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 启迪心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影响人感受艺术的一种方式,小学美术教学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已经随着课改发展逐渐加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完善学生知识技能的一个环节,更是挖掘学生多元思维潜能的关键途径。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美术教学的影响。所以,本文就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深入探究,力求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推动学生向多元智能和全能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81-01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个性鲜明。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是相当迅猛的。如何通过合理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呢?首先应该立足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产生事物的根本,同样,创新能力对于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文就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突出问题
  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美术教学不再只以“副科”的眼光去对待,而是以发展性眼光关注美术教学,以美术对人思维能力形成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为视角,赋予美术教学重要意义。但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完善。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仍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模仿,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其次,应试教育观念依然存在,甚至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认知,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并没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还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等。最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导致部分本身具有美术潜能的学生没有获得好的学习体验,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县日前难以发展。所以,必须针对此类问题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挖掘美术潜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生动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美术课堂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思维活性也很那得到激发。所以,教师应该立足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创设生动激趣的美术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艺术,让学生爱上美术。
  比如:《面具》这一课教学中,就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用彩笔和颜料在空白面具上创造。经过一番自由创作后,有的学生戴上了加菲猫,有的同学戴上了熊二,有的戴上了米奇,有的戴上了大南瓜。等等这些创作都非常有新意。有一位同学半天都没有动手,最后只见他戴上了空白面具,然后将自己的黑色衣服套在头上。后来才明白,原来这是“无脸男”。看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丰富。这样开放性的游戏情境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想象、自主创作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自我,发扬个性,感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巧设情境拓展课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尊重个体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差异比较明显,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以单一和集体的方式实施教学和评价,势必会遮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启发不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思维,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比如;在一年级《我给同学画像》这一课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施展“技能”画自己眼中的同学。每个学生的自主参与性都非常强。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更发现学生的艺术潜能。教师让学生画好以后不要写同学的名字,最后统一交到老师这里,让同学们来猜。这个环节非常有趣,由于小学生的建构思维并不强,在作画时,很多看起来都是“四不像”。这样竞猜的小游戏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作思维。在很多作品中,也有几个画的非常棒的,虽然轮廓画的不到位,但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例如知道自己的发型和五官特点。有一位学生的作品学生们一眼就猜出来了。因为他画的鼻子大,眼睛小,耳朵大,笑起来两颗门牙非常大,这都完全符合这位同学的五官特点。可见,这位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潜能。经过学生们竞猜完成“找朋友”活动后,学生们的思维潜能和创作能力都能够凸显出来。那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根据《我给同学画像》的主要教学重点,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创新中抓住主要特点。而对于在自主创作中不同表现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差异评价和分层引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思维和创作思维。
  3.巧用生活素材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展现动态的美,也可以展现静态的美。而不论是那种美,都是源于生活中的元素。所以,美术教学离不开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离不开生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巧用生活素材来教学,将学生的生活阅历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
  比如;三年级《优美的生活环境》一课教学时,课堂一开始,让学生合作讨论生活中美丽的风景都是用什么线条组成的。有的学生举例“曲线在生活中很多,比如弯弯的乡间小路,山坡的线条,树干,人体等等”,其他学生补充道:“直线很多啊!马路、我们的房子、书本、黑板等等。”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自己课前收集的物品,并观察、触摸、讨论物品带给你的感受。为了让学生对线条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准备了课件,播放毕加索《牛头》、陈半丁《凌波》、儿童作品《卡车》等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曲线与直线结合的美术创作表现方式,更体会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材料,自主进行创作,拼一拼、画一画或者折一折。学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评论,由学生共同评出最具创新作品、最具个性作品等等。通過借助生活素材,学生能够深入体会美术创作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更能够培养学生借助生活体验发挥创新能力的意识。   4.构建自主活动空间,自主评价推动创新。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给予适当引导和教育外,合理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创新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所以,教师应在美术课堂中构建自由、民主、平等的活动空间,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个性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推动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多元思维潜能的发展。
  比如:二年级《设计我们的教室》这一课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游戏活动。“我爱我的班级”的游戏活动,驱动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喜爱的教室形象。首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小组中商量设计方案,各抒己见,最后合作绘制出理想中的教室设计方案。每个小组还要为自己的作品取名。a小组设计“星空教室”以星空为教室的屋顶,大胆运用了蓝色作为整体的墙面底色。还将桌子设计成了月亮型,非常具有创意。b小组设计“翱翔太空”的方案,将整个教室设计成一个太空舱,而黑板就是窗户,可以看到神秘的外太空,整个方案大胆且形象。看完几个小组的作品,虽然他们在绘画和作图方面很粗糙,但可以看出小组共同合作努力的效果。尤其是小组长代表发言时,都强调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将奇妙的想法变成现实。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都进行奖励,还由学生们自主选出了最佳作品。同时,教师表扬了认真参与游戏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通过游戏互动合作,学生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美术课堂的兴趣也增强了。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各学段学生的个性特點和思维潜能,并结合个体发展需求创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其次教师应注重引导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观察、感受、评价和探究。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构建挖掘学生多元思维的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兴林.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
  [2]沈彐娇.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育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9(04).
  [3]苗倩倩.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J].科技视界,2016(10).
  [4]周萍.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传承,2009(14).
  作者简介:彭丹(1992.11-)女,汉族,广西博白人,大学本科,南宁市西乡塘区西津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26-01  一、释意理论与口译  1.释意论。  (1)翻译的层次。  释意学派认为,“语言有多少层次,翻译就有多少层次”(塞莱丝科维奇,1990:168)。释意理论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语言(langue)、话语(la parola)和篇章(discourse)。语言(langue)是“根据
期刊
【摘 要】目的:调查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若干提升情绪智力的策略。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对赣州市某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情绪智力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情绪智力的各维度上没有年级间的显著性差异。(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情绪智力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情绪智力;小学高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实,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先修课程、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教学改革和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是影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学生性别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并没有显著地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强先修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 要】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就业准入和资格证书制度,不仅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认可,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对企业职工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鉴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鉴定过程精准对位实训教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好的提高实训实效,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技能鉴定;教学;实效;提升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下对教育需求的改变,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落实新课改的理念,重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初中地理知识的内容较为浅显,但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不高,更多的是在浅显的理解,这样无法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STEM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初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的完整,并且可以带动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学习知识,从而在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中,养成核心
期刊
【摘 要】“自学、议论、引导”是以每个学生为主体,以帮助学生学习为核心,通过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关键词】自我建构;交流释疑;引导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46-01  一、教学目标  以聚落(乡村、城市)景观的特征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比较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同时,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40-01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在校领导眼中,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执行者;在学生眼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在家长眼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二家长。可见,班主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65-0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观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让孩子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实改变孩子深层的态度、观念、思维方式,从而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笔者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能行》为例,开展了基于学生心灵成长的差异教学实践
期刊
【摘 要】玩具是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对民办园的玩具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一些民办幼儿园存在玩具配置不科学、不均衡、数量少、使用率低、缺乏理论指导等问题,并对现状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根据国家标准科学配置玩具;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玩具教学指导能力;加强玩具管理,提高玩具的使用价值等对策,为民办园科学合理配置玩具,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均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新课改后开始倡导以学生为根本,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更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线。所以,新课改背景下提升课堂实效的基础就在于构建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体系。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恰好满足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通过分层异步教学能够充分挖掘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学习能力,对于提升整体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