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防护设备的作用日益突出。电力调度内网设置的安全防护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对于电力系统负荷的合理调配、设备的运行状态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系统构建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问题;措施
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通过后台监控系统对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与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避免由于故障处理不及时或系统遭到恶意攻击等原因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故障,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系统构建
(一)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是负责采集是对电力系统内各种安全防护设备的实时数据、运行日志、运行状态以及实时告警等信息进行搜集,并将其统计传输到数据库中。监控平台通常利用Syslog方式直接对电力系统横向物理隔离装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进行信息采集;利用代理将日志转化为标准格式的方式采集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等通用安全设备的信息[1]。
(二)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是通过监控系统内置的处理软件对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的运行日志进行归并、过滤等处理,通过对日志的解析,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其上报。监控平台采用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有标准化处理和关系分析,标准化处理是按照设置的规则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过滤,经过内容识别后分流到不同的处理板块,根据特定的原则进行关键字提取等处理;关系分析是通过设置的基本关联、位置关联、角色关联等关联原则,利用特定的算法对采集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方式。
(三)结果展现系统
结果展示系统主要是将处理后的信息以形象直观的图形、报表等方式表达出来,以实现监控人员对信息的快速理解,及时解决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设备出现的异常状况。另外,结果展现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安全防护设备的历史运行信息的查询比较等功能[2]。
二、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采集能力较差
目前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系统大多是对分别单个的安全防护设备信息进行采集,导致数据基础信息杂乱且不够全面,且遥测、遥信和遥控等工作效率不足,造成对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的多是事后的监控与调整;另外,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数据搜集采用的多是“整体备用、整组切换”的模式,也就是数据搜集设备一组主用、一组备用,当主用设备出现问题时,系统会立即切换到备用组进行数据搜集,如此以来,虽然实现了数据的及时搜集,但由于设备运行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会造成数据传送效率降低,同时,整组切换也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
(二)数据处理表现能力较弱
在当前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中,对数据处理能力较弱,只能对重要数据、异常状态等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图表等模式展现,对于其他有可能影响电力调度系统的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处理;另外,有时元件图形、建模、数据库等分开维护,造成三者同步性不够,致使数据或状态出现错误,影响了监控的效果[3]。
(三)实际监控效果较低
在当下的电力调度监控中,其功能偏向于数据搜集,处理能力较弱,使得监控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电网问题,影响了处理的效率,降低安全防护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尤其是在保护信号监视上,普遍采用“光字牌”告警方式,由于所有信号都会呈现在保护信息调图上,需要调度监控人员在大量的“光字牌”里寻找异常“光字牌”,导致异常信号的发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监控效果。
三、加快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信息收集能力
信息搜集是监控平台重要的工作之一。加强信息搜集能力,需要将各个安全防护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信息点表以及遥测数据参数、遥信点号有效标志等相关数据信息都纳入到监控平台统一的信息采集系统中,实现监控平台对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的集中监控[4]。
(二)加大数据库的建设
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运行日志、设备状态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点存盘和分钟数据存盘的操作,并建立数据实时信息表以及日、周、月和年统计表,集中统计汇总到历史数据库中,就可以对安全防护设备运行情况有更详细的了解,在发生问题时需要查询以往信息时,可以大大缩短查找时间,做到有据可依。
(三)提高对实时数据统计处理
提高电力调度中的实时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首先,采用灵活多变的信息处理方式,比如交叉对比计算方式,以提高对信息的处理的效率以及准确性,避免由于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合理造成的处理滞后、处理错误等问题;其次,加强对实时数据的告警,主要根据安全防护设备故障、异常等的运行特点,对具有相关特征的信息作出及时的告警,提高对安全防护设备异常状况的应对能力[5]。
(四)重视事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对于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运行中,对于安全防护设备异常、故障等事项,进行专门的事项信息收集和分发处理,对于需要及时处理的事项,通过远程遥控或及时调动维修人员前往处理;对于不需立即处理的事项,做出相关事项备案,在空闲时安排人员前往检查并以备事后查询。
(五)优化服务器结构和网络体系架构
提高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监控力度,可以将安全防护设备的主体服务器模式改成双服务器结构,将主服务器、备用服务器与客户端相连接,同时进行各种信息的定时传送,有效地提高信息的传送和利用效率;在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上,需要提高各类网卡、集线器等相设备的质量与功能,以便各种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处理,提高数据收集处理的效率和指令发出的及时。
(六)利用图表与可视化操作系统
图表是一种有效地展现数据库信息的方法,在监控平台建设中应该加强图表表现方式的运用,将安全保护设备的运行状态做成形状图与报表,也可以将设备参数加权、通道状态、常用数据等作成表格,直观地展示各种动态及静态数据,为电力调度人员提供有效地数据支持。可视化操作系统可以将所有需要监控的数据和信息,比如遥测值、遥信号、保护信号等直观的表现在调度人员眼中,对其状况有直接的了解,合理地安排电力调度;可视化操作系统还可以帮助电力调度人员实现遥控遥调,比如远程对安全保护设备的切换等操作。
四、结语
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主要是通过具有信息搜集、传输、处理、 反馈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的系统,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问题故障的处理等功能。因此,为加快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建设,就需要对监控平台系统的各方面技术进行全面升级,来实现监控平台整体功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林,高夏生,赵田红等.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建设[J].电信科学,2014,1:116-121.
[2]陈涛,邓素萍.扬子石化厂电力调度及监控系统改造[J].科技资讯,2011,31:135-136.
[3]王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一监控系统的实现研究[J].科学时代,2014,16:249-250.
[4]吴强.基于KVM技术的电力调度监控方案设计[J].广东电力,2010,2:53-56.
