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协同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o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行研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搭建校企产教协同的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体制机制,建立融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培养等功能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立“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实现实践教育基地健康运行和科学管理,形成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特色,研究成果可为其它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产教协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058-04
  Abstract: This papermainly studies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education base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ing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hich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builds the base platform of practice education under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t also constructs the mechanism of the base system of practice education, establishes teaching base of practice education cooperated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tegrated the functions such as harmony teaching fusion, double functions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of teachers education, set up "teaching - practice - employment" integration model, realiz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education bases,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form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 education base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practice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applied in education base construction of other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制定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基本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必由之路。各高校围绕校企合作进行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但在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过程中,存在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迫切需要对产教协同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行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以生产实践为特色,实现学生“职涯、学涯”融合式发展[1]。
  在国家、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高校转型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转型关键在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2018年辽宁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转型与创新创业项目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遴選,全省获批100个实践教育基地,我校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岩土工程校外实践基地获批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我校已形成了全校“上下一心、齐抓共转”的思想观念,土木工程行业背景深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搭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体制机制,建立融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培养等功能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实现实践与就业相结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2],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丰硕成果,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3],但实践教育大多数仍停留在实践教学环节层面,在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规范性不强、实效性不够等方面问题[4],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1. 改变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简单、不稳定、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动力不足问题。为保障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能按进度顺利进行,拓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基地体制机制。
  2. 解决实践教育基地实效性、规范性等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问题,建立融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培养等功能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提高实践教育基地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3. 重新审视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功能,搭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建立“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实现实践、课堂与就业相结合,使学生和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产教协同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目标与措施
  (一)实践基地建设目标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主要是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开展的,根据省实践教育基地及校重点课题的深入研究,形成产教协同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方案,建设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实践教育基地,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转型。深化产教协同,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共创双赢局面;强化校企交流,稳定实践基地,使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高校专业培养配合更加有效,专业能力精细化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加强兼职指导教师队伍情况、学校的制度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完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行保障措施研究
  1. 相关制度保障措施
  (1)组织制度保障。建立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的实践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和日常实践教育基地管理,有完善的方案和措施,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到部门和个人,学校和校企共同促进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运营,双方各选派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和校外师傅相结合,提供学生实践所需的一线工作安全保障和专业知识资料。
  (2)经费奖励制度保障。学校和企业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用于实践基地建设、运营、管理经费。对实践成果进行教学评选和奖励,奖励包括专业实践优秀个人、专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等,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管理制度保障。学校重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制定基地建设、运营、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工程需求选派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建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与企业共同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监控、监督制度保障。为保障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能按进度顺利进行,制定校企共管、全程监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包括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5]。根据学校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管理规定要求,认真选择校内外指导教师,明确导师职责,强化过程监控,审核题目和实践内容,组织与检查、评阅与答辩,实事求是地进行成绩评定。学校将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运作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和管理,做到及時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2. 师资保障措施
  实行校企资源共享,围绕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校企互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1)政策措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政策的支持,采取一定的优惠措施吸引土木专业老师向“双师型”转化[6]。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高校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我校师资保障的主要方向。具体措施包括: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和项目工程实训;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学习交流、拓宽专业视野、凝练研究方向,提高教师实践技能;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并以老带新,形成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的团队。经过师资队伍建设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从事专业实践环节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结构合理,符合学校对学生人才培养要求。
