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邀请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世界钢铁协会主席于勇作专题报告.rn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主持会议,并向于勇就任世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