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安全研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电视监测网是广播电视事业中的极为关键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监测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各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日益增多、广播电视网络的日益延伸,监测网络的监测范围也必须随之加大,这就给监测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与繁琐性。同时,也给监测网络的安全带来极大风险,并且各类广播电视衍生业务的极速增长也对广播电视网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播电视安全已经变成一个值得高度关注戒备、高度防范警惕的因素。针对广播电视的监测网络也变成了一个必须在质量上、安全上、监控上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疏忽的高难度的任务。
  一、监测网网络的安全分析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的网络在安全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
  成体系的安全保障,可以极大地防范某些已知的安全风险,甚至因为体系本身的连锁性与内部关联性还可以消除掉某些未知的安全风险。然而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健全这类广播电视事业方面必须的也是急需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缺少这样的保障体系无疑就将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安全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2)复杂的系统分布威胁安全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我国的广阔国土资源相关的,那就是广播电视事业的疆域之广。这个广度几乎已经覆盖了我国的整个国土的绝大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覆盖了我国的部分无人区。与之相应的,监测网络系统也必须随之扩展,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具有着在地理上的分散性、在通信手段上的复杂多样性、在节点上的分布性。正是这分散、复杂、分布三种特性使得在我国开展彻底的、有效的、真正能够确保安全的监测变得极为困难。
  首先,就是分布性,分布性最大的难题就是部署监测网络的也要与之对应地分布,然而,分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实时的统一控制、集中管理,在一个非常广阔的区域上分布已经不易,实现实时的统一控制、集中管理就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由于我国的各个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存在着设备与技术的不统一性,某些已经发展起来的大的省级甚至市级电视台已经有能力布署超过中央级的广播电视设备。并且,每个广播电视台站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甚至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数据传输与传播方式。而每一种数据传输与传播方式其监测的技术与手段各有不同,这种复杂性就给监测网络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IP网络自身存在安全缺陷
  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包括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络都是一种与互联网架构相同的基于TCP/IP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IP=互联传输协议)的网络。当然,还有基于无线的与模拟信号的监测网络系统。TCP/IP网络虽然产生的历史较为悠久,但这种基于TCP/IP协议的开放性、通用性、可访问性、可探测性也是其极易被攻击的致命弱点。如在应用层,由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漏洞可导致被攻击与破坏,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主要有拒绝服务攻击和数据窃听的风险,而在硬件设备与数据链路层,主要的威胁是设备的破坏等。
  (4)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广播电视监测网发展迅速,规模和网络产生了非常大的扩张,但在系统建设、保证网络系统安全运行和信息保密的问题上,目前仍然缺少统一的安全标准、全面的管理机制以及法规条例。
  二、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主要系统结构
  遥控监测站系统:该系统通常情况下包括广播电视监测数据信息的采集记录,主要功能是能够收集本地的广播电视信号。
  网络传输系统:利用广播电视干线网SDH的2M传输通道和网络监测连接中心将不同地区的监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相连,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广播电视监测网。
  三、提高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系统安全性的措施
  (1)合理地进行网络资源规划。通过实际的网络运行能够看到,合理、彻底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规划对网络实施安全保护以及实现网络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实施有效的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网络系统设备安全设置。对于那些在网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设备,例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必须进行有效地管理,合理地进行相关布置。(3)进行必要的备份。为了能够使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能够持续地稳定运行,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切实提高网络系统中操作系统的安全性。(5)设置有效的防火墙系统。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系统一般情况下是由若干个安全域构成的,这种组成方式主要是由于网络系统的分布特点决定的。(6)进行有效地病毒预防。广播电视监测网网络系统具有点多面广的特征,在运行时能够全面地进行病毒防护,可以采取多层预防。
  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的分布性、复杂性与分散性导致了进行全局的、安全的、彻底的监测较为困难,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收视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具体来说,数字微波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移动通信、微波中继通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数字微波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本文主要通过对数字微波技术的内涵、特征以及关键技术等的分析,探讨数字微波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字微波技术发展前景浅析  一、数字微波技术的概念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多线路的数字通信体制,它是以时分的复用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微波通信的前身是模拟微波通信,模
经过两年发展,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我国最大的循环经济区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开发告别了过去卖原料、初加工的历史,在西部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271-2001)均是评价锅炉大气污染物的常用标准,在长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执行两个标准时
随着医院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现代医院中部署了多种类型的业务系统以满足应用需求。但是承载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处于分散、低效率运行状态。以虚拟机为基础,将虚拟化技
从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土壤氮素形态、氮素的转化和土壤氮素分布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土壤有机碳、氮素的变化过程研究概况,指出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变化反映了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和土壤肥力特性,直接影响着温室气体的组成。
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辽宁省有关行业减排CO2的潜力,并在分析国家已审批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类型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工作的建议。
【摘要】 依照当前城域传输网络的构造特征,对域传输网络组网进行解析与优化。并针对各种网络存有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城域网络组网的优化策略,同时对城域传输网络进行了有实际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 城域传输 组网 分析 优化  目前,电信网络的基本类型就是传输网,通过传输网这个媒介,才能够卓有成效地传输各种数据。在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的背景下,各电信运营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业务网络的作用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