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腊尔山那边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西的腊尔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我仅仅因为摄影采风,就去过湘西十次,但是一直没有去过腊尔山,心里很惦记,总觉得没有去腊尔山会是很大的遗憾。腊尔山是湘西凤凰一个比较偏远的高山苗乡,腊尔山台地自古就是湘、黔、川(渝)边区苗族人民聚居的核心地带,中国南方长城的缘起就是以这里强悍的苗民为最主要防御对象,载入史册的。“清朝中衰之战”乾嘉苗民起义的导火索就是从这里点燃。腊尔山是自唐宋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块较大的相对稳定的苗族聚居区,整个湘西的苗民是以湘西的“腊尔山苗”为核心的,他们仍保留着淳朴、粗犷而倔强,勤劳、坚韧又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绝大部分的湘西苗人没有从祖宗那儿继承多少家产,却继承了一顶“湘西土匪”的帽子,腊尔山也因此有了“湘西匪都”的称号。
  2011年5月上旬,凤凰生活网邀请我参加湘西苗族四月八“跳花节”,我第一站就提出去山那边一一腊尔山那边。
  
  腊尔山的英雄传说
  
  记得沈从文的文章里曾说:湘西的神秘只有这一区域不易了解,值得了解。腊尔山真的是传说中的浪漫与严肃、美丽与残忍、爱与怨的交缚之山吗,7从凤凰去腊尔山有近40公里山路,一路上,负责陪同的苗家女给我讲述着一个腊尔山的英雄故事。
  乾隆六十年正月,朝廷出兵进入腊尔山,家住腊尔山台地黄瓜寨的苗民石三保,联络湘黔边区各寨苗民一齐起来反了官家朝廷。他们世居这里,他们的命运与这块土地紧密相连,石三保带领苗民吃猫血发毒誓,要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土地,更要夺回失去的尊严。石三保站在黄瓜山上的一棵古枫树下,对着苗民同胞们呼喊:“穷苦兄弟跟我走!官家大户我不饶!”他的喊声沿着莽莽群山起起伏伏,早就忍无可忍饱受苦难的苗家人闻声蜂涌而起,他们拿着锄头镰刀跟着石三保,杀死了镇寨的总兵明安图和一千多名清兵,他们蹬上芳草凄凄的边墙头,把官衙古堡围得紧紧的,他们感觉着从来没有过的扬眉吐气。石三保对着躲在永绥城堡里的清朝官员厉声喝问:“问尔太爷们!我苗仔来告状还要八千八百文规矩钱否?!”
  石三保领导的苗民起义军节节胜利,震惊了还在热河避暑山庄的乾隆皇帝,正在攀登放鹤亭观赏雪景,对着众星拱月般的外八庙大言不惭地口喊“怀柔”、“绥远”的乾隆皇帝问他的大臣们:“区区苗域,弹丸之地,那苗人真那么厉害吗?”乾隆急调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侍卫军统领额勒登保等,以福康安为统帅,率湘、鄂、川、黔、滇、粤、桂七省兵力,黑压压扑向湘西腊尔山台地会剿“苗匪”,并令福康安“查明石三保祖坟,挖七处,悉令挫骨扬灰。”
  那是一场非常残酷的会剿。那一年是在桐子花盛开的四月,黄瓜山上的桐子花比哪一年都开得鲜艳,如云霞一样漫山遍岭地随风飘舞。美丽的黄瓜山在半夜五更之时,突遭十路官兵强烈的火炮夹击,黄瓜寨以及附近四十九个苗寨子被清军同时攻击并放火焚烧。石三保才满五岁的小儿子趴在谷仓底下藏躲,被清军拖出来乱刀剁萝卜一般砍成一团肉泥。高高的黄瓜山上,被青藤深深覆盖的三保的祖坟被清军找着了,清军用铁锄猛挖深创!
