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92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等。但在科学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往往会缺乏实证意识。本文从“关注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收集证据的能力”“尊重证据,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客观表达观点的能力”“ 用证据解释,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四方面简要阐述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策略。
  一、关注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收集证据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实验中不知道哪些证据有价值,收集证据的过程比较随意,没有目的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实验结果,更要关注实验过程,关注学生的方法是否科学、获得的证据是否可靠、是否有价值,从而培养他们收集证据的能力。
  在《小苏打和白醋》一课中,白醋与小苏打反应后杯中留下的物质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还有白醋;有的认为还有小苏打。教师适时提问:“你们认为还有白醋,可以怎样来验证?认为还有小苏打,怎样来验证?”学生经过思考得出验证方法:要证明是否有白醋,放小苏打,如果出现气泡就说明有白醋;没有出现气泡就说明没有白醋。要证明是否有小苏打,放白醋即可,同样如果出现气泡就说明有小苏打;没有出现气泡就说明没有小苏打。也就是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实验过程中要关注“有没有继续出现气泡”这一现象,建立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收集证据的方向。
  二、尊重证据,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要掌握事实性的证据,就必须去观察、实验,且不能随意修改数据或挑选符合自己想法的内容。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论证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获得了充分的证据,才能对某一科学现象进行判断和结论。
  如在研究《给冷水加热》一课时,冷水袋放入热水中慢慢浮了起来,学生猜测可能的原因是重量变轻了或者体积变大了。于是开展了第一次探究,结果有7个小组的结果是变热后和变热前一样重,但是2个小组的结果分别从“28克”、“23克”下降到了“27克”、“22克”,支持“重量变轻”。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基本得出结论:“冷水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为什么是“基本得出”呢,原因就在于虽然7个小组支持了该结论,但还有2个小组不支持。冷水变成热水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有5个小组体积不变,有2个小组体积变大,2个小组体积变小。体积不变和体积有变化的比例:5:4,可谓“势均力敌”,所以无法得出结论。
  改进器材、规范操作后,学生又进行了探究。这一次9个小组的数据全部显示冷水变热过程中,重量是不变的,于是就得出结论“冷水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有6个小组显示冷水变热过程中,体积变大,3个小组显示体积不变,教师引导大家基本得出结论:“冷水变热的过程中,体积变大”。
  三、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客观表达观点的能力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求真活动,科学结论必须是真实的、可重复验证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证据,要把证据与自己的观点联系起来描述。
  如《种子的萌发》一课,认识了种子的 “胚根”、“胚芽”、“ 子叶”以后,它们又发育成了植物的哪一部分呢?通过播放微视频,学生找到了证据:胚根发育成了根,因为在微视频里学生看到先突破种皮的那部分发育成了根;而通过先前的认识,学生已经知道,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建立了一系列的证據链以后,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胚根发育成了根”,说得头头是道。在微视频中,学生发现植物的茎和叶长出来的同时,子叶也在同时往上升,那到底是“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还是 “子叶”发育成了“茎和叶”?很多同学混淆不清。但是很快有同学认为“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因为他找到证据发现,茎越长越长,叶子由2片变成4片变成6片,但是子叶还在,于是就否定了“子叶长成茎和叶”的说法,认为是“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
  四、用证据解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强化学生的实证意识,不但要关注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证据的可靠性,还要基于证据来解释现象,用事实来说话;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他们根据实验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有理有据的质疑,使科学探究的结果在不断质疑和反复论证中逐渐完善。
  如研究《小苏打和白醋》一课中,大多数学生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你认为是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什么?”“因为二氧化碳能灭火,而现在这种气体也能灭火。”“能灭火的就是二氧化碳吗?是不是还有气体也能灭火呢?”在不断的质疑中,学生发现仅凭我们课堂上两个实验只能得出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点,但是无法确定它到底是什么气体。想要知道它是什么气体,还要做更多的实验,寻找更多的证据。
  总之,小学科学课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学生科学实证能力的高低也是体现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让学生意识到在科学实践中不要唯师唯上而是要唯真。
  【作者单位: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浙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预防肺癌术后化疗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在化疗开始时给予咖啡酸片口服,对照组不给予口服药,2个疗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对“互联网 ”背景下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反思,并对相應的教育路径进行探讨,以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  在“互联网 ”背景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需要对新的教育平台进行构建;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教育作用;同时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并对教育方式与模式进行创新,将互联网思维确切融入传统文化教
本文在对EVA和BSC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二者的耦合状态,并探讨二者的综合运用。
在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它综合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帮助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逐步培养其观察、动手及思维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为教学提供强而有力的科技保障。本文站在广大教师教学角度,简析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提出个人建议,以期对于改善师生课堂氛围及提升教学成果有所帮助。  一、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对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看成绩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转变教学思路,由讲授教学到引导教学转变,强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体验。合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仅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希望和活力,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阐释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这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准绳。可实际上,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掌握,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想促进学生全面、持久、和谐的发展,教师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