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壳深熔作用中自由水的贡献——以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为例

来源 :地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过程中,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尽管自由水对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重要性已被多次报导,但仍存在许多争议.本研究汇编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证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可以由脱水熔融形成和水致熔融形成.进一步通过热力学模拟获得锆石结晶,并与锆石Ti温度计比较,限定了不同熔融反应中熔体的水含量.模拟结果显示锆石的结晶温度主要受控于初始熔体的水含量,可以依据初始熔体水含量的高低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分为两组:有自由水参与的初始熔体具有高含水量,约为5%;贫水条件下的初始熔体水含量不超过1%.因此本研究认为自由水在深熔作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水的存在促进了大陆地壳的壳内分异作用,增加了大陆地壳成熟度,并由此影响了大陆地壳演化.
其他文献
对混凝土实施质量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混凝土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病害的程度,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能够为大体积的混凝土高质量应用提供保障.为更好地完成质量检测任务,本文将通过对质量检测实施必要性的分析,对具体的质量检测措施展开介绍,并会针对混凝土使用优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制定出更加优质的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案.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判定水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来源、迁移和转化过程与规律的重要工具,在自由扩散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对溶质的同位素分馏研究是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介绍了溶质的扩散过程与其同位素分馏效应之间的联系,论述了研究溶质扩散过程中引入的稳定同位素分馏现象的意义,描述了水溶液中溶质扩散的不同模拟实验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包括扩散系数、质量相关性等因素的影响,并介绍了基于水膜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阐释溶质扩散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展望.
近年来,我国的化学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化学分析检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化学分析的特点,其次探讨了化学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提升化学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措施进行论述,最后论述了化学分析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ll COVID-19 case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20 against the underlying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found that, as time passes, COVID-19 cases become a power law with cuto
实现高效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并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本文对腾冲区域格局进行研究,探讨腾冲当地土地的利用与开发,采用分析论证的方法,利用当地区域格局的特点,为腾冲土地合理利用与高效开发制定合理的方案,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意见,促进经济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体硝态氮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硝态氮污染不仅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长期摄入过量硝酸盐还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控制并解决水体硝态氮污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和人地矛盾尖锐的岩溶连续分布带,具有十分脆弱且高度敏感的生态系统.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这里水体硝态氮污染情况更为复杂和严重.因此,明确西南喀斯特地区内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是有效治理的前提.本研究梳理了近几十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水体硝态氮的现
干旱荒漠景观区面积辽阔,找矿潜力巨大,受限于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被认为是勘查地球化学的难点重点区.本研究简要总结干旱荒漠景观区潜在的金属微粒向上迁移的机制,依据其作用范围分为:潜水面以下的机制,包括地下水作用、压力泵机制、地气流和电化学迁移机制;潜水面以上的机制,包括毛细管作用、植物吸收、气态物质迁移和生物扰动.研究中介绍各迁移机制的作用原理、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认为每种机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均能以不同形式运移相关的金属微粒,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漫长的地质演化,任何机制不可能独立单一地存在,彼此间相互协
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活性,是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质代谢和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磷脂脂肪酸(PLFA)是一类可有效表征活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生物标志物,而其单体稳定碳同位素(δ13C)水平对土壤微生物植物碳代谢具有独特的指示作用.本次研究以土壤PLFA为对象,分析了我国位处纬度梯度带上(24°N~47°N)的9个高山森林的土壤PLFA组成、丰度及其δ13C水平,以此表征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4种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植物碳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
准确评价原油裂解程度对研究原油稳定性和预测油气的相态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原油裂解程度通常用金刚烷含量来表征,然而气洗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等次生作用可能会造成原油中金刚烷含量增加,从而难以准确评价其含量.本研究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进行分析,发现TSR初期对金刚烷含量影响不大,但会使成熟度参数乙基单金刚烷指数(EAI)明显增加,并且不同地区原油在3-+4-甲基双金刚烷(3-+4-MD)与EAI图版上具有不同分布趋势.由于塔北地区原油未受气洗和TSR作用影响,其分布可代表正常原油裂解趋势
老东寨铅锌矿床是黔东南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铅锌矿床,主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中,该矿床尚未有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导致对其成因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在系统分析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开展硫化物和围岩稀土元素及硫化物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厘清其成因机制提供地球化学依据.结果表明硫化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REE=4.31×10?6~39.9×10?6,均值21.1×10?6),与容矿白云岩REE含量(13.9×10?6)相当,但低于围岩地层(10820×10?6).闪锌矿均具有弱的Ce负异常(δ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