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管理技术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nHdt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土壤培肥、综合节水、优质品种布局、秸秆还田、精准施肥、农机农艺结合等绿色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旨在建立环境友好、科学规范的小麦种植管理模式,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绿色增产目标,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优质;高产;绿色栽培;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5-002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2.2       文献标志码: B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单产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邹平市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地之一,位于山东省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黄泛冲积平原,耕地土层深厚,气候温暖,适宜小麦生长发育。小麦作为邹平市主要口粮,播种面积较稳定(约55 933.3 hm2)。小麦直接关系着当地农民的钱袋子及种粮积极性,也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推行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对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与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都至关重要。
  1   开展小麦绿色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偏紧,生态环境相对恶化。特别是多年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耕地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之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对小麦的优质高产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大力推行小麦绿色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改善整个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提高小麦品质与产量至关重要。
  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土地流转形成的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利于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及病虫害综防综治,为农业生产省工省时、节本增产增效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粮食总量与品质需求不断提高,通过开展绿色栽培增产模式,为粮食安全提供可靠支撑。
  2   小麦优质高效增产技术措施
  要想实现小麦绿色增产增收,形成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模式,必须坚持粮食增产与资源节约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社会组织程度。在小麦栽培管理技术上实行“三推”措施,即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推进耕地整体质量优质培育建设。并实行“一控两减”措施,即通过改善灌溉方式、培肥地力、优质品种等控制灌溉用水总量和减肥、减药。其中关键的是开展精准定量栽培技术,在小麦适宜的生长发育期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绿色增产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1   土壤改良培肥技术
  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及保证养分间均衡,大力开展整地改土、地力培肥、土壤深耕深松等综合技术措施。通过广施有机肥、精细秸秆还田快速腐解技术、适量添加微生物菌剂等绿色环保培肥技术,不断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提高土壤综合抗逆能力。
  2.2   优化小麦品种布局,调整种植结构
  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配套、地力与品种产量水平相配套、品种与适宜播种期相配套、水浇条件与品种抗旱性能相配套、高产与优质相配套”的原则,做好邹平市南部山区与北部平原地区小麦品种优质选种布局。南部山区土壤条件较差,土层较浅、肥力及水浇条件不足,可选抗旱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如山农25、烟农0428等;北部平原地区土层深厚、肥力较好、水浇条件优越,可选优质高产品种,如济南17、济麦22等。
  2.3   增效节水、减蒸降耗
  合理建设排灌渠道,旱能浇涝能排。综合利用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等技术手段,实现小麦生长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率最大化;开展底肥一次性施入高效缓释肥、生长后期叶面喷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化技术,力争小麦全生育期用水量减少10%以上,减少肥料用量5%以上,实现省工节水节肥,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目的。
  2.4   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以有机肥为主肥,合理配置肥料类别。高产田施有机肥2 500~3 000 kg/667 m2、磷鉀肥350~450 kg/667 m2作底肥,氮肥60%作底肥,40%作起身追肥;中低产田施有机肥3 000~4 000 kg/667 m2、磷钾肥450~550 kg/667 m2作底肥,氮肥50%作底肥,50%作起身肥或拔节肥追肥,同时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微肥。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杜绝化肥表施,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减少肥料挥发对大气的污染。小麦播种时配合使用复合肥与缓效控施肥,保证小麦生长各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实现节本增效。
  2.5   农机农艺结合,科学确定畦宽
  水浇地整地时要打埂筑畦,在考虑农机农艺结合的同时按下茬玉米机械种植规格确定畦宽和小麦播种行数与行距,小麦8行的宽幅播种可采用2.4 m畦宽;小麦6行的可采用1.8 m畦宽。
  2.6   提高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模式化、组织化
  积极与粮食深加工企业联动,集成精量播种、优质品种、节水灌溉、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实现整建制大面积优质高产高效模式,实现小麦绿色增产增效。
  3   小麦绿色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3.1   整理土地,足墒播种
