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育人、化人、立人功能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明确了美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全新历史方位上应明确其承担的历史使命,以强化全社会理想信念为目标引领、以全面提升民众思想道德素养为任务驱动、以加强民众“四个自信”为责任担当.大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日渐成熟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势必会为大学生赋予全新使命、提出全新要求,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带来部分新问题.所以,在新时代环境下,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道德水平,使大学生积极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时代重任,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主要课题.探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有助
期刊
作文,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教而无效、学而无功,早已成了作文教学的一个常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沉疴.如何走出困境,提高效率,增强学生写作兴趣?当然,体系要合理,指导要具体,课上要写作,训练要有效……这些都是必须的.在深度课改的今天,注意跟着新课文学习新写法,挖掘课文中新的写作元素,指导学生学写新作文,倒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
期刊
人本化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走人本化教育路径主要体现在尊重人、提升人的全面素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将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理念落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人本化教育理念,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使教育教学活动均围绕这一主题.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注重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其次,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实施需革新“一刀切”的教育举措,结合大学生特点与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立
期刊
作文教学所凭借的例子是一个情境.作文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理解嵌入情境,在例子情境中参与意义建构而生成对写作知识的领悟,在情境的纵深之中进一步促发读写共生,激发体验,深化建构,使知识得以与美德、健康的情感密切联系而实现学习进阶,最后要回归学生本身的生活体验与写作实践,使其产生自我精彩的思想、观念,最终指向创造个性的发展.
文章依据美学中审美能力理念,以学生习作中审美主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形象描摹与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反思传统写作教学中因学生审美能力欠缺而造成两者关系割裂的窘境,结合美学理念中感知、情感和思辨等要素探究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路径.
古诗教学中的难关主要体现在字词教学上.选取教材中的《诗经》二首,尝试从三个方面攻克其中的字词教学问题.
阅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凡事都力求快速高效的时代环境影响下,阅读教学也出现了片面追求“大容量”“快速”“高效”的情形,如在学生不熟悉甚至对文本陌生的情况下,课堂内堆砌大量知识内容,每一教学环节“点到为止”.
期刊
[学习情境]rn近年来,校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劳动光荣”的主题也出现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我校刚刚设立了学生耕种园地“开心农场”,注重从各个方面培育青少年的劳动观念与劳动品格.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设立农场?又为什么在当下弘扬劳动精神?本期校刊《方圆十一》邀请你作为中学生特约评论员,对“开心农场”进行采访,并撰写一篇有关“劳动”的新闻评论,评点劳动精神的具体体现与时代价值,彰显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期刊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资源建设应在人文教育视角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目标.高中语文教材资源建设应坚持文化自信、崇尚经典、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明确现阶段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资源的内容分类及各自功能价值,突出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强化人文教育认知意识,在整体性建设、创新性建设、实践性建设与任务性建设下明确教材资源的建设方向,强化教学功能,努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学校均应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核心地位.教育工作者应使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细致化,实现贯穿教育始终,体现思政教育无处不在.因此,课程思政教育主体并非仅有思政专职教师,也包括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师需自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和责任.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当前诸多高校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并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探索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