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力寻租的重要通道被堵住,但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心或许并未完全触及。
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全国将逐步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按照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原则,缩小划拨地范围,最终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除军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用地实行有偿使用。专家表示,取消双轨制能减少特权用地,有利于公平竞争。
“土地供应双轨制”,简单说就是通过两种方式完成土地供应:一是政府无偿划拨国有土地给使用单位;一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有偿出让国有土地,目前主要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出让土地。如果单从两种土地供应表面来看,并无不妥的地方。但从近年来各种新闻报道不难看出,两种供应都出现了问题:一者,作为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很多时候并不是用来进行公益事业,而是进行商业开发;二者,在土地“招拍挂”过程中,权力寻租严重、腐败重重,这让公众对于目前的土地供应制度相当诟病。
所以,国土部官员透露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年来,落马的“土地爷爷”、“土地奶奶”层出不穷。今年年初,一家知名媒体统计整理了2009至2010年发生在土地、建设领域的30个腐败案件,涉案人员平均涉案金额超过870万元。
其中,被称为辽宁抚顺“土地奶奶”的罗亚平贪污受贿案尤其引人注目,该案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
“权力腐败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行政领域的权力腐败。土地管理领域和房地产交易领域的腐败,是近年来最严重的行政权力腐败之一,也最易引起民众愤慨。”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说。
而土地供应双轨制,被专家认为是导致特权用地、土地寻租的重要通道。
土地行政权力过分集中
层出不穷的土地腐败问题背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行政权力过大。
江西省南昌市国土局原局长周宏伟落马之后,在其《忏悔书》中叙述道:“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与大款、老板打交道,为寻求我的帮助,一些大款、老板动辄一掷千金,不惜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送给好处,一旦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就会走向犯罪深渊。我就是他们的牺牲品。”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的一位研究者向记者分析说,我国现行的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确立,主要是政府推动、操作、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的结果。在出让制度中,一方面政府部门向社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制定、设立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则和使用权的基本规范、维护地产市场秩序、监督和惩治违规行为。由于在从土地被“因公共利益征用”开始,直至受让人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交易的整个过程中,行政权力起主导作用,即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都需要由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土地才能出让。因此,在土地出让过程中,行政机关便具有了十分特殊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就是一种垄断性的利益资源,一旦官员利用这种资源进行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就会出现行政性市场垄断,导致市场失效和不公平竞争,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进而使得土地腐败滋生并蔓延开来。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副教授张秀智在她的一项调查中发现,47%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土地行政权力配置不合理。
“以某大城市的房屋土地资源局为例,该局负责全市与房屋、土地、地质矿产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相关的各项工作,但其内部仅设一个与土地事务相关的部门——土地利用管理处,涉及城乡土地管理各项业务职能,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土地职能处室。”张秀智说。
并未触及要害
不少评论人士认为,“充分市场化”将会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腐败——“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这将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但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取消土地双轨制的意义不能过于乐观。
在现实语境下,取消“土地双轨”或许是众望所归。但在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状况下,“取消土地双轨”却又令人难以乐观。
公益性用地本来就应该由政府埋单,若政府将招拍挂的范围扩张到公益性用地,就脱不了为了“土地财政”而大甩包袱的嫌疑。
事实上,土地市场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不是双轨不双轨,而是制度性的“暗箱操作”,及其背后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如果存在一个中立、有足够约束的政府,即便是多轨,那又何妨?就拿现在的经营性用地来说吧,全国上下都已经实行了招拍挂,可暗箱操作的空间似乎并没有因此减少。这些年,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就提到,“查到的十个贪官当中也许有八个都会跟土地有关系”。招拍挂的本意是为了反腐败,结果不但成了腐败的温床,反而把地价、房价拉得那么高。
同样一块地,种粮食和盖大楼,价值有天壤之别。但在中国现有法律框架下,不能随意改变土地用途。政府的这种规制,使得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本应获得的收益,在政府参与的“流转”中被“合法”地剥夺。而这种行为,又与不透明的审批制度联结在一起,这样一来,掌握一方权力的人物,实际上都掌握着对土地的处置权。在这种制度框架之下,所谓的“取消土地双轨”,根本就没有触及改革的重心,也注定不过是一个伪命题而已。
