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合作探究性学习研究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它能够吸纳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优点,避免单独使用的不足,优势互补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合作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高中物理
  一、研究背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坚实基础,②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③实验提供物理教学的良好方法,④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之后使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热潮,纷纷倡导“主题探究”、“设计学习"、“综合学习"等活动,体现出共同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一点。但由于总体上探究水平较低,且受重知识轻能力,重学科系统性轻学生自主建构,重评价结果轻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探究式教与学并没有真正在课程实施中体现出来,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大环境下,在实验教学中有没有真正达到实验的教学效果和其教育目标;物理教师是否具有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教学观;学生又是以怎样的主观态度和主体体验来对待物理实验的。这些问题的研究都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及时地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验教学中去,这些问题的明确也是切实改进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合作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而收集资料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器材及用品,而防止过于依赖教师和书本的指导与提示。鼓励学生独立得出实验结果并作合理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合作性原则
  实验的展示和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特点。其参与者—教师和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动力基础。
  3、可操作性原则
  实验课的实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缺乏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注定是无源之水。因此,本研究是立足于课堂教学设计,又反馈于教学的研究。它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我们把对实验教学的理论研究具体转化为实践探索,通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反馈和修正,切实加强和更新教师、学生的理念,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4、渐进性原则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由教师调控探究逐步发展为学生自控探究;所探究的问题也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先着重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观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尝试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在教师的帮助、引导、示范下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然后再逐渐向更规范、更完整的科学探究层次发展。
  5、主体性原则
  实验教学的调控者是教师,但实验的实施者是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作用,而避免教师包办过多,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和操作,对过难的任务教师则要做好充分的指导。
  三、合作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教师提供课题性问题或任务,学生由此开始进行合作、探究的实验教学过程。同时,要强调有关安全事项。
  学生独立自主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人人猜想、想像、直觉,努力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要避免因教师先讲解或预习教材所造成的“先入为主”或“跟着他人思路走”的不利影响。
  当学生无思路或思维受阻时,在判断学生困惑所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再次帮助、指导和激励学生。如教师难以做出判断时,要查看学生的体态语言和所画的图、所写关键词等,然后进行判断并提供新的问题情景。这种判断—提供子级问题的循环可进行数次,如提供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器材使用说明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教师介入过早会剥夺学生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机会,但介入太迟也有可能使学生因为问题难以求解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必须选择好时机让学生领会他们所做探究的意义,切忌轻易地告诉学生现成的设计方案和现成的结论。
  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必要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设备,或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在这种师生合作中,给学生创造比较、对照和反省的学习机会。
  鼓励学生质疑,或者进行讨论,在比较高的层次上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一般情况下,完成上述几个环节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具体实验操作,完成整个实验任务。而此后的实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实验教学是大致相同的。在实验教学的终结阶段,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否提出深刻的问题,应成为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可能转化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应鼓励他们继续钻研。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可分为基本实验器材使用方法训练和课题型学生自主实验两类,相应地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教师把第二阶段将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分类、分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实验器材说明书等资料,自主学习各类器材的性能、构造、原理、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教师的角色是实验技术人员,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和帮助。教师以提问和让学生操作表演的形式,把握每个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熟悉和使用情况,并及时纠正、指导、示范。
  第二阶段,在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之前若干天,教师以课题形式向学生提出实验任务,同时提出实验要求(如客观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安全等)。教师不提供限定学生思路的实验资料,只对学生如何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指导,实验器材的选用、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任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原则上要求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实验方案由两人共同制订。对于同一个实验课题,各实验小组采用的实验原理,选用的实验器材,得出的实验结果等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教师应在一个实验课题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研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高向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我以中学语文教材为例,谈谈高中语文比较教学的八种方法。  一、单项比较  单项比较,是指就某一知识点进行单一的比较,或字、或词、或句、或语法、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说 明顺序、或论证方法、或主题思想,等等。这种比较由于简单明了,学生对比较的内容易于掌握,其教学效果 十分显著。以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写景状物的观察点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之一,若单篇分开来讲,既拖 沓重复,又零散破碎。如果运用比较教学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许多大科学家都谈到,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法国科学家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我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种直觉和想象力的培养,不能只靠智育,还要靠美育。因为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一、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摘 要]担任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有着诸多说不完的故事。它就象老和尚的木鱼:多,多,多······。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一个个平平淡淡的日子,那一点一滴的琐碎,大多都随时间的流逝慢慢模糊,有的甚或淡忘。但有一件事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关键词]诸多、伟大、琐碎、鹅卵石、孔子、单亲、细致耐心、点滴渗透、惊喜的收获、无计可施、班干部、师爱、灵魂、美好的未来  太阳最伟大的地方并不只是带来光明
[摘 要]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日益受到高校辅导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心理咨询案例将两者有机结合,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亦日趋多元化,同时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遇到困扰和冲突也在所难免。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比例增高、高校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相当多的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都能成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一、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