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减废化学教学实验设计研究---电解、气体制备与滴定装置

来源 :第四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685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中学化学实验室所产生废水量虽然比工厂少,但所含的化学药品的种类非常多,成份也很复杂,其毒性及危害性也颇大。以往学校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水大都未经妥善处理便径行由水槽排入水沟中,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源受到污染。因此学校实验室废水污染管制便日渐被重视。台湾行政院坏保署为了管制学校实验室或教师研究室所产生的庞水,曾推动“诺贝尔计划’,颁订过有关“学校实验室污染管制计划”,其目标有三:1)废水方面:自1989年7月至1992年6月底前完成改善,并符合现行排放流水标准。2)废弃物方面:自1989年7月至1992年6月底前完成改善,以有效掌握污染源及达到有害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之目标,3)空气污染物方面:自1990年1月至1990车12月底止,各实验室(研究室)依照“实验室空气污染排放处理设备标准规范”完成设置妥善污染防治设备,并符合1993年7月生效的“台湾省、市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使学校实验室之废水降低至最小的极限乃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其中最经济、最有效且最可行之解决之道乃为将实验重新没计成兼具减量、减度环保理念“低污染、可回收、省药品”之绿色实验。目前在中学理化实验有关米的电解、气体制备如O<,2>、C<,2>H<,2>等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等是三个重要的实验,但其实验装置,皆由一套玻璃器材组合而成,体积较大且容易破损,而且操作有不便之处,实验过程校费时间,耗用药品也较多,并且也较易产生更多废液而造成污染。为了克服并解决上述困难,本文中仅利用塑胶注射筒、注射针、塑胶盒、塑胶量筒、三通塑胶活栓、塑胶单向阀、血压球、密封塑胶罐及一些小雾件等简易器材,加以设计改良后组合成三套简易安全、使用非常方便又快速、效果显著又正确的减量减低污染化学实验装置。本文中所设计的减量减废实验装置有(一)简易环保电解裴置(图1)、(二)多功能简易安全气体制备装置(图2)、(三)可回收可调式滴定装置(图3)。以上三种实验装置器材简易、制作容易、操作方便快速又安全、结果明显又正确,此外又可减少很多药品之使用,用过的药品也可回收再重复使用,以降低污染程度,可随时使反应进行或终止,整套实验装置非常轻便,除可在化学实验室内操作之外,亦可在一般教室或室外任何场所进行实验,可谓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环保理念之绿色实验,值得在中学甚至大学的化学实验中加以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建立了雨水中无机阴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采用铬酸钠和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背景电解质,254nm紫外间接检测,在选定条件下,重复进样9次,各种阴离子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峰
&#39;钦天监教案&#39;是清初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一、中西历法之争最后演化为&#39;夷夏之辨&#39;的政治斗争,给辅政大臣铲除政敌提供了借口;二、天主教势力的迅猛发展威
例1,男,18岁,高中在校学生。被汽车撞伤后昏迷2h入院。查体:中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弱,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CT示环池积血,脑干可见挫伤灶。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
目的对新型城区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应用自制问卷,调查青岛市城阳区620户家庭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同时调查了卫生机构的卫生服务供给
摘 要: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以及自身产业结构和产能的影响,煤炭行业正面临全面亏损的境况,本文因此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当今形式下应适当调整招生规模和培养计划,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竞争力;加强基础课程设置,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新岗位的快速适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有利于将来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国际化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可减少介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行PCI病人210例,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105例)及对照组(10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8 h
神经生物学主要涉及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病理学等神经相关学科领域。我校自2003将它列为医学本科生必修课,至今已6年,对于实验课教学作者发现前几年的传统教学方式中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并门静脉癌栓(PVTT)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HCC并PVTT组织、
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卫生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优秀的医学人才要与时俱进,时时与医学科技的发展同步,继续医学教育承担了这一重任。而院内学术讲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