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小学生的立体几何形象思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小学生缺乏形象思维能力的原因作了分析;阐述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若干培养学生立体几何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观念;对比对照的方法。
  【关键词】立体几何 形象思维 直观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8-01
  我国科学思维的开创者钱学森先生将思维分为三种:抽象思维、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他在《在全国思维科学的讨论课上的发言》中指出:“形象思维也叫直感思维,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抽象思维。”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再到抽象思维的。因此,钱学森指出:“形象思维应该是我们研究当前思维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以在教学小学生立体几何的学科中,形象思维就显得就更加重要。
  1.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形象思维是学生自身的需要,也是走向抽象思维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更加关注抽象思维的研究,而很少注重形象思维方面的培养,这样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反而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在教学的时候,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直观感知材料进行概括,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鲜明的形象时,老师就直接引向抽象的概念。使得学生充满疑惑,对知识产生误解。长此以往,那些抽象的概念总是让学生忘记。人类社会的很多发明,都是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如人类看到鸟在高空飞翔,于是发明了飞机;看到水里的鱼游来游去,于是发明了潜水艇;牛顿看到苹果掉在地上,于是有了万有引力的概念。所以生活中很多东西的出现都是受形象思维的影响。
  2.小学生立体几何形象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
  2.1 空间想象力很差,立体几何图形失真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之所以较弱,是因为其年龄较小,空间观念不强,往往只停留在平面图像的理解上,只关注事物的表象特征。立体几何图形是由平面图形的直观感知而想象的,而这些平面图形与真正的空间图形不尽一致,例如:在正方体中矩形ABCD被画成平行四边形,角ABC等于90度,但却不画成90度。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很难理解和适应。给出一个物体的平面图形,学生往往很难想象出此物体的具体图形。
  2.2 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现在孩子都被父母宠着惯着,加之作业过多,孩子整天只知道读书,对外界的事物接触太少,很多普通的事物不认识,因此缺少丰富的表象储备。致使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差。
  3.如何快速、有效培养小学生立体几何形象思维能力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其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谈到形象思维就离不开表象,因为表象是以直观来反映现实的,他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没有表象活动就没有形象思维”。所以在上小学生立体几何的课程中,尽量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3.1引导观察,积累感性材料
  意识世界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更多的观察和认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在教学几何学科时,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看得见东西与想象中的东西比起来,看得见的当然更容易理解,例如:教学球时,应该把学生引向太阳、地球、篮球等;在教学长方体时应该把学生引向粉笔盒、文具盒,砖块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具体的感性材料,进而引入到更深层的东西,例如:长方体有几个面组成,共有几条棱,面与面的关系,棱与棱的关系,以及再引向其面积的求法。等等这些不仅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3.2 操作实践,深入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变得丰富,手脑并用,能让手脑得到训练,从而得到发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学生对具体的图形进行观察之后,老师就该引导学生动起手来,深入到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拆一拆、拼一拼。通过观察、测量拆拼等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对各种图形特征的深刻映像。懂得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的相互转换。于是学生知道面积是怎么得来的,体积是怎么得来的。所以在教学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光是听老师讲是不够的,光观察也是不够的,必须落实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例如:在老师讲到一个圆柱体的时候,可以提前用硬纸板做好一个圆柱体,在上课的时候让同学测、拆拼。然后再教学生学圆柱体的概念,面积的求法等等。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两个圆的面积加上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制作效果当然会更好。
  3.3 进行归类、对比,展开思维
  在引导学生对每一种图进行观察,实际操作之后,学生对各种图形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此时,老师就应该对各种图形进行归类和对比了。比如将圆柱体,圆锥体等归为一类;将长方体,正方体等归为一类。为什么这么归类,老师要给学生讲清楚。然后就是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这么归类的原因。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矩形,每一条棱都是直线,且面和线的数量都是相等的,再对两者面积的求法进行比较,体积的求法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清楚了。这是同类的比较,除此之外,再作不同类的比较。通过归类,对比,学生就更加能够区分和理解。
  4.培养空间思维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4.1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要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例如:收集相关的图片,像金字塔、钟楼、庙宇等等,让学生模仿图片中的物体,提高其作图,识图能力。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4.2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立体几何学科中,学生要想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教师应注重其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用更多的方法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等。学会思维的转换和迁移,做到一体多解,触类旁通。如,对于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种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慢慢的要求学生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变化图形,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结
  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教师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进来;其次,小学生意志较薄弱,自尊心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切不可打击、讽刺、体罚学生。最后,教师应该在其教学当中,不断的丰富和提高自己,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朱志贤、凌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蔡和平.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吉林教育.2011(25)
  作者简介:
  隆新苗(1977-),女,山东沾化人,大学本科,小学数学专业,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逆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4-01  全面
【摘要】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大爱”精神培植文化内涵,通过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践行“大爱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大爱育人 高职 高等数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8-02  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杨福家院士率先提出“大爱”的概念并作出解释,他以“一流大学需要大楼、大师与大爱”为题, 阐述了他对世界一流大学
实验器材:胶布、乒乓球、绳子(30厘米长)。   实验步骤:   1.用胶布把乒乓球粘在绳子的一端。   2.拎着绳子的另一端,将乒乓球拿到自来水龙头下。   3.拧开水龙头,让自来水冲在乒乓球上。   4.然后慢慢地把绳子引向一侧,离开自来水。这时,乒乓球好像克服了重力的作用,不仅不离开水,反而被水“吸引”住了。很快,绳子就与自来水的水柱形成角度了。   解释现象:   当把绳子引向一侧,离开自
【摘要】工科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工科特色。本文针对工科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现状,提出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具有工科特色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科特色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9-01  一、高等数学教育现状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