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整体上呈积极态势。然而,由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侵入,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调查和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事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是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防范非主流文化侵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保障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080-03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提出是在满足我国国家需要的关键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判断。如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深受影响,尤其是对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深远。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冲击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为突出的特征。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西方普世价值观、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随之传入我国。这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良莠不齐,甚至有些西方国家不怀好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些西方国家采取隐蔽手段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腐蚀和渗透,打着全球化的幌子,以各种方式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2]。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思想行为极易受西方不正之风的影响。
(二)互联网广泛应用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互联网广泛应用是新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网络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网络时代的去中心化传播赋予了普通网民自主传播的权利,这种极强的自主性彻底打破了思想政治内容的严肃性[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功能性“障碍”的窘境。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导致网络上信息泛滥、价值取向多样,一些虚假信息和极端自由主义思潮在新媒体肆意传播。面对如此真真假假的思想观念,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上常常不知所措,仅靠个人好恶和直观感受判断事物的是非好坏,所以在处理一些社会敏感问题时很容易产生“蝴蝶效应”,受网络舆论的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网络诈骗、校园贷、网络传销等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深受互联网影响。
(三)文化多样性削弱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文化多样性是新时代最为明显的标志。新时代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文化更迭也日益加快,文化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趋势。面对复杂多样的文化,大部分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流文化,但是仍有极少数大学生无法做出理性的甄别,常常出现思想上摇摆不定、意识淡薄以及人际关系冷漠的现象。另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追求“洋化”,穿品牌、吃洋餐、用洋货,可以说,“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4]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泛娱乐化”弱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当今时代新媒体日益盛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实效,随之也造成“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泛娱乐化”现象是一种裹挟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之中的以娱乐包装一切、衡量一切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5]。在市场经济社会,为追求最大利益,博得大众眼球,赢得市场,娱乐往往背离其本质意义,超越其发展轨迹。一些娱乐产品以碎片、低俗、虚拟的内容和话语形式刺激大众的神经末梢,麻痹人们的头脑,以至于“恶搞”、“愚乐”、“虚幻世界”等现象不同程度地走进大众视野,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有些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为寻求精神慰藉而沉溺其中、乐此不彼,导致其审美价值观媚俗化、文化价值观娱乐化、生活价值观功利化,对生命看得淡漠,思维陷入一种非理性的娱乐“怪圈”。因此,“泛娱乐化”干扰大学生正确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膚浅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是指大学生对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评判等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新时代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也非常认同。然而,有极个别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新时代精神等正能量认识不足、把握不深,缺乏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淡漠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是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后,运用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则和规范去评判外部环境中的人和事产生的情绪体验。新时代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具有高度认同,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仅是为考研而学习,认为课程枯燥乏味,对知识死记硬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体会不深刻,情感体验不足,情感认同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信念认同薄弱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信念认同,是指大学生从内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原则产生信仰,并将其作为指导自身言行的准则。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信息占有量较多,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向上向好的趋势。然而,别有用心的国家和政治团体为了遏制我国发展,以大学生为攻击目标,向大学生灌输西方制度、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妄图达到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信念认同不坚定。比如,有极少数大学生加入邪教组织,其主流意识形态势必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意志认同动摇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意志认同,是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后践行主流意识形态时的毅力,以及克服困难和阻碍的意志。大学生意志是否坚定直接影响其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程度。新时代新媒体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大学生通过QQ、微博、微信、抖音、Vlog等关注自身感兴趣的网络话题,并有极大的参与热情。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试图制造网络敏感事件,并以“意见领袖”和 “网络大 V”身份使其迅速蔓延升级,试图通过网络舆情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造成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盲目跟风,一定程度上动摇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五)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行为认同弱化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行为认同,是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信念认同和意志认同后,将主流意识形态原则和规范落实在实践中。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度认同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同时又有一些大学生被西方国家已有的发展成果所诱惑,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比如,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知行脱节、考试作弊、奢侈浪费、损人利己等现象。
