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机场GBAS选址研究

来源 :现代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证飞行安全,民航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在精度、完好性和可用性等方面都对卫星导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GBAS作为卫星导航设备提供精密进近服务具有特殊的优势。为了推进GBAS在国内民航领域的技术应用,以天津机场GBAS示范工程为基础,探讨GBAS地面设备在国内典型机场的选址方案及场址分析评估工作。
其他文献
MVDR算法可形成波束指向并对干扰进行很好的抑制,但存在计算复杂度高、不易硬件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正交预处理波束形成算法,分步实现波束指向和抗干扰功能,且计算复杂度低,便于工程应用。通过理论推导及算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地基增强系统(GBAS)进行载波平滑伪距,进行完好性监测,产生伪距校正信息,并广播差分信息报文,机载用户接收GBAS信号进行伪距差分定位并完成进近引导。简要介绍了GBAS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GBAS定期维护,并着重就VDB信号频率测试、功率测试、驻波比测试以及授时信号测试等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国产GBAS设备定期检测维护提供技术指导。
数学是一门讲求严谨的学科,进入高中阶段后,数学学习难度提升,主要表现在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并熟练应用。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将抽象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培养贯彻数学教学始终,成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引领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数学内容,对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乃至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均有直接影响。
仪表着陆系统是飞机进近着陆的关键设备,其信号质量直接影响民航安全运行水平,为确保其持续正常,按照民航规章,每6个月要对其进行一次定期飞行校验,随着设备数量的持续增加,给校验运力和航班支持率带来了极大困难。另一方面,设备运行单位外场信号测试手段不断丰富,有效地补充了对仪表着陆系统空间导航信号的日常监测。因此中国民航可进行试点尝试,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合理设置校验周期,成熟后开始推广应用。
问题探索式教学法是创新教学方式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以多元化的问题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达到较强的教学效果。本文将通过创设多元化问题教学情境、加强营造问题探究教学氛围等多项措施,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探索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多机器人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针对多机器人协同通信时易产生的信道碰撞问题和通信协议不一致导致的无法互通问题,提出了改进型指数递增指数递减退避算法(IEIED)和基于5G通信的云平台信息交换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多机器人通信的信道碰撞概率,提高信道接入的公平性,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小数据传输的时延;利用云平台信息交换技术将数据处理、数据共享、数据融合等都集中在云端,可以大幅简化用户终端的设计,只需使用通信模块将机器人接入云平台即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基本都是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为了加强监测站远程监控管理能力,减少运行维护人员上站次数,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设计了一套监测站远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采用目前主流的B/S架构,从监测站本地和远程两个方面共同实现多层次、全覆盖的监控与管理,提高了监测站自主监控管理和自动化运行能力,保障了监测站长期稳定、可靠和自动运行。
现如今农村初中因为地处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使得当地教育条件有限,学生不能像城市学生一样实现更多样化的学习。这也就导致农村初中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提升农村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农村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就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高级地面活动引导及控制系统(A-SMGCS)将多种监视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和处理,实现对机场场面航空器和车辆的监视,可以有效提高机场场面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深入分析了现有机场场面监视技术手段的利弊,并对A-SMGCS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A-SMGCS在重庆机场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可为A-SMGCS在其他机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借鉴。
针对机载天文导航系统中小视场星跟踪器的观测信息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导致输出噪声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天文观测信息异常检测算法。建立了星跟踪器观测信息相对惯性导航基准的理论观测信息的误差模型,采用视场阈值检测、3s剔除和斜率估计等算法分别检测处理了观测信息中的野值、跳变和缓变异常信息。并通过对实际观测数据验证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星跟踪器的天文观测信息异常检测问题,为基于小视场星跟踪器的机载CN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工程化实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