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着让“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使命。笔着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利用学科优势使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之中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模式;在培养人才方向上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思想品德教育 以生为本 教学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一、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准确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
思想品德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师直接担负着向学生宣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为了在教学工作中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进入学生头脑,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身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的一个本领。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看十七大会议精神专题知识讲座、参加各种培训会议、成立专门研读小组和自学等形式,深入研究十七大精神,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也应该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的指导方针。
二、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使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之中去
课堂教学是学生领会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主要阵地,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使用好思想品德教材。
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对科学发展观了解不够,理解不深。思想政治教师要找准科学发展观与教材的结合点,使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之中去。比如在阐述党的基本理论时,进一步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中,一是让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明确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二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可着眼于“科学理论”、“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从身边事做起,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头脑中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并以其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模式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是真正贯彻新课程精神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的课程改革中形成的新课程理念,虽然与科学发展观有不谋之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那时我国没有真正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再加上受传统课程精神等因素长期的影响,许多老师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开展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新课程精神的落实。因此,要特别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思想品德课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努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大力开展课堂改革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也要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框架,以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我们敢于创新,以多种灵活的教法来取代单一的说教,由满堂灌向学生探究性学习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潜在动力,将“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在教学手段上,不能永远依靠一支粉笔打天下,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包括多媒体、投影等,为此,教师要熟悉课件的制作,熟悉多媒体的使用,利用声音、图像等资料来丰富我们学生的课堂生活;在教育思维上,教育要从传统的“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中解放出来,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对知识的满堂说教,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主要任务,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做学生的人生引航人。同时教师还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在学生当中的威信,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从而触动学生好学的神经。
四、在培养人才方向上应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总结、分析、学习和改进,掌握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足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挑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应该在着眼于奠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只要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在自觉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注意通过锻练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能力,综合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就会慢慢的具备适应未来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挑战的条件,为将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适应时代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思想品德教育 以生为本 教学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一、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准确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
思想品德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师直接担负着向学生宣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为了在教学工作中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进入学生头脑,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身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的一个本领。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看十七大会议精神专题知识讲座、参加各种培训会议、成立专门研读小组和自学等形式,深入研究十七大精神,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也应该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的指导方针。
二、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使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之中去
课堂教学是学生领会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主要阵地,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使用好思想品德教材。
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对科学发展观了解不够,理解不深。思想政治教师要找准科学发展观与教材的结合点,使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之中去。比如在阐述党的基本理论时,进一步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中,一是让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明确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二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可着眼于“科学理论”、“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从身边事做起,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头脑中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并以其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模式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是真正贯彻新课程精神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的课程改革中形成的新课程理念,虽然与科学发展观有不谋之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那时我国没有真正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再加上受传统课程精神等因素长期的影响,许多老师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开展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新课程精神的落实。因此,要特别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思想品德课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努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大力开展课堂改革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也要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框架,以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我们敢于创新,以多种灵活的教法来取代单一的说教,由满堂灌向学生探究性学习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潜在动力,将“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在教学手段上,不能永远依靠一支粉笔打天下,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包括多媒体、投影等,为此,教师要熟悉课件的制作,熟悉多媒体的使用,利用声音、图像等资料来丰富我们学生的课堂生活;在教育思维上,教育要从传统的“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中解放出来,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对知识的满堂说教,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主要任务,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做学生的人生引航人。同时教师还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在学生当中的威信,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从而触动学生好学的神经。
四、在培养人才方向上应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总结、分析、学习和改进,掌握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足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挑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应该在着眼于奠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只要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在自觉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注意通过锻练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能力,综合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就会慢慢的具备适应未来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挑战的条件,为将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适应时代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