三、新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我国社会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全民脱贫,初步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然而,社会不正之风尚存,比如,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崇尚迷信、反科学,以及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等不正之风。另外,由于自媒体尚处于发展阶段,政府对自媒体监管具有滞后性等原因,导致政府对自媒体的传播内容、人员规范和运行体制等方面在有些时候监管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学校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然而,有些高校教师教学方式刻板、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形式单一、内容乏味,仅仅依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创新力不足。还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依靠图片、音频或者视频以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忽视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剖析,疏于对大學生主流意识形态系统建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作为思想意识的第一道防线,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课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使大学生提高受挫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然而,它作为一门选修课,有些学校和教师重视不够,往往是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这不利于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教育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推动作用。相反,败坏的家风、家教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偏离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在子女上大学后就可以放松对他们的教育。为子女有美好前程,父母往往重视子女是否获取了更多文化知识技能,而忽视子女道德价值观的养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父母往往注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过于强调经济条件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而放松对孩子的管教,遇事靠金钱解决,对子女道德价值观养成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家庭亲疏关系家庭成员思想等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四)个人因素
新时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对于三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获取、辨识、选择和处理“新思潮、新理论、新主张”时容易盲目跟风和崇拜,甚至迷失自我。同时,新时代大学生物质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相对优越,大都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具有依赖性,对于周围的事物很少做出自己的判断,常常是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如今面对如火如荼的新媒体环境,海量的网络信息不断挤占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自由的网络平台使得部分大学生低迷消沉,难以自拔。此外,有些大学生重视专业课学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旷课、迟到、打瞌睡、玩手机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依然严峻,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坚持“三全育人”原则,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家、校、社会共育循环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 胡爽.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6):134-139.
[4]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9. [5] 韩升,毕腾亚.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及其批判[J].思想教育研究,2020,(2):61-65.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fication in the New Era
LI Li
(Shandong Taishan University, Shandong 271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hows a positive trend on the whole. However, due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social thoughts,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dominated by Marxism presents a more complex phenomenon.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fi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related to the direction and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is the nee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prevent non-mainstream culture from invading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college ideology in China.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責任编辑 妤 文]
收稿日期:2021-06-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泰山学院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机制研究”(QN-02-2019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丽(1983-),女,山东菏泽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080-03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提出是在满足我国国家需要的关键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判断。如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深受影响,尤其是对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深远。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冲击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为突出的特征。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西方普世价值观、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随之传入我国。这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良莠不齐,甚至有些西方国家不怀好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些西方国家采取隐蔽手段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腐蚀和渗透,打着全球化的幌子,以各种方式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2]。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思想行为极易受西方不正之风的影响。
(二)互联网广泛应用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互联网广泛应用是新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网络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网络时代的去中心化传播赋予了普通网民自主传播的权利,这种极强的自主性彻底打破了思想政治内容的严肃性[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功能性“障碍”的窘境。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导致网络上信息泛滥、价值取向多样,一些虚假信息和极端自由主义思潮在新媒体肆意传播。面对如此真真假假的思想观念,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上常常不知所措,仅靠个人好恶和直观感受判断事物的是非好坏,所以在处理一些社会敏感问题时很容易产生“蝴蝶效应”,受网络舆论的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网络诈骗、校园贷、网络传销等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深受互联网影响。
(三)文化多样性削弱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文化多样性是新时代最为明显的标志。新时代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文化更迭也日益加快,文化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趋势。面对复杂多样的文化,大部分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流文化,但是仍有极少数大学生无法做出理性的甄别,常常出现思想上摇摆不定、意识淡薄以及人际关系冷漠的现象。另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追求“洋化”,穿品牌、吃洋餐、用洋货,可以说,“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4]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泛娱乐化”弱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当今时代新媒体日益盛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实效,随之也造成“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泛娱乐化”现象是一种裹挟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之中的以娱乐包装一切、衡量一切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5]。在市场经济社会,为追求最大利益,博得大众眼球,赢得市场,娱乐往往背离其本质意义,超越其发展轨迹。一些娱乐产品以碎片、低俗、虚拟的内容和话语形式刺激大众的神经末梢,麻痹人们的头脑,以至于“恶搞”、“愚乐”、“虚幻世界”等现象不同程度地走进大众视野,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有些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为寻求精神慰藉而沉溺其中、乐此不彼,导致其审美价值观媚俗化、文化价值观娱乐化、生活价值观功利化,对生命看得淡漠,思维陷入一种非理性的娱乐“怪圈”。因此,“泛娱乐化”干扰大学生正确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膚浅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是指大学生对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评判等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新时代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也非常认同。