  小麦播种前土壤要进行深耕深松或旋耕耙耢镇压整平,秸秆还田一定注意将秸秆打细(长度控制在5 cm以下)并深翻。播种一般采用足墒播种,以保证小麦苗全苗齐苗旺;时间紧迫可先播种再浇蒙头水。小麦一般于10月3—8日播种。在保证小麦发芽率的同时采用精量4~6 kg/667 m2、半精量6~8 kg/667 m2播种,以促进小麦生产节本增效,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播种前强化种衣剂包衣等种子处理技术,可有效控制小麦蚜虫;兼治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等,同时还能控制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等病害。   3.2   做好麦田冬前管理
  科学运筹肥水,实现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根据冬前土壤墒情与小麦苗情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并适时进行划锄、镇压。
  3.2.1   查苗补苗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地块及时补种。为促进小麦早发苗,播前可用温水浸种5~6 h。
  3.2.2   分类管理,适时镇压
  土壤墒情差的浇好保苗水,并适时划锄;整地质量差、土壤表层暄松的麦田在越冬水或降雨后进行1~2次镇压;地力较差、底肥不足、有缺肥症状的土壤在冬前适时追肥浇水,一般施尿素10~15 kg/667 m2,并及时中耕松土,促根增蘖;旺长麦田视苗情冬前镇压2~3次,可控制旺长、保墒情、巩固冬前分蘖、稳定地温、防冻害,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3.2.3   适期浇好越冬水
  地力差、施肥不足、长势较差、群体较小的麦田,可在11月下旬早浇越冬水,并结合浇水追肥,一般施尿素10 kg/667 m2;一般壮苗田在11月底至12月初日均气温降到50 ℃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最好,以浇透为好,并于麦田大冻之前完成,适时划锄。
  3.2.4   适时化学除草,防控病虫害
  小麦3叶后且最低气温在5 ℃以上适时除草。阔叶杂草可用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46 g/667 m2或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 mL等药剂,兑水30 kg叶茎喷雾;禾本科杂草可用30 g/L/667 m2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35 mL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2~4 g等药剂,兑水30 kg叶茎喷雾。冬前苗期应注意查治灰飞虱、蚜虫、地下害虫等,预防小麦丛矮病等。
  3.3   做好麦田春季管理
  根据春季麦田苗情、土壤墒情和气候特点,遵循因地因苗、分类管理、控旺促壮、促弱转壮、节肥增效、绿色防控、稳穗增粒、抗逆保丰原则,对麦田进行酌理管理。
  3.3.1   镇压划锄,保墒、增温、促早发
  早春土壤化冻后适时进行镇压,以压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地温,提墒保墒,促苗早发稳长。
  3.3.2   分类指导,科学肥水管理
  一类麦田冬前群体一般为60万~80万/667 m2,多为壮苗田。群体70万~80万/667 m2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群体60万~70万/667 m2地力水平一般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追尿素15~20 kg/667 m2。二类麦田冬前群体一般45万~60万/667 m2属弱苗和壮苗间过渡类型,管理以促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成穗率为主。群体55万~60万/667 m2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进行肥水管理;群体45万~55万/667 m2地力水平一般麦田,在小麦起身后进行肥水管理。三类麦田一般为群体小于45万/667 m2的弱苗田,肥水管理以促为主,一般早春表层土化冻2 cm时划锄,增温促早发。且在早春化冻后及早追氮、磷肥,促根增蘖保穗数,只要墒情尚可,尽量避免早春浇水造成地温下降,影响麦苗生长发育。
  3.3.3   做好预测预报,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做好病虫草害测报工作,及时进行综防综治。小麦返青期根据田间杂草结构分类科学防控,做好除草工作;返青拔节期做好麦蜘蛛等病虫害综防综治。
  3.3.4   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
  密切关注起身拔节期倒春寒危害,降温前适当麦田灌水,减轻小麦早春冻害影响;拔节前发生早春冻害及时追肥浇水补救,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3.4   小麥中后期管理技术
  3.4.1   因地因苗做好拔节期肥水运筹
  早春肥水管理不足的麦田,应在拔节期进行合理追肥浇水。
  3.4.2   酌情浇好扬花灌浆水
  小麦扬花灌浆期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耗水量的1/4,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期。小麦开花期10 d根据麦田墒情及天气状况浇好灌浆水,预防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3.4.3   绿色精准防控病虫害
  根据麦田赤霉病、条锈病、麦蜘蛛等病虫发生情况,进行科学精准防控。
其他文献
有效的中学后教育转衔服务是帮助特殊学生中学毕业后成功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条件。美国转衔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历经30多年,取得了相对成熟的经验。马萨诸塞大学思考
【正】 一、历史留给我们一个遗憾 我所以提出对创作方法的成因及分类要予以重新探讨,根本原因是我以为三十年来体现在文论教材中一成不变的我国文艺理论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偏
人类的服饰,从御寒、遮羞等简单功能逐步发展成为炫耀身份和等级的象征,直至演变为形式和功能统一的现代性的大众服饰文化的历史过程,叙述着人类文明的历程,体现了服饰是时代之产物、文化之象征的特点.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接受长期治疗,其对疾病态度的不同和对治疗过程的认识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一定的相关知识的
血友病性假肿瘤又称血友病性囊肿,首先由Starker提出并描述,它是由于遗传凝血因子缺乏所致,无明显原因或轻微的外伤即可造成出血不止,反复的骨膜下、软组织、骨内、关节内出血是
江苏省泰州市市场监管局立足监管职能,紧扣“六稳”“六保”,以涉企收费检查和违规涉企收费清理为抓手,切实履行工作职能,有效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一是保障涉企收费政策落地。
基于图像记录设备小型化的需求.结合IDE硬盘直写存储技术和硬件协议处理的以太网络数据传输技术.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设计实现了一种脱机图像记录系统。该设计可独立于计算机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决定价格。这个价值规律不仅作用于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也作用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活动,而
本文利用水扬基萤光酮(SAF)与铝的灵敏反应直接测定了人发中痕量铝。方法简便,不用分离,灵敏度较高,(ε=6.3&#215;10<sup>4</sup>L&#183;mol<sup>-1</sup>&#183;cm<sup>-1</sup
红阳猕猴桃是我国特有的红肉果型品种,其果实细嫩甜美、外形美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欢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