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LiDAR点云可视化分析

来源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一系列LiDAR点云可视化分析,实现以并行方式从离散LiDAR点云检测并提取水面区域,并运用了细粒度数据的交互式可视化、全局聚类算法和统计分析.首先栅格化点云,然后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BSCAN)获取水面特征聚类,基于聚类的要素,创建了用于进一步定量评估的矢量面,最终基于R免费软件的聚类分析和并行处理实现统计分析和可视化.
其他文献
深入分析了EPS平台与ArcGIS平台的优缺点,依据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特点,以ArcGIS作为数据处理平台,定制了数据生产工具,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并在任务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地理空间大数据特点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服务现状的分析,结合陕西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经验,提出了适合地理空间大数据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特点的IT基础设施架构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可确保地理空间大数据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并可为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内新建数据中心提供借鉴.
本文采用2013年QuickBird和2017年GF-1卫星遥感影像,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提取纯净森林像元,构建整合森林指数(Integrated Forest Z-Score,IFZ)对影像的森林和非森林区域进行区分,叠加对比分析两期影像提取结果,得到研究区内林地的变化区域.再将自动提取结果与人工判读图斑进行精度验证,面积误差为4.2%,图斑重叠率为85%.从精度结果可知,高分辨遥感影像可以准确地监测林地变化,对研究环境变化和森林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性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位置信息服务的需求越发强烈,普通的室外定位导航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迫切需要一种安全可靠的室内外导航服务,特别是在大型的超市、商场、停车场、机场等公共场所,将室外和室内定位导航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位置和导航服务,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本文基于An-droid平台,以采集的实验区室内数据建库,利用高德地图SDK设计并实现了室内外定位导航应用,该应用实现了地图浏览、室内定位、室外定位、室内查询、室外查询、室内路径规划、室外路径规划、室内外路径规划等多种功能,方便了人们出
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推进,对海图的设计和评价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研究中,对海图认知实验开展的针对性和精细度还不够,海图要素表达方式比较单一,社会效益不高,服务性不强.本文基于眼动实验,展开对专题海图点状符号要素的评价.通过不同款式符号的设计,结合不同任务对比分析实验数据,提出一种以点状符号为例的专题海图评价的量化指标和具体量化过程.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快速高效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手段,在三维建模、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实际工程对倾斜摄影测量进行了应用,构建了大坝倾斜三维实景模型,并利用两类检查点对模型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保障了三维模型数据的应用和后期开发,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碎斑合并融合一直是林地变更、土地利用等内业数据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ArcGIS Add-In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批量融合碎斑的工具.通过设定可视化界面的相关参数,灵活调整碎斑融合规则,以期达到不同项目的通用性,最后,结合具体项目实践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碎斑批量融合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从机载航摄仪中获取的点云数据出发,提出了点云制作DEM的生产工序流程及作业中的注意事项,重点论述点云精度、点云滤波、DEM制作等关键技术,并对点云滤波算法进行优化改进,使之更好地应用于项目生产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是在传统DInSA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精度的长时序变形监测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传统DInSAR在微小形变监测中受时空去相干以及大气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InSAR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ENVISAT ASAR传感器获取的22幅C波段影像数据,基于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北京地区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取每个观测时刻的形变累积量,得到研究区的形变序列图,进而分析了该区域地表沉降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监测成果,初步讨论了2003至2010年间北京地区区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一定区域布设若干连续运行参考站,对区域卫星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网络向用户实时播发定位增强信息以及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本文主要针对辽宁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系统测试以及精度分析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