  陪同的苗女阿妹绘声绘色地讲,黄瓜山的青藤通灵性,任官兵如何狠砍,那青藤断了又聚合,硬是把三保祖父的棺木紧紧环抱住,不让清兵伤着。最后清兵化生铁水灌注墓坑,烧开麻栗油浇淋青藤,才见青藤那被千刀万割的伤口处渗出鲜红的血,无可奈何地松开环绕着的棺椁,被清兵掀开来挫骨扬灰。那一天,黄瓜山上如烟如霞的桐子花一瞬间全部凋落……
  车子摇摇晃晃地在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都5月份了,大山里还透着凉意,沿途的溪水上飘着层层水雾,快到腊尔山镇的时候,我竟然睡着了,错过了下车看著名的乌巢河大桥,据说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石拱桥。腊尔山镇和市集
  这天是5月9日农历四月七号。农历逢二和七都是腊尔山赶集的日子。腊尔山镇位于凤凰县西北部,是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全镇总面积80.8平方公里,这里是真正的苗民聚居地,通用苗语,约有3700多户人家,18000人,离贵州的松江只有几步之遥。腊尔山境内地形为低山高台地,平均海拔800米,台地边缘的腊尔山峰海拔1200米,是台地上的最高峰。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温偏低,湿度大,云雾多。5月的腊尔山,早晨可以穿长袖外套,中午太阳出来就只能穿衬衣了。
  我们上午8点多就进了腊尔山镇,镇上饮食店不少,真正的饭店我们只找到一家,在镇中心腊尔山供销社的对面,条件不错,老板娘是个很漂亮的苗女,会说普通话。我和几个同路的摄影朋友约好中午在这里吃饭,就分头开始各自采风了。苗民赶集都喜欢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去赶集,我感到最惊艳的莫过于苗家阿婆的大圆盘帽,还有就是苗家小姑娘穿着挂满银饰的漂亮苗服。从苗民们的集市情景来看,这里的人们确实生活得很朴素,来赶集的人们基本上只是购买日常的生活用品,很少有人购买奢侈的东西。人气最旺的交易比较突出的是生猪仔和鸡鸭仔买卖,贵州同仁的苗民都有许多专程来采购。我跟随买猪仔的一个来自铜仁的苗族老爹在猪仔市场溜达,猪仔子到处哗哗直叫,此起彼伏,煞是热闹。老爹最后买了一头两个月的小母猪仔,花了368元。老爹不会讲普通话,我反复问他现在农村养母猪,国家有补贴没有,因为我生活在湖南洞庭湖区,知道农村养母猪有补贴。还是那个年轻的卖猪人告诉我:风还没有吹进来。
  腊尔山赶集的人,绝大部分是背着背篓,尤其是妇女,几乎人人背着背篓。我到湘西采风多了就对湘西的背篓印象特别深刻,我曾经拍摄过许多湘西妇女背着背篓负重而行的摄影作品,我对这样的身影有着很复杂的情感,激动、崇敬、怜悯兼而有之。我深深地感触到:湘西的路,就是背篓。湘西的背篓,背着辛酸与苦楚,也背着欢乐与丰收,湘西人背了多少代多少年,却依然在步履艰难地行走。它是湘西人一座自己的山,是家园的全部,是生命无穷尽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一个解不开的纽结。
  腊尔山集市上的当地特产很多,好吃的主要有牛肝茵、腊肉、酸鱼、溪水虾、菜豆腐、时令的山野菜和包谷烧酒等等,色、香、味俱佳。对旅游者而言,一碟溪水虾,一盘酸鱼,一碗山野菜,几杯苗乡包谷烧酒,那真是很湘西、很美味!
  当然,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小镇上有派出所、电信、银行、邮政、网吧等,手机信号也特别好。
  
  腊尔山的情歌
  
  情歌是苗歌的精华,苗族的情歌有少数是随口编唱的,多数是长期口头流传下来的,经过不断充实提练,艺术性较高。每逢场期(赶集日)和节日,男女青年盛妆艳服、成对成双或于山坡草坪或于花丛树荫,托腮而歌,互通爱慕之情。
  早就听说,苗族青年婚前恋爱比较自由,青年们赶场,聚会,充满浪漫情调。男的两三个一伙,女的五六个一群,或坐在大树荫下,或坐在青草坪中,有说有笑。散场回家的路上则挑中意的对象,以歌表情,以歌结友,谓之“边边场”, 整个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这一趟腊尔山之旅也特意寻找着苗歌的声音,寻找着浪漫的“边边场”。陪同我的苗家女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一提起湘西苗族聚居区,仍喜用“歌舞的海洋”,“苗歌几乎无人不爱,无人不会”来形容。但最近几年,当你再走进苗寨,或在苗族聚居区的集市赶集时,每当遇见众多结伴而行、身着现代服装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女,如果你不与他们进行交谈,几乎难辨其族别,事实上他们都是当地的苗族。他们既说汉语,也说当地苗语。你若热情地请他们唱苗歌,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绝大多数不会,偶有大胆而开朗者站出来唱也不地道,要不在音调上总想往汉族“唱歌”的方式靠,要不就是连一首简短的四句苗歌唱词也记不住,虽然也可见到苗族男女唱苗歌的,但那几乎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了。
  情歌求偶的功能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苗族聚居区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萎缩,我在腊尔上街道的几个网吧里,就看到满是在O 0视频聊天白勺苗乡青年,我想现在的苗家小阿哥小阿妹早就不流行赶边边场了吧?估计都在网上QQ视频去了,谁还用得着大老远地来赶边边场呢?