[5]孙学黔.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J].科技风,2014,1:52-52.
【关键词】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问题;措施
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通过后台监控系统对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与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避免由于故障处理不及时或系统遭到恶意攻击等原因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故障,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系统构建
(一)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是负责采集是对电力系统内各种安全防护设备的实时数据、运行日志、运行状态以及实时告警等信息进行搜集,并将其统计传输到数据库中。监控平台通常利用Syslog方式直接对电力系统横向物理隔离装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进行信息采集;利用代理将日志转化为标准格式的方式采集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等通用安全设备的信息[1]。
(二)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是通过监控系统内置的处理软件对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的运行日志进行归并、过滤等处理,通过对日志的解析,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其上报。监控平台采用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有标准化处理和关系分析,标准化处理是按照设置的规则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过滤,经过内容识别后分流到不同的处理板块,根据特定的原则进行关键字提取等处理;关系分析是通过设置的基本关联、位置关联、角色关联等关联原则,利用特定的算法对采集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方式。
(三)结果展现系统
结果展示系统主要是将处理后的信息以形象直观的图形、报表等方式表达出来,以实现监控人员对信息的快速理解,及时解决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设备出现的异常状况。另外,结果展现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安全防护设备的历史运行信息的查询比较等功能[2]。
二、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采集能力较差
目前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系统大多是对分别单个的安全防护设备信息进行采集,导致数据基础信息杂乱且不够全面,且遥测、遥信和遥控等工作效率不足,造成对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的多是事后的监控与调整;另外,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数据搜集采用的多是“整体备用、整组切换”的模式,也就是数据搜集设备一组主用、一组备用,当主用设备出现问题时,系统会立即切换到备用组进行数据搜集,如此以来,虽然实现了数据的及时搜集,但由于设备运行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会造成数据传送效率降低,同时,整组切换也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
(二)数据处理表现能力较弱
在当前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中,对数据处理能力较弱,只能对重要数据、异常状态等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图表等模式展现,对于其他有可能影响电力调度系统的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处理;另外,有时元件图形、建模、数据库等分开维护,造成三者同步性不够,致使数据或状态出现错误,影响了监控的效果[3]。
(三)实际监控效果较低
在当下的电力调度监控中,其功能偏向于数据搜集,处理能力较弱,使得监控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电网问题,影响了处理的效率,降低安全防护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尤其是在保护信号监视上,普遍采用“光字牌”告警方式,由于所有信号都会呈现在保护信息调图上,需要调度监控人员在大量的“光字牌”里寻找异常“光字牌”,导致异常信号的发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监控效果。
三、加快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信息收集能力
信息搜集是监控平台重要的工作之一。加强信息搜集能力,需要将各个安全防护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信息点表以及遥测数据参数、遥信点号有效标志等相关数据信息都纳入到监控平台统一的信息采集系统中,实现监控平台对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的集中监控[4]。
(二)加大数据库的建设
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运行日志、设备状态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点存盘和分钟数据存盘的操作,并建立数据实时信息表以及日、周、月和年统计表,集中统计汇总到历史数据库中,就可以对安全防护设备运行情况有更详细的了解,在发生问题时需要查询以往信息时,可以大大缩短查找时间,做到有据可依。
(三)提高对实时数据统计处理
提高电力调度中的实时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首先,采用灵活多变的信息处理方式,比如交叉对比计算方式,以提高对信息的处理的效率以及准确性,避免由于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合理造成的处理滞后、处理错误等问题;其次,加强对实时数据的告警,主要根据安全防护设备故障、异常等的运行特点,对具有相关特征的信息作出及时的告警,提高对安全防护设备异常状况的应对能力[5]。
(四)重视事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对于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运行中,对于安全防护设备异常、故障等事项,进行专门的事项信息收集和分发处理,对于需要及时处理的事项,通过远程遥控或及时调动维修人员前往处理;对于不需立即处理的事项,做出相关事项备案,在空闲时安排人员前往检查并以备事后查询。
(五)优化服务器结构和网络体系架构
提高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监控力度,可以将安全防护设备的主体服务器模式改成双服务器结构,将主服务器、备用服务器与客户端相连接,同时进行各种信息的定时传送,有效地提高信息的传送和利用效率;在电力调度内网安全防护设备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上,需要提高各类网卡、集线器等相设备的质量与功能,以便各种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处理,提高数据收集处理的效率和指令发出的及时。
(六)利用图表与可视化操作系统
图表是一种有效地展现数据库信息的方法,在监控平台建设中应该加强图表表现方式的运用,将安全保护设备的运行状态做成形状图与报表,也可以将设备参数加权、通道状态、常用数据等作成表格,直观地展示各种动态及静态数据,为电力调度人员提供有效地数据支持。可视化操作系统可以将所有需要监控的数据和信息,比如遥测值、遥信号、保护信号等直观的表现在调度人员眼中,对其状况有直接的了解,合理地安排电力调度;可视化操作系统还可以帮助电力调度人员实现遥控遥调,比如远程对安全保护设备的切换等操作。
四、结语
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主要是通过具有信息搜集、传输、处理、 反馈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的系统,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问题故障的处理等功能。因此,为加快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的建设,就需要对监控平台系统的各方面技术进行全面升级,来实现监控平台整体功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林,高夏生,赵田红等.电力调度内网安全监控平台建设[J].电信科学,2014,1:116-121.
[2]陈涛,邓素萍.扬子石化厂电力调度及监控系统改造[J].科技资讯,2011,31:135-136.
[3]王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一监控系统的实现研究[J].科学时代,2014,16:249-250.
[4]吴强.基于KVM技术的电力调度监控方案设计[J].广东电力,2010,2:53-56.
[5]孙学黔.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J].科技风,2014,1: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