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解答始终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使小学生正确、合理、快速地分析和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就此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方案,值得大家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应用题,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说是比较全面又比较实用的,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发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理清“条件”与“问题”是列式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推敲,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题目的意思进行重新概括、表述,以达到对题目的内容、结构有正确而整体的理解,教师可做适当补充或点评.
如题目: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四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用相关数学语言理清各种逻辑关系.
提问:每组有多少名同学?
生1:每组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一共有6人.
提问:一共有多少组?
生2:25组.
提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该如何列式?
学生自由交流探讨,分组汇报.
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4 2)×25;,(2)4×25 2×25.
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各有什么不同?
小结:(1)(4 2)×25是先计算每组有多少人?再算总人数.(2)4×25 2×25是先分别算出挖坑、种树的人和抬水、浇树的人,再相加.
二、对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分析是解答的核心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通常是两个相关条件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说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般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不论哪种应用题,要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都可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思考.
从条件到问题,从问题到条件的思维方向是反复进行的.在综合中分析,在分析中综合,两者多半交织在一起.一般来说,是用分析法探索解题的途径,用综合法写出解题的过程.
如题: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有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明确:本题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可以用总长减去已知的一段,求出另一段.
列式为:1956-1142=814(km).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逐层理解,也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理清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三、把题意转化为线段图形是解题的重要途径
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基本都是用文字叙述的,当关系较复杂,特别是带有中间未知数时,可把题意转化为线段图形,借用想象和感知活动来支持抽象的思维活动.
如上面的例题我们就可以通过画线段来解决.
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求出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
这种靠图形感知支持抽象思维的过程,不但能使学生增加对题意的理解,而且也能帮助他们清楚地揭示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线索.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应用题,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说是比较全面又比较实用的,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发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理清“条件”与“问题”是列式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推敲,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题目的意思进行重新概括、表述,以达到对题目的内容、结构有正确而整体的理解,教师可做适当补充或点评.
如题目: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四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用相关数学语言理清各种逻辑关系.
提问:每组有多少名同学?
生1:每组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一共有6人.
提问:一共有多少组?
生2:25组.
提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该如何列式?
学生自由交流探讨,分组汇报.
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4 2)×25;,(2)4×25 2×25.
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各有什么不同?
小结:(1)(4 2)×25是先计算每组有多少人?再算总人数.(2)4×25 2×25是先分别算出挖坑、种树的人和抬水、浇树的人,再相加.
二、对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分析是解答的核心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通常是两个相关条件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说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般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不论哪种应用题,要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都可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思考.
从条件到问题,从问题到条件的思维方向是反复进行的.在综合中分析,在分析中综合,两者多半交织在一起.一般来说,是用分析法探索解题的途径,用综合法写出解题的过程.
如题: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有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明确:本题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可以用总长减去已知的一段,求出另一段.
列式为:1956-1142=814(km).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逐层理解,也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理清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三、把题意转化为线段图形是解题的重要途径
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基本都是用文字叙述的,当关系较复杂,特别是带有中间未知数时,可把题意转化为线段图形,借用想象和感知活动来支持抽象的思维活动.
如上面的例题我们就可以通过画线段来解决.
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求出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
这种靠图形感知支持抽象思维的过程,不但能使学生增加对题意的理解,而且也能帮助他们清楚地揭示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