  但是,腊尔山集市上仍然到处飘荡着苗乡情歌,这是每一个卖DVD碟的摊铺播放的,几乎每一个播放点都围着大堆观众,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都津津有味地看着屏幕,听半天不肯离去。
  尽管我听不懂,我还是很认真的在屏幕前看了很久。情歌曲调非常优美,屏幕上也有翻译出大意的汉字。屏幕上的“边边场”情歌有奇遇良缘篇、野外情深篇等。一段相遇的对歌很好地描写了苗乡阿哥与中意的阿妹见面后,试探阿妹愿不愿意相交的情景。男:阿妹从眼前走过/打着一把小花伞/好比山花怒放/仿佛生龙一般/你是哪个阿哥的小妹/可惜不认识可人的“玛兰”/脚步是那样的轻盈/轻轻地回过头来/看一眼风度翩翩的身姿/一副官家千金的打扮/见了好看的女子放飞歌/歌声飘到阿妹跟前阻拦。女:走路听见歌声飘来/歌儿有意唱给我听/迈不开匆匆的步子/动听的歌缠绕脚跟/忽然飘来悠扬的山歌/赶紧屏息我的歌声/问我是谁家的丫头/不晓得我来自哪里/我家离这儿不远/假装不认识贫寒的小妹。“玛兰”在苗语里相当于千金小姐的意思。这些片子里也再现了过去苗乡年轻男女在赶场的途中讨糖、讨果子,在山上相见讨菜、讨水的情景。小伙子向姑娘讨东西,并不是要这些东西吃,而是通过“讨”,来试探姑娘的心意,是不是愿意相交,如果小伙子向姑娘“讨”东西时,姑娘毫不犹豫地把东西送给了小伙子,就说明姑娘愿意和他相交,那么,爱情就有了一线希望。我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单纯而浪漫的情景中。忽然我看到屏幕上出现“婚外恋歌篇”,情歌对白真是大胆肉麻,我一边看字幕一边乐呵呵,猛一抬头,发现买碟的两位老太太也正指着我一边笑一边窃窃私语合不拢嘴,敢情我也成为了她们的笑料。腊尔山的情歌确是丰富多彩,幸运的是我在第二天四月八苗乡“踏花节”的大型盛会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边边场”现场版。
  四月八“踏花节”是古代苗族祭祀先烈的盛典。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湘西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表演刀枪箭术和举行椎牛活动,以表对先烈的怀念和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传说远古时,凤凰县龙塘河跳花沟每逢百花盛开时节,都要举办盛大歌舞会,苗族男女你唱我和,相伴而舞,自由恋爱。后来有一年,官家派人前来抢亲选美,拆散了对对恋人,糟踏了许多美貌少女。第二年的歌舞会上,苗家青年早作准备,在官家派人抢亲时,奋起反抗,杀死了官家兵丁,但遭官府血腥镇压,苗家勇士全部战死。从此后,每年的四月八,苗家人民都要举行盛大活动以祭祀四月八殉难的先烈。
  离开腊尔山时,我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匪气”,无论是腊尔山的历史诠释,还是现实的感悟,我真正地认识到这里的所谓“匪气”是苗民的单纯与勇气。走进神秘的山乡,深入风景的背后,观照斑斓的人文,记录真实的生活,腊尔山不只是湘西人的腊尔山,也已经成为了我的腊尔山!
其他文献