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60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漯河市郾城沙北医院,河南 漯河,462000)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中医“脉痹”、“血痹”等范畴。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发病西医认为与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起非特异性炎症有关。若其活动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容易使受累大动脉病变处出现管腔狭窄,甚则完全闭塞,引起严重后果。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主要以激素、麦考酚酸酯、环磷酰胺等为主,但毒副作用多,疗效不稳定。我们自2008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住院病人,均为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治,都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标准。年龄12~50岁,平均22岁。男性8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为1∶6.5。头臂动脉型35例,胸腹主动脉型4例,肾动脉型3例,肺动脉型2例,混合型16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2个月,其中1年以内者14例,1~5年者22例,6~10年者13例,11年以上者11例。所有患者出院后都采用电话等方式追访3个月以上。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停用环磷酰胺、麦考酚酸酯、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未服用激素者不加服激素,已服用激素者逐渐减量。1.2.1 西药对症处理:根据病情配以抗结核、抗风湿、抗感染、降压及纠正心衰等西药作对症处理。1.2.2中医分型及药物治疗: ①热毒阻络型(活动期) 症见身热,头昏,倦怠乏力,肌肉关节酸痛,肢凉麻木,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无脉。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处方:玄参30g,金银花30~50g,当归15g,丹参30 ~50g,桂枝12g,蒲公英30~50g,鸡血藤25g,菊花15g,全蝎6g,甘草3g。②气血虚弱型(慢性期) 症见眩晕,心悸,气短,肢体乏力、发凉、发麻、易疲劳,脉弱或无脉,舌质淡红,苔薄白。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处方:黄芪25~50g,丹参20~50g,桂枝15g,赤芍15~30g,威灵仙20g,鸡血藤20~30g,当归15g,炙甘草6g。③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慢性期) 症见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背酸软,头晕耳聋,胸闷心悸,食少便溏,上肢或四肢麻木冷痛,舌淡苔薄白,脉伏或无脉。治以温阳通脉。处方:附子10~20g,当归15g,麻黄6g,川芎10g,桂枝15~30g,细辛3g,黄芪20~50g,丹参20~5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④脾肾阳虚型(慢性期) 温肾健脾、活血通脉, 处方:熟地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12克(烊化),白芥子30克,肉桂12克,生甘草12克,炮姜15克,砂仁15克,黑附子3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 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内服阳和汤加味等。各型在病程中可相互转化,需随证加减,不可拘泥。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动脉炎,应根据寒、热、虚、实辨证论治,结合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活动期,用西药和清热解毒或清热利湿、活血通脉法中药治疗,不宜手术治疗。慢性期,以活血化瘀通脉法为主,并根据辨证论治,佐以补气养血、滋阴潜阳、疏肝理气、温肾健脾法等中药治疗,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防止病变进展,维持病情稳定。瘢痕期,应重用软坚散结通脉中药治疗,如鳖甲、虫、穿山甲等。此期只用中药治疗即有效[1]。2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血沉、CRP、抗链“O”、血常规、肾功能、血管彩色多谱勒等检查结果。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标准。临床痊愈:活动期表现消失,缺血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血沉、抗链“O”、CRP等检查恢复正常。显效:活动期表现消失,缺血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能参加部分工作。有效:活动期表现减轻,缺血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好转。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病情进展。4 统计学处理
   用u检验。5 结果
  
  60例患者临床表现都有改善,如颈动脉压痛、头痛、头晕、肢体乏力、黑矇等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或症状消失。治疗1周后32例患者血沉、CRP转为正常, 2周后48例转为正常, 3周后57例转为正常。其中36例血沉<10mm /h(正常男<15mm /h,女<20mm /h), CRP 38例<5mg/L(正常0.06 ~8.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60例患者中治愈25例(41.66% ),显效28例(46.66% ),有效6例( 10.00% ),无效1例(1.66% ),治愈和显效率达88.33%。6 讨论
  
  上述5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均曾采用激素、环磷酰胺、麦考酚酸酯、雷公藤多苷等免疫抑制剂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满意[2]。出现患者在减药过程中病情反复,血沉重新上升等情况,血沉一般维持在28~104mm /h之间。本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治疗,各型适当应用活血通络药物,既侧重于活血化瘀,又不失辨证论治之本,同时配合降压、抗感染等西医治疗。治疗后缺血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血沉、抗链“O”、CRP等检查恢复正常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证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控制病情,改善组织缺血状态,且毒副作用小,可获得较理想的远期疗效,较之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参考文献[1]初洁秋,多发性大动脉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展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9月第24卷第9期,775。[2]雷小明.杨步军.贾彦明.郝占锋.高文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活动期53例,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20卷第1期,63~64.作者简介:王艳芳,女,河南省漯河市郾城沙北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
其他文献
张晓甦教授认为,宫颈HPⅤ感染病因病机为外感湿邪,或脾虚生湿,湿阻气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瘀阻于冲任二脉,酿生内毒,日久肾气亏虚,正虚不能托邪外出。病机关键在于血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篮球作为一项受众广泛的基础运动项目,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不仅
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材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这种教学内容已经偏离了计算机应用软件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建议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替代计算机多媒体课程的教学.
针对气球载雷达特点,建立了气球载雷达作战效能评估体系,给出了气球载雷达作战能力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常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可提供更大的输送容量、更灵活多样化的运行方式,并能实现不同送端送电资源的合理调配。其中直流线路保护是常规三端直流与两端直流保护系统中差异化最
通过分析10 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机理和防止雷击断线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绝缘导线防雷附线装置,以有效降低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事故,提高10 kV架空绝缘线路供电可靠性。对防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