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难的河马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抵制象牙制品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而“河马牙”作为一种象牙的替代品,其非法贸易却愈加猖獗。河马,这种在非洲大陆繁衍近6000万年的巨兽,正因为人类的贪婪而惨遭毒手。据统计,由于栖息地破坏、战乱和偷猎,非洲刚果地区的河马数量不足10年便锐减了95%以上。在其他自然保护区中,河马的生存前景也并不乐观。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决定将河马列为世界“易危”物种。
  河马的巨口长牙
  如果没有人类的打扰,河马无疑是非洲大陆上“水陆通吃”的进化典范。它们白天悠闲地泡在泥塘、河水中,晚上静悄悄地上岸采食野草和小灌木。成年河马的体重一般会超过1吨,身长近4米。它们粗圆的身体上覆盖着约5厘米厚的粗糙皮肤,哪怕是狮子这样拥有尖牙利爪的捕食者,面对河马也是有心无力。它们的厚皮中还生有一种腺体,可以分泌出天然的具备防晒功能的抗生素,让天天泡在脏水里的河马没有皮肤病、晒伤和感染的烦恼。
  河马的憨厚外表常会让人认为它们性格温顺。而实际上,河马不仅有副暴脾气,还有一身的蛮力,如果被激怒的话,它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战斗,采取过激的方法保护水源和领地。在非洲,即便是鳄鱼遇到河马也要偃旗息鼓,退避三舍。
  河马那令人生畏的巨口和长牙,使其具有了强大的威慑力和杀伤力。当人张开嘴巴时,上下颚之间的角度大约能达到30度。而河马的下颚肌肉极为发达,这不仅使河马具备了惊人的咬力,还使它们可以将嘴巴张开到不可思议的150度!河马的大嘴是力量的象征,是炫耀的资本,也是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河马通过展示自己的大嘴,在圈定领地时宣示占有权;在争夺地盘和交配权的战斗中相互对峙、丈量实力;在遇到掠食者的挑衅时威吓敌人,进行防御。在一些动物园里,被迫分居的雌雄河马还会张大嘴巴低声吼叫,向配偶表达爱意。
  作为食草动物,河马的嘴里长有专门为研磨植物而生的臼齿,其位置比较靠里。进食时,它们用厚而灵活的嘴唇拔起地上的草,并用臼齿咀嚼食用。臼齿一旦全部磨损脱落,河马的生命也将走向终结。进化赋予河马的远远不止这些,除了臼齿之外,河马的大嘴里还藏有另一道“杀手锏”——长度可达50厘米的锋利长牙。
  河马的长牙共有12颗,上下颚各有3对,基本相互对称。这些牙齿生长在颚部的前端,是由门牙演变而成的。以下颚为例,正中间的一对牙齿可称为“门齿”,刺刀一般几乎呈水平状态向前伸出,长度可达40厘米。稍靠外一些的第二对牙齿相比之下较短较细,约成45°角向前斜上方生长。最外侧的一对獠牙是河马最粗壮、最具杀伤力的犬齿。犬齿几乎呈90度角向上生长,有一定向内弯曲的弧度,横截面接近三角形,长度可达50厘米!
  以长牙作为武器,河马在争夺地盘和自我防御的过程中都威风凛凛。这些牙齿的生长方向各不相同,赋予了河马全方位、多角度的攻击方式。而且,河马的门齿和犬齿可以终生持续生长。当河马闭上嘴时,上下颚的犬齿相互摩擦,使牙齿的截面始终保持匕首一般锋利。
  猖獗的河马牙贸易
  1989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象牙贸易被禁止,但因市场的需求和金钱的驱使,河马牙的非法贸易却急剧增加。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资料显示,从1989年至1990年,河马牙的贸易量估计增加了15吨。而1991年至1992年间,非洲约有27吨的河马牙用于出口。近年来,我国海关也曾多次查获非法携带河马牙入境的案件。
  被贩卖的河马牙主要是河马犬齿。从材质上看,河马牙与象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单只河马牙的重量约为0.5~2千克。牙体打磨之后颜色莹白,质地紧密,硬度也与象牙相当。
  由于河马极具攻击性,又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偷猎者想要取得河马牙,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杀死河马。这就意味着,每走私约2.5千克河马牙,就有一头河马被屠杀!当非洲旱季来临,河马会抛弃干枯的水塘聚集在还有水的主河道里。许多偷猎者利用河马的这个习性,一次就捕杀数百头,其泯灭人性、暴殄天物的程度与象牙贸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遗憾的是,河马所面临的生存威胁远远不止这些。随着非洲当地农业的发展,河马的栖息地渐渐被农田占据,面积不断减小。河马与人之间的冲突事件逐年增多,不少河马因此而被驱逐和杀害。偶发的农药污染事件使河马成群染病,大批死亡。工业化的进程造成了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植被破坏,加剧了当地的干旱,也使河马的水栖生活、觅食过程存在着健康隐患。迅速增长的人口导致对河马肉的需求持续增加。此外,非洲一些国家缺乏对河马保育工作的重视,很少开展针对河马的研究和保护项目。
  至今,河马牙的非法贸易尚未得到有效抑制,而非洲河马的总体数量已经减少到20世纪末的70%以下。一些科学家认为,虽然河马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是丰富的。只要停止偷猎和非法贸易,其数量不久便会自行恢复;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现阶段对成年河马的捕杀,会在未来的30~40年间造成非洲河马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河马的身上还有太多未解之谜等待人类研究和探索,它们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也掌握在人类手中。谨记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使用河马牙和象牙制品,不要让河马成为下一个因人类的贪婪而灭绝的物种。
  【责任编辑】庞 云
其他文献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日前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2000~2013年,以采矿为主的人为因素干扰加剧我国原始森林退化,我国境内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的退化状况令人堪忧,这其中包括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  出生即瘦身的天堂  三江并流最早由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官员于1984年在卫星图片上发现,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在高原上并行向南数百千米而不融合,其地质、生态、美