然而,有极个别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新时代精神等正能量认识不足、把握不深,缺乏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淡漠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是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后,运用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则和规范去评判外部环境中的人和事产生的情绪体验。新时代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具有高度认同,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仅是为考研而学习,认为课程枯燥乏味,对知识死记硬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体会不深刻,情感体验不足,情感认同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信念认同薄弱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信念认同,是指大学生从内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原则产生信仰,并将其作为指导自身言行的准则。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信息占有量较多,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向上向好的趋势。然而,别有用心的国家和政治团体为了遏制我国发展,以大学生为攻击目标,向大学生灌输西方制度、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妄图达到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信念认同不坚定。比如,有极少数大学生加入邪教组织,其主流意识形态势必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意志认同动摇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意志认同,是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后践行主流意识形态时的毅力,以及克服困难和阻碍的意志。大学生意志是否坚定直接影响其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程度。新时代新媒体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大学生通过QQ、微博、微信、抖音、Vlog等关注自身感兴趣的网络话题,并有极大的参与热情。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试图制造网络敏感事件,并以“意见领袖”和 “网络大 V”身份使其迅速蔓延升级,试图通过网络舆情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造成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盲目跟风,一定程度上动摇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五)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行为认同弱化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行为认同,是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信念认同和意志认同后,将主流意识形态原则和规范落实在实践中。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度认同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同时又有一些大学生被西方国家已有的发展成果所诱惑,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比如,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知行脱节、考试作弊、奢侈浪费、损人利己等现象。
三、新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我国社会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全民脱贫,初步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然而,社会不正之风尚存,比如,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崇尚迷信、反科学,以及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等不正之风。另外,由于自媒体尚处于发展阶段,政府对自媒体监管具有滞后性等原因,导致政府对自媒体的传播内容、人员规范和运行体制等方面在有些时候监管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学校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然而,有些高校教师教学方式刻板、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形式单一、内容乏味,仅仅依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创新力不足。还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依靠图片、音频或者视频以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忽视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剖析,疏于对大學生主流意识形态系统建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作为思想意识的第一道防线,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课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使大学生提高受挫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然而,它作为一门选修课,有些学校和教师重视不够,往往是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这不利于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教育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推动作用。相反,败坏的家风、家教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偏离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在子女上大学后就可以放松对他们的教育。为子女有美好前程,父母往往重视子女是否获取了更多文化知识技能,而忽视子女道德价值观的养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父母往往注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过于强调经济条件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而放松对孩子的管教,遇事靠金钱解决,对子女道德价值观养成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家庭亲疏关系家庭成员思想等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四)个人因素
新时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对于三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获取、辨识、选择和处理“新思潮、新理论、新主张”时容易盲目跟风和崇拜,甚至迷失自我。同时,新时代大学生物质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相对优越,大都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具有依赖性,对于周围的事物很少做出自己的判断,常常是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如今面对如火如荼的新媒体环境,海量的网络信息不断挤占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自由的网络平台使得部分大学生低迷消沉,难以自拔。此外,有些大学生重视专业课学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旷课、迟到、打瞌睡、玩手机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依然严峻,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坚持“三全育人”原则,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家、校、社会共育循环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 胡爽.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6):134-139.
[4]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9. [5] 韩升,毕腾亚.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及其批判[J].思想教育研究,2020,(2):61-65.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fication in the New Era
LI Li
(Shandong Taishan University, Shandong 271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hows a positive trend on the whole. However, due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social thoughts,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dominated by Marxism presents a more complex phenomenon.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fi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related to the direction and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is the nee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prevent non-mainstream culture from invading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college ideology in China.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責任编辑 妤 文]
收稿日期:2021-06-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泰山学院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机制研究”(QN-02-2019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丽(1983-),女,山东菏泽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