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的绒山羊波形蛋白互作蛋白鉴定

来源 :畜牧与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探索波形蛋白(vimentin)调控绒山羊绒毛生长的作用机制,以内蒙古遗传种子资源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肤中的毛囊组织为材料,利用PCR技术和酵母双杂交技术对根据GenBank中山羊的vimentin蛋白序列,运用蛋白质互作在线软件预测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采集免疫共沉淀数据筛选出肌动蛋白(ACTB)和vimentin进行基因引物设计、克隆、酵母表达载体构建和蛋白互作鉴定.结果 显示:成功克隆出绒山羊vimentin基因CDS区序列的长度为1401 bp,ACTB基因CDS区序列的长度为1128 bp;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试验组共转化pGBKT7-vimentin与pGADT7-ACTB的Y2HGold菌株在二缺板SD/-Trp/-Leu/X-α-GaL/AbA培养基和四缺板SD/-Trp/-Leu/-His/-Ade/X-α-GaL/Ab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出淡蓝色菌落,而在对照组共转化pGBKT7空质粒与pGADT7-ACTB重组质粒的二缺板SD/-Trp/-Leu/X-α-GaL/AbA培养基上长出白色菌落,表明共转化的pGBKT7-vimentin与pGADT-ACTB重组质粒的下游报告基因Lac被激活,共转化pGBKT7空质粒与pGADT7-ACTB重组质粒的下游报告基因Lac未被激活.提示:vimentin与ACTB两种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双元调控系统Lmo1060/Lmo1061是否影响单增李斯特菌(LM)的抗应激作用及致病性,本研究以LM 10403S为亲本株,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 Δlmo1060/lmo1061缺失株.应激存活试验结果表明,lmo1060/lmo1061缺失显著增强LM在酸应激(pH=2.5)条件下的存活率,但不影响该菌在10%NaCl和10mmol/LH2O2中的存活能力.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筛选显示,lmo1060/lmo1061缺失不影响谷氨酸脱羧酶系统gadD1/gadT1和gadD3报告
目的 分析2013-2020年鞍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法,对2013-2020年鞍山市HFRS新发病例进行流行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情况、症状体征、既往史及家庭情况、接触史及有关因素等.结果 共调查2013-2020年鞍山市HFRS新发病例303例.发病以40~69岁年龄组发病为主(70.96%);发病日期与就诊日期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d;临床分型以轻型为主(80.53%);房内有鼠的为145例(4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传承创新,弘扬显微精神,发挥显微技术优势,提高临床外科修复重建水平;尝试学术交流新形式,发挥专业杂志学术平台作用;创办彰显、传播显微外科成果业绩的“中国名片”——Clinical Orthopaedic Microsurgery(临床骨显微外科杂志英文版,内部交流)创刊,重点扶植临床一线中国青年显微外科医生,切实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中、英文学术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对新疆南疆某农户疑似感染牛乳头瘤样本进行病原鉴定及基因分型.采集疑似感染乳头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乳头瘤病毒(BPV)L1基因特异性引物(MY09/MY11)进行PCR扩增、测序,以及L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患牛体表多处生长有菜花样瘤状物呈扁圆形且大小不一,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部分肿瘤细胞呈梭形,表皮细胞严重角质化并增生,棘细胞层增厚、胞质呈空泡状;经PCR扩增后得到的序列命名为AWT-1,AWT-1与BPV-1基因型参考株L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6%,且与BPV-
根据疾控系统科研工作特点,梳理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矛盾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优化经费保障渠道、加强经费预算编制、规范经费报销流程的建议.疾控系统科研经费管理特点鲜明、内容复杂,全过程科学规范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目的 掌握沈阳市蝇类种类、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于2018-2020年每年的5-10月在不同生境进行监测.结果 2018-2020年捕获蝇类9422只,年平均密度为10.91只/(笼·h),不同生境蝇密度有所差异,蝇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化带、居民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监测到蝇类包括5科9属12种,其中以丝光绿蝇、厩腐蝇为优势种.蝇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曲线,6月(2019年)或7月(2018年、2020年)形成一个高峰.结论 蝇类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理策略,以环境
鼠传疾病在我国比较多见,是一类鼠传播或者以鼠为中间媒介传播的,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受全球气候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鼠传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大.除鼠疫外,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鼠传疾病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对社会损害程度较高.近年来,人们对鼠传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真正的了解还很少.本文介绍我国常见鼠传疾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及斑疹伤寒等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现状,以期为今后开展鼠传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根据.
在细菌分离鉴定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 1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芽胞杆菌,命名为B901.经16SrRNA测序以及同源性比较,鉴定其为高山芽胞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对该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抑菌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B901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B901抑菌产物产生较快,培养菌液pH值维持在5.6左右时抑菌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提取的胞外多糖粗产物对6种指示菌均有较为明显的抑菌作用;B901对所选择的7种常用的代表性药物均在敏感水平以上,表明高山芽胞杆菌B901
为了解宠物猫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在乌鲁木齐市多家宠物医院采集宠物猫肛拭子样品59份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利用PCR方法检测13种耐药基因.结果: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47株,分离率79.7%(47/59).分离菌对四环素(TET)(83.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C)(66.0%)和磺胺异噁唑(FIS)(66.0%)耐药情况严重;对头孢他啶(TAZ)、头孢曲松(CRO)、恩诺沙星(EN)、庆大霉素(GEN)耐药率在3
穿支皮瓣是在传统轴型皮瓣基础上发展而来,以穿支血管供血,仅包括皮肤与浅筋膜组织的一种新型皮瓣,由于改变了深筋膜血管网是皮瓣赖以生存的传统观点,使皮瓣设计和形成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1-3].2012年唐举玉[4]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是应用传统穿支皮瓣的“微创与美学”理念、根据受区修复要求对皮瓣供区的一级源血管及其分支和相应供养的组织(皮肤、筋膜、肌肉、骨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无创解剖、分割和重组,根据受区创面重建需要切取不同组织块(嵌合)或相同组织块(分叶),然后再削薄、组装、拼接成与受区创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