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来源 :工业水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废水的水质受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影响很大.江苏省某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废水处理工程的处理对象主要为黑硅生产工艺废水.废水具有氟离子浓度高、有机物浓度偏低、不含二乙二醇丁醚、TN含量较高且以NO3-为主等特点.工程设计规模为2545 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优于《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间接排放标准限值20%.工程主体采用“两级化学除氟+化学除钙+两段生化脱氮+气浮+臭氧氧化”工艺.系统自2018年5月投运以来,系统处理效果良好,产水水质可稳定达到设计标准限值要求.
其他文献
针对沿海工业园区初期雨水含盐量较高,不利于常规生化及难以快速启动的问题,开展改性MBBR填料制备、盐度梯级驯化的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盐度梯级驯化的反应器MBBR稳定运行在第13天完成,比其他挂膜方式快8~10 d.16S rDNA的焦磷酸测序表明R3中球衣菌属高度丰富.因此,盐度梯级驯化是高盐雨水快速启动的有希望的替代方法,使整个系统具有耐冲击、耐盐、启动快等特点,有效降低临港工业园区人工湿地冲击负荷风险.
以偏二甲肼(UDMH)推进剂废水为例探究臭氧微纳气泡对肼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在混合效果方面,通过比较臭氧微纳气泡方式和传统曝气方式,表明前者的混合效果显著提升,其中气含率由0.18%提升到1.45%,臭氧传质系数提升2.1倍,说明微纳气泡明显提升臭氧传质效率.利用单纯臭氧微纳气泡和臭氧大气泡对偏二甲肼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氧微纳气泡技术处理后的偏二甲肼降解率、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分别比臭氧大气泡提升17.7%、14.6%和31.0%.但由于臭氧氧化的局限性,单纯依靠臭氧无法实现偏二甲肼废水的高效处理,
以内蒙古某煤化工企业反渗浓水为对象进行电渗析(ED)浓缩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D能对反渗透浓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实现高倍浓缩,浓缩倍数一般为7~8.而对有机物浓缩倍数不高,一般为TDS浓缩倍数的一半,同时也不浓缩硅,因此ED装置具有较强的抗污能力.研究发现,离子种类不同,对应的ED膜通量不同,Na+的离子通量最高,主要集中在6.0~7.2 mol/(m2·h),SO42-的离子通量最低,主要集中在1.0~1.3 mol/(m2·h);Cl-的离子通量为5.0 mol/(m2·h)左右,是SO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