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我院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50例,其中94例(93%)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症状减轻;53例(37%)中止发作1年以上;3例因合并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哮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护理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贻误诊治,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做好该病人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很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病人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5-72岁,平均39岁。病程1h-42年。有哮喘家族史者50例,上呼吸道感染38例,吸入刺激性气体10例,精神紧张32例,劳累20例,其余无明显诱因。住院时间13-24d。
2 护理
2.1 环境与体位 病室环境布置力求简单,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接触过敏原,不放花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专人体位护理:哮喘发作,体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例如仰卧位可引起哮喘病人进行性气流受阻,而侧卧位可避免或减少发作。其次通过观察急性发作初期病人的最初体位,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严重性,为治疗提供参考。哮喘发作时,护士应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使膈肌下降,这样利于呼吸肌的活动,以加大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并且应该经常调整体位,使病人有一个较舒适的坐卧位,减轻病人的疲劳,保持舒适。睡眠时可给予半卧位,以减少夜间哮喘的发作次数。
2.2 氧疗护理 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或紫绀应立即吸氧,给予鼻塞或面罩吸氧,一般氧流量为2-4L/min,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每15-30min巡视1次,保证用氧安全有效,仔细观察氧疗效果。吸氧过程中要注意有无血气变化,吸入的氧气要充分湿化,湿化液温度应保持在32-37℃之间,注意导管的通畅,以免因导管阻塞而达不到给氧目的。
2.3 使用气雾剂的护理 临床上将吸入给药作为防止哮喘的首选给药方式。护士应当严格按医嘱合理使用气雾剂,临床上常用的如:舒喘灵气雾剂、喘康速气雾剂、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色甘酸钠气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等,使用时,揿压阀门,药液呈雾粒喷出,通过口腔,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主要起局部作用,但药物经肺部吸收也能起全身作用。具有奏效快(喷射后,一般1-2分钟即起作用)、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口服的数分之一)、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深受病人的青睐。及时准确应用定量气雾剂,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吸入步骤。具体步骤为:①摇匀气雾剂液体。告知患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许多气雾剂采用了二相(液、气)或三相(液、气、固)技术,每次使用前充分摇匀才能使喷出的药液达到要求的浓度。②将气雾剂出口放入口腔并密切咬合。告知患者这样做得目的是为了避免漏气,防止喷出的药液流失。③深吸气开始后同时按压喷入药雾目的是为了使药物微粒随深吸气达到气道和肺内的有效部位。④充分屏气10秒左右。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微粒在气道和肺内的沉积。
2.4 用药护理 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重症哮喘病人静脉用药,观察有无局部血管刺激症状、胃部不适及激动失眠等,尤其是连日静脉大量用药的患者。大量补液时,输液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两路补液时总滴数不宜超过60滴/分,过快易导致心衰,补液期间应加强巡视,保证液体入量。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而吸入法因作用直接等多种优点为最佳选择使用的方法。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该药物才能有效。用药同时应观察患者有无心悸、骨骼肌震颤等副作用[2]。
总之,哮喘是一种起到变态反应性炎症,以气道炎症和气道狭窄为主要特征,治疗和护理原则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舒张气道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和增加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由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而喘憋、濒死感可刺激患者产生心理应激,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使哮喘易于发作。笔者通过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到通过有效的心理指导,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相关知识又进一步了解,提高了患者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了负性情绪,调动了主动配合治疗和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银根,李明华.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4.
[2] 杨玉玲.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护理8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6.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护理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贻误诊治,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做好该病人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很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病人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5-72岁,平均39岁。病程1h-42年。有哮喘家族史者50例,上呼吸道感染38例,吸入刺激性气体10例,精神紧张32例,劳累20例,其余无明显诱因。住院时间13-24d。
2 护理
2.1 环境与体位 病室环境布置力求简单,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接触过敏原,不放花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专人体位护理:哮喘发作,体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例如仰卧位可引起哮喘病人进行性气流受阻,而侧卧位可避免或减少发作。其次通过观察急性发作初期病人的最初体位,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严重性,为治疗提供参考。哮喘发作时,护士应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使膈肌下降,这样利于呼吸肌的活动,以加大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并且应该经常调整体位,使病人有一个较舒适的坐卧位,减轻病人的疲劳,保持舒适。睡眠时可给予半卧位,以减少夜间哮喘的发作次数。
2.2 氧疗护理 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或紫绀应立即吸氧,给予鼻塞或面罩吸氧,一般氧流量为2-4L/min,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每15-30min巡视1次,保证用氧安全有效,仔细观察氧疗效果。吸氧过程中要注意有无血气变化,吸入的氧气要充分湿化,湿化液温度应保持在32-37℃之间,注意导管的通畅,以免因导管阻塞而达不到给氧目的。
2.3 使用气雾剂的护理 临床上将吸入给药作为防止哮喘的首选给药方式。护士应当严格按医嘱合理使用气雾剂,临床上常用的如:舒喘灵气雾剂、喘康速气雾剂、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色甘酸钠气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等,使用时,揿压阀门,药液呈雾粒喷出,通过口腔,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主要起局部作用,但药物经肺部吸收也能起全身作用。具有奏效快(喷射后,一般1-2分钟即起作用)、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口服的数分之一)、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深受病人的青睐。及时准确应用定量气雾剂,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吸入步骤。具体步骤为:①摇匀气雾剂液体。告知患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许多气雾剂采用了二相(液、气)或三相(液、气、固)技术,每次使用前充分摇匀才能使喷出的药液达到要求的浓度。②将气雾剂出口放入口腔并密切咬合。告知患者这样做得目的是为了避免漏气,防止喷出的药液流失。③深吸气开始后同时按压喷入药雾目的是为了使药物微粒随深吸气达到气道和肺内的有效部位。④充分屏气10秒左右。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微粒在气道和肺内的沉积。
2.4 用药护理 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重症哮喘病人静脉用药,观察有无局部血管刺激症状、胃部不适及激动失眠等,尤其是连日静脉大量用药的患者。大量补液时,输液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两路补液时总滴数不宜超过60滴/分,过快易导致心衰,补液期间应加强巡视,保证液体入量。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而吸入法因作用直接等多种优点为最佳选择使用的方法。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该药物才能有效。用药同时应观察患者有无心悸、骨骼肌震颤等副作用[2]。
总之,哮喘是一种起到变态反应性炎症,以气道炎症和气道狭窄为主要特征,治疗和护理原则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舒张气道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和增加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由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而喘憋、濒死感可刺激患者产生心理应激,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使哮喘易于发作。笔者通过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到通过有效的心理指导,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相关知识又进一步了解,提高了患者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了负性情绪,调动了主动配合治疗和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银根,李明华.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4.
[2] 杨玉玲.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护理8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