传统的用药法是口服和注射,因此药物的输送都要依赖于血液循环将药物分子递送到靶器官和组织上,再与受体结合,产生治疗效果。这样的药物输送法当然有利,但也受到限制。由于药物会通过肝脏降解,所以任何药物都有半衰期。许多药物只能在血液中停留几个小时,就会被肝脏分解。为了保持药物有效浓度,一是要持续给药,二是用药量较大。  因此,对药物输送方式和系统进行改革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基本设想是,以生物工
虽然我们都清楚吃肉要吃新鲜的,但因为各种原因,寻常百姓家总会储存些冻肉。不过,冻肉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失水,导致口感变差。当然,为了保持肉类的良好口感也有其他秘诀,比如了解一下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的学问。  速冻有优势  在冷冻过程中,肉类先降温到-1℃~-5℃,这个温度区间叫作“冰晶生成带”,大多数水分会在这个温度结成冰。但如果长时间停留在此温度下,冰晶会不断生长。由于冰的体积比水大,冰晶会膨
1967年6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新疆罗布泊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氢弹。  氫弹是核武器的一种,但与原子弹不同,氢弹的能量来自聚变。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会点燃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使其发生核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实际上,科学家在发现重核裂变现象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轻核的聚变反应,但氢弹却比原子弹出现得晚。1945年原子弹已经被用于实战,但世界历史上第一颗氢弹在1952年才试制
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变化是重建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关键。那么,喜马拉雅山究竟是如何从沧海到雪山,又如何影响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环境气候的呢?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重建了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历史,并揭示其是青藏高原气候冷干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不同于古新世就具有高海拔特征的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从晚古新世时(距今约5600万年前)的1000米左右缓慢生长至早中新世时(距今约2100万至1900万年前)的2300米高
在江苏宝应,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古时,宝应一带常遭水灾,导致庄稼颗粒无收,许多百姓被活活饿死。一位仙姑获悉此事,便到处寻找食物,以从饥荒中解救百姓。她最后找到了一种不怕淹的水生植物,这种植物的根茎上结满了圆圆的球果,可拿来充饥度命。仙姑如获至宝,将这种植物带回宝应,栽种在湖荡边。从此,每遇水灾,人们就以这种植物的球茎为食,安然度过了一个个灾荒之年。为了纪念这位心慈面善的仙姑,人们将这种植物称为
聚氨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塑料材料,但由此也带来了废弃物污染环境等问题。目前聚氨酯材料的降解过程主要包括水解、热降解、光降解等,但这类降解成本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中国科学家最近在生物降解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研究人员从城市垃圾中分离出降解聚氨酯的新的真菌,并鉴定命名为塔宾曲霉菌。塔宾曲霉菌可以在聚氨酯表面生长,并通过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和聚氨酯发生生化反应,破坏分子间的化学键;同时,这一真菌还利用其菌
美国科学家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新设备,只利用太阳能,就可以從湿度低至20%的干燥空气中提取出水。研究团队利用金属锆与己二酸设计了一种名为“金属有机框架”的细沙状多孔材料,在这种“吸水器”中,多孔材料被夹在一块太阳能吸收器与一块冷凝板中间。设备工作时,多孔材料从空气中吸附水蒸气,太阳能板负责加热,促使水蒸气释放进入冷凝板,在冷凝板上凝结成液态水,最后滴入用于收集水的容器中。在湿度为20%~30%的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在一些抢票的环节中,复杂的验证码系统让人头疼。可是,验证码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越来越复杂是必然的趋势。我们知道,图灵测试是通过计算机回答人类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来让人判别对方是人还是机器,而验证码则是机器向人提问的“反图灵测试”,目的是判别在页面上进行输入操作的是人还是自动化的“抢票”软件。验证码处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从一开始的简单数字、字母、加
“身上穿着防水塑料外套,手上戴着手套,不停地将蒜薹梢部浸入到白色的不明液体中随后拎出堆放在一起……”这是微信中转发颇多的一段视频。不少网友看到之后非常担心,视频中的不明液体到底是什么?蘸了“料”的蒜薹是否对身体有害?刚上市的当季蒜薹还能放心吃吗?  蒜薹能否利用大棚种植?  蒜薹是大蒜幼嫩的花茎,是我国居民常吃的一种蔬菜。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在菜场买到它,这是因为有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蒜薹吗?其实,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