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全国将逐步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按照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原则,缩小划拨地范围,最终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除军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用地实行有偿使用。专家表示,取消双轨制能减少特权用地,有利于公平竞争。
“土地供应双轨制”,简单说就是通过两种方式完成土地供应:一是政府无偿划拨国有土地给使用单位;一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有偿出让国有土地,目前主要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出让土地。如果单从两种土地供应表面来看,并无不妥的地方。但从近年来各种新闻报道不难看出,两种供应都出现了问题:一者,作为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很多时候并不是用来进行公益事业,而是进行商业开发;二者,在土地“招拍挂”过程中,权力寻租严重、腐败重重,这让公众对于目前的土地供应制度相当诟病。
所以,国土部官员透露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年来,落马的“土地爷爷”、“土地奶奶”层出不穷。今年年初,一家知名媒体统计整理了2009至2010年发生在土地、建设领域的30个腐败案件,涉案人员平均涉案金额超过870万元。
其中,被称为辽宁抚顺“土地奶奶”的罗亚平贪污受贿案尤其引人注目,该案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
“权力腐败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行政领域的权力腐败。土地管理领域和房地产交易领域的腐败,是近年来最严重的行政权力腐败之一,也最易引起民众愤慨。”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说。
而土地供应双轨制,被专家认为是导致特权用地、土地寻租的重要通道。
土地行政权力过分集中
层出不穷的土地腐败问题背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行政权力过大。
江西省南昌市国土局原局长周宏伟落马之后,在其《忏悔书》中叙述道:“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与大款、老板打交道,为寻求我的帮助,一些大款、老板动辄一掷千金,不惜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送给好处,一旦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就会走向犯罪深渊。我就是他们的牺牲品。”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的一位研究者向记者分析说,我国现行的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确立,主要是政府推动、操作、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的结果。在出让制度中,一方面政府部门向社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制定、设立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则和使用权的基本规范、维护地产市场秩序、监督和惩治违规行为。由于在从土地被“因公共利益征用”开始,直至受让人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交易的整个过程中,行政权力起主导作用,即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都需要由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土地才能出让。因此,在土地出让过程中,行政机关便具有了十分特殊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就是一种垄断性的利益资源,一旦官员利用这种资源进行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就会出现行政性市场垄断,导致市场失效和不公平竞争,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进而使得土地腐败滋生并蔓延开来。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副教授张秀智在她的一项调查中发现,47%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土地行政权力配置不合理。
“以某大城市的房屋土地资源局为例,该局负责全市与房屋、土地、地质矿产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相关的各项工作,但其内部仅设一个与土地事务相关的部门——土地利用管理处,涉及城乡土地管理各项业务职能,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土地职能处室。”张秀智说。
并未触及要害
不少评论人士认为,“充分市场化”将会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腐败——“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这将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但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取消土地双轨制的意义不能过于乐观。
在现实语境下,取消“土地双轨”或许是众望所归。但在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状况下,“取消土地双轨”却又令人难以乐观。
公益性用地本来就应该由政府埋单,若政府将招拍挂的范围扩张到公益性用地,就脱不了为了“土地财政”而大甩包袱的嫌疑。
事实上,土地市场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不是双轨不双轨,而是制度性的“暗箱操作”,及其背后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如果存在一个中立、有足够约束的政府,即便是多轨,那又何妨?就拿现在的经营性用地来说吧,全国上下都已经实行了招拍挂,可暗箱操作的空间似乎并没有因此减少。这些年,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就提到,“查到的十个贪官当中也许有八个都会跟土地有关系”。招拍挂的本意是为了反腐败,结果不但成了腐败的温床,反而把地价、房价拉得那么高。
同样一块地,种粮食和盖大楼,价值有天壤之别。但在中国现有法律框架下,不能随意改变土地用途。政府的这种规制,使得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本应获得的收益,在政府参与的“流转”中被“合法”地剥夺。而这种行为,又与不透明的审批制度联结在一起,这样一来,掌握一方权力的人物,实际上都掌握着对土地的处置权。在这种制度框架之下,所谓的“取消土地双轨”,根本就没有触及改革的重心,也注定不过是一个伪命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