  (2)师资交流措施。企业为学校提供大学生开展实践环节的校外基地,对于提高学生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高校应用型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关理论培训机会,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提高理论水平机会。在实践基地建设中,体现学校对行业专家讲座教学需求,聘请企业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讲授课程、不定期开展实践方面相关内容的讲座等,保证学生能够了解到工程实践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拓展专业认知。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授作用,让企业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师和师傅相统一,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兼职指导教师完成的工作包括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开设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等。在每个实践基地选择2名以上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并指定专人负责实践基地与高校的沟通协调工作,负责到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企业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面向教学模块开设相关课程。每年能够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提供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毕业设计题目,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具体指导。
  四、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特色与实效
  (一)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特色
  产教协同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思想引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拓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基地体制机制。建立融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培养等多功能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教学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实施“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实现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1. 建设深化产教协同的实践教育基地体制机制
  我校拓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摆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根本位置,突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育基地健康运行和科学管理,取得一定的建设实效。校企共同完成从教学计划修订开始、招收宣传、入学教育、课程开发、专业技术课程护航、职业素养课程驻场实施、校外综合实训以及人才联盟等一系列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建立稳定发展的合作沟通体制,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校企开展合作教育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教学基地采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学校与企业分工明确,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及高校教师共同组成,技术指导委员全程参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根据行业需求增加地下工程专业方向和相关教学模块,并根据实践基地的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等。实现学校环境和企业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建设互惠多赢的保障机制,增强企业双赢意识,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途经,将学校资源优势作为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手段。开展基地建设与管理评选活动,奖励优秀教师、鼓励优秀企业加入,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   2. 建立融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培养等功能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但由于工程类型、工期限制、工程安全性等因素的影响,每学期根据专业课程情况和基地工程情况选取1-2门实训课程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保障其他实训课程的仿真模拟教学和实体模型教学。在现场实践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实体模型教学过程中,保证至少每班一名企业工程人员参与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开创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专项岗位能力训练,融合三个教学过程,建立“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教育转型改革。
  (2)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以满足实践教学功能、
  校企多赢为原则,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稳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使基地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为实践教学做好保障工作。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入企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开发课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师资教学队伍建设良好:加大校企双方师资交流力度,学校聘任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为学校客座教授,企业充分参与教学,聘请企业专家讲授课程,开展了客座教授讲座教学,初建“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指导土木工程教学模块教学工作,负责土木工程校外实践基地协调指导工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服务。企业聘请优秀教师被聘为企业客座高级工程师,定期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3. 搭建校企合作實践教育基地平台,建立“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实现实践与就业相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校已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平台,有效利用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同探索教、学、用三者有机结合,教学实践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专业岗位能力训练,融合三个教学过程,建立“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沈阳城市建设学院采用“3+1”的教学模式,在第七学期开展专业实践以保证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性,根据企业工程需求选派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建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动态调整机制,将行业发展需求的最新知识融合课堂,结合典型实际工程,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强化学生专项岗位能力训练,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岗位就业相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土木工程职业标准相对接,实现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对接,培养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于实现实践、课堂与就业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产教协同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突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育基地健康运行和科学管理,体现教学改革研究最新成果,应用价值如下:形成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特色-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为转型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也可为本校其它专业及其它院校转型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斌.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运营机制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9(17):36-37.
  [2]王琳.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探索[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05):87-89+94.
  [3]肖诗云,等.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创新实践基地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9(09):33-35+39.
  [4]钱立生,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浅议[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04):89-92.
  [5]高秀清,等.对土木工程专业群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02):90-94.
  [6]傅军,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成效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02):170-175.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两座采用转体施工工艺施工的桥梁,详细斜述了桥梁有平衡重和无平衡重转体施工工艺的特点、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认为此工艺为东北地区填补了桥梁转体施工的空白.
建设高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既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了“五讲五树”
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华南理工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承办的第4届全国暨华人有机分子和聚合
在《西部皮革》24期封底,四川德阳中国皮化基地广告正式向行业亮相。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广告的左上角有一个圆形的绿色Logo标识,这就是中国皮化基地Logo。现就Logo标识象征
运用控制爆破理论,在以控制爆破飞石、地震为主要目标的研究中,提出了微差松动和留碴挤压相结合的爆破新技术,给出该技术主要爆破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制定了可靠且
立足于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监控力量薄弱、教学效果反馈不畅、教学策略调整滞后等问题,提出课前利用“雨课堂”促进英语词汇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及时推送、课中利用“
自作自受一天,韦十八公家里来了一位远方的贵客。一向“昏进不昏出”(做事吃亏了别人他装昏,吃亏到自己就清醒的人)的“人来疯”(哪里有闹热就往哪里凑的人)蒙大知道了,就挨挨擦擦(千
根据大连市已建成通车的沥青路面的使用情况,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城市道路施工与管理的经验,从施工前准备、路基施工、路面施工及路表面排水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沥青路面破坏的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出血。出血后血块常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形成脑疝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1]: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目前多主张发病后尽早手术。术后可
采用常压MOCVD方法在Al2O3(00.1)衬底上生长出了高质量ZnO单晶薄膜.由ZnO(00.2)面和Al2O3(00.6)面及ZnO(10.2)面和Al2O3(11.6)面X射线双晶ω/2θ衍射曲线的相对峰位,得到Z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