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表达,同时可以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更加的有趣,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将其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寻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想象能力;培养方法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我认为,在现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基础,为学生语文写作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应由观察能力的培养着手,没有大量详细的观察就无法进行源源不断的创造。小学生对身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自然景观进行详细的观察。如果遇到学生对事物了解没有兴趣时,教师可以设法引经据典讲述相关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其找到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明确学生的观察目的,做到有秩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在观察的同时应将事物进行恰当的对比与联想,将比较与联想有机融合。通过学生详细正确的观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花朵,通过看着花儿们随风起舞、在风中摇摆的形态来想象一下花儿们在谈些什么、每朵花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及想象进行文章的写作。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想象
小学生都具备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理往往需要外界环境进行刺激之后方能激发,同时再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才能够转化为想象能力。但结合当前的小学生情况来看,由于当今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及强烈的保护欲,导致小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因而很难对生活形成直观感性的体验,这在无形中阻碍了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及家长应适当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多接触大自然,提升观察能力。此外,家长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动笔,将生活实践中的感悟进行记录并加以创作。同时还应增加课外阅读量,通过课外素材的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想象情境。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及心理认知特点。另一方面,情境创设适当采用夸张和幻想的手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通过教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实现自身想象能力的有效提升。具体说来,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游戏,由此锻炼想象能力。
例如,针对“动物园游记”这个题目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参观动物园的角色扮演游戏,即让学生随机分配角色,有的学生扮演动物园中的动物,比如长颈鹿、狮子、老虎等等,有的学生则扮演参观动物园的游客,然后让学生进行参观动物园的角色表演。通过这样一个游戏,学生就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尽可能表演出角色的特点,如此一来就可以促使学生想象能力有效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情境模拟游戏,构建一个虚拟化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依靠自身想象进行游戏活动,从而实现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对想象的“合理性”进行把握
小學生对社会事物接触比较少,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想象力作为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能力,会使学生在进行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出许多“异想天开”之后的结果,体现在写作上,就是有些作文内容完全不符合逻辑。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作文中的“逻辑性”加以指引。既不能限制学生想象的空间,对那些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内容全盘否定,也不能不顾自然科学的规律,一味鼓励学生进行漫无目的的想象。在理解学生思维特征和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想象的合理性,是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改变作文评价模式
年龄越小的孩子,想象空间越大,在充分的阅读教学和写作练习的基础上,在作文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就越多,写作的立题以及作文内容就越五花八门,而教师和家长作为成年人,有时候仅能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对作文进行评价,对学生作文中的创意理解反而不如学生的同龄人。在帮助学生把握想象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应该改变作文评价模式,请小学生们互相评价同龄人作文中的想象力以及价值,来自于同伴的认同,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更愿意在作文中动用想象力,力求写好作文。建立一个合理的学生互评作文的机制,也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话题。
结语: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对此形成重视,弄清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意义。然后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头脑风暴、教学工具、教学游戏等方法,开展作文教学,融入想象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想象水平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建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2]蒋云.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亚太教育,2016(22)
[3]黄志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29)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湖心路小学 239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想象能力;培养方法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我认为,在现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基础,为学生语文写作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应由观察能力的培养着手,没有大量详细的观察就无法进行源源不断的创造。小学生对身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自然景观进行详细的观察。如果遇到学生对事物了解没有兴趣时,教师可以设法引经据典讲述相关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其找到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明确学生的观察目的,做到有秩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在观察的同时应将事物进行恰当的对比与联想,将比较与联想有机融合。通过学生详细正确的观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花朵,通过看着花儿们随风起舞、在风中摇摆的形态来想象一下花儿们在谈些什么、每朵花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及想象进行文章的写作。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想象
小学生都具备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理往往需要外界环境进行刺激之后方能激发,同时再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才能够转化为想象能力。但结合当前的小学生情况来看,由于当今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及强烈的保护欲,导致小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因而很难对生活形成直观感性的体验,这在无形中阻碍了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及家长应适当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多接触大自然,提升观察能力。此外,家长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动笔,将生活实践中的感悟进行记录并加以创作。同时还应增加课外阅读量,通过课外素材的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想象情境。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及心理认知特点。另一方面,情境创设适当采用夸张和幻想的手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通过教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实现自身想象能力的有效提升。具体说来,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游戏,由此锻炼想象能力。
例如,针对“动物园游记”这个题目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参观动物园的角色扮演游戏,即让学生随机分配角色,有的学生扮演动物园中的动物,比如长颈鹿、狮子、老虎等等,有的学生则扮演参观动物园的游客,然后让学生进行参观动物园的角色表演。通过这样一个游戏,学生就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尽可能表演出角色的特点,如此一来就可以促使学生想象能力有效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情境模拟游戏,构建一个虚拟化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依靠自身想象进行游戏活动,从而实现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对想象的“合理性”进行把握
小學生对社会事物接触比较少,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想象力作为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能力,会使学生在进行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出许多“异想天开”之后的结果,体现在写作上,就是有些作文内容完全不符合逻辑。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作文中的“逻辑性”加以指引。既不能限制学生想象的空间,对那些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内容全盘否定,也不能不顾自然科学的规律,一味鼓励学生进行漫无目的的想象。在理解学生思维特征和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想象的合理性,是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改变作文评价模式
年龄越小的孩子,想象空间越大,在充分的阅读教学和写作练习的基础上,在作文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就越多,写作的立题以及作文内容就越五花八门,而教师和家长作为成年人,有时候仅能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对作文进行评价,对学生作文中的创意理解反而不如学生的同龄人。在帮助学生把握想象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应该改变作文评价模式,请小学生们互相评价同龄人作文中的想象力以及价值,来自于同伴的认同,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更愿意在作文中动用想象力,力求写好作文。建立一个合理的学生互评作文的机制,也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话题。
结语: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对此形成重视,弄清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意义。然后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头脑风暴、教学工具、教学游戏等方法,开展作文教学,融入想象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想象水平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建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2]蒋云.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亚太教育,2016(22)
[3]黄志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29)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